6题组训练:表达技巧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6710790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题组训练:表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6题组训练:表达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6题组训练:表达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6题组训练:表达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题组训练:表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题组训练:表达技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评价表达技巧一、常见发问模式运用了手法(技巧)表达了(内容)的好处是什么?.的作用是什么?结合上下文分析表达效果答题要求:一是明确回答运用何种表达技巧二是揭示作品运用某种表达技巧所表达的内容三是阐述运用某种表达技巧的表达作用和好处答题模式:运用什么技法表达什么内容达到怎样的效果二、表达技巧分类(1)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 叙述的技巧,如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 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议论、说明的技巧。(2)文中运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如联想、想象、渲染、烘托、衬托(正反)、对比、抑扬(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虚实、象征、铺垫等(

2、3)布局谋篇的技巧承上启下、统摄全篇、详略主次、行文线索、伏笔照应、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设置悬念、点面结合、深化升华主旨等(4)修辞的技巧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共8种练习:1. 在春天的田野,我曾看过一棵树。那是一个已被水珠打湿的傍晚,我轻轻地抚摸着一棵枝干像盘龙一样的榕树,它的庞大的树身盖住了一大片庄稼。和煦的风从耳边掠过,心霎时像一泓明静的湖水,一向被忙碌踩乱的日子在心中渐渐沉静了下来。这时,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平展展的,似乎把人的每一缕思绪都变得那么纯粹而葱茏了。从此,每当春天,我的心就成了温柔的绿色。答案:把风拟人化,把情感具象化,

3、反映出作者抛却烦恼后的平和心境。2. 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我不害怕自然的死亡,因为害怕也没用,人人不可避免。我也不太害怕痛苦的死,因为那时代已经过去。我最害怕的就是那快乐的死,毫无痛苦,十分热闹,甚至还有点轰轰烈烈。自己很难控制,即很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为我觉得喝酒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少喝一点可以舒筋活血,据说对心血管也是有帮助的。作家不能当隐士,适当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对创作也是有帮助的。可是怎么才能不酗酒,不作酒鬼,这有益的定量究竟是多少呢?怕只怕三杯下肚,豪情大发,嘟嘟嘟,来个瓶底朝天,而且一顿喝不上便情绪不高,

4、颇有怨言,甚至会到处去找酒喝。呜呼,快乐地死去!答案:(1)运用了类比(比喻)的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类比(比喻)为喝酒,将过分热衷社会活动而不再创作类比(比喻)为酗酒。(2)少喝有益健康(有益创作),多喝则无益,酗酒则造成“快乐的死亡”(没有作品发表)。(3)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3. 河流的两岸年年开着相似的花朵,河流的两岸年年走着不同的人。走着走着,人就长大了,人就成熟了。应该说,我还是我自己,还是那个矜持善感的女子,但每一段生命的内容都不同,每一段生命,我都有不同的目标和梦想。曾经的春天我有过许多梦想,关于爱情,关于诗歌,关于生命。对于人生的种种际遇,我的心满怀

5、激情。积极向上地活着,忧伤但不颓唐。这条生命的河流,每当面对它,我就成了一个诗人,我觉得自己如同它岸边的一株清白的植物,不蔓不枝,活得坦然,活得真实,活得像我自己,不欺人不骗人,对得起自己的心灵。走过河流,走过我自己。1)文中的“春天”指的是什么?(青年时代)“关于生命”的“生命”是指什么?(人生价值)2)作者把自己的生活比喻成“一株清白的不蔓不枝的植物”。“不蔓不枝”意在说明什么?(遵守社会规范而又活的真实、生动)4. 我以为,最初发现并写下天际线的美是唐代诗人杜牧。杜牧将生花的妙笔插入雕梁画栋的建筑之中,阿房宫赋堪称建筑美学的始祖。“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

6、角。盘盘焉,团团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在杜牧的心中,想象出来的阿房宫建筑群的天际线一定如次第洞开的山顶千门一样开朗辽阔,像汹涌的海浪翻卷,似连绵的群山起伏,更像是一位造诣精深的画家挥洒出来的丹青妙笔,充满着豪奢的魅惑。(划线句子连用几个比喻句的,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作者连用几个比喻,就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表现了阿房宫建筑群天际线的开朗辽阔,层见叠出,连绵起伏,色彩绚丽;这样写就将杜牧虚构的阿房宫建筑群天际线描画得十分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为下文赞美现实的各类建筑天际线做了很好的渲染和铺垫。5. 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如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

7、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文章中把二胡比作“水”、“月”、“细雨”、“桂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二胡那漂泊、清冷、惆怅、幽怨的特点,进而指出二胡最适合表达江南、流浪的情怀。【6分。如形象生动”2分,“漂泊、清冷、惆怅、幽怨”2分,“适合表达情怀”2分。】6. 我哑然失笑。可爱的孩子!它是船又怎样?也许在风和日丽中航行时它会显得很威武,可是一旦由于自身的疏漏或狂涛巨浪袭击,它就会脆弱得不堪一击。这世上伟大的东西太多了,可永恒的又有多少呢?何况,我们的船是多么小多么小多么小的小船呀。简析上面的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5分)答案:运用

8、了反复修辞。这样说是要强调纸船的脆弱与不堪一击,从而为下文“小船不会翻”的现实作一个强烈的反衬5分。答对“反复”,得1分;答对“脆弱与不堪一击”,得1分;答对“小船不会翻”,得I分;答对“强调”得1分,答对反衬”得1分。7. 异国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了李白的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上面连续用了三

9、个“他的”,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答案:这里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对“他的”加以强调,从而突出了李白率性自为、不为拘束的个性。5分。“反复手法”1分,“加以强调”2分,“突出个性”2分。8. 你,生长在城市里的人们,忘却了田野的妩媚了么?当你还是孩子的时候,当春秋佳日大自然把乡村盛装起来的时候,你也曾有过愉快的郊游吧?请闭一下眼睛,记不记得那时你是如何地伸开手臂,用喜悦的姿态,奔向田野的?(作者连用三个疑问句的,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连用三个疑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将读者带入到对美好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活的回忆,为下文对草虫村落的描写做铺垫。4分。“引起思考”1分,“带入回忆”1分,“作铺垫

10、”2分。9. 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车行山谷中,远远听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2005年广东壶口的黄河)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答案:通过对比、层递等手法的运用,突出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凸显主题,总领全文。10. 西方有一个感恩节。那一天,要吃火鸡、南瓜馅饼和红莓果酱

11、。那一天,无论天南地北,再远的孩子,也要赶回家。总有一种遗憾,我们国家的节日很多,唯独缺少一个感恩节,我们可以东施效颦吃火鸡、南瓜馅饼和红莓果酱,我们也可以千里万里赶回家,但那一切并不是为了感恩,团聚的热闹总是多于感恩。答案:运用对比手法。通过中国与西方在对待“感恩节”上的不同的对比,突出中国文化传统中欠缺感恩的思想。5分。“对比”2分,“突出”1分,“欠缺感恩思想”2分11.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

12、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04江苏草堂诗魂本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案: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13.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改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

13、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答案: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14. 我不习惯这里。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披衣出门,徘徊在小溪边,听上流的轰轰飞瀑。听得兴发,索性循水声寻去。拐过山嘴,飞瀑仍不见踪迹,却见若干男女围着篝火歌舞。大堆初燃之际,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树枝。燃到中途,树枝通体赤红,状若火之骨。再后来,又变作熔化的珊瑚,令人想到火之情,火之灵。自始自终,场地上方火苗四蹿,火星噼噼啪啪地飞舞,好一派火树银花。猛抬头,瞥见夜空山影如魅,森森然似欲探手攫人。“啊”,一声长惊,恍悟

14、我们常说的“魅力”之“魅”,原来还有如此令人魂悸魄悚的背景。第三段对于篝火燃烧的大段描写,在文中具有什么作用?答案:这一描写看似游离主题,实则以大树银花反衬“夜空山影如魅”的摄人魂魄。15. 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候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在猎猎西风扑刺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吟,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的凝思中,我想象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曾几何,黑云掩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马长嘶,觱篥哀鸣,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当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

15、横倒、死尸相撑,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了。作者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中都提到了“归鸿”(飞鸿),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000年长城答案:1、借飞鸿作为岁月的见证。2、从描写眼前的实景转入对历史的回顾。16. 而我现在能回想起的许多往事,似乎都是从那年开始的。如果以一个人明晰的记忆能力作为出生的另一标准的话,那么,我和这棵香椿树,就是一起来到这个世界,并且一起长大的。记忆中,那时候我们常玩一种叫跑电的游戏,简单而有趣。所有的人,分成两组,其中的一组先以一裸树作为起点,往另外一棵树或者电线杆跑,要是被另一组在途中抓住的话,就算输。在这种游戏里,我家门口那棵幼

16、小的香椿树,被我大方地当作起点,或者终点。为此,我遭到了母亲的指责:“新栽的树,会摇死的。”但她的话像耳边风,一闪即过。我们照样玩跑电,照样把这棵香椿树当作一个起点,或者终点。要是又被母亲看见了,她就会吓唬说:“你不想吃凉菜的话,就往死里摇。”本段叙述了童年时代的“跑电游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写出了“我”与香椿树的密切关系,回应了“和香椿树一起长大”的话题;并且展现了“我”快乐的童年生活,与成年后的生活形成对比,为作品主题的揭示作好铺垫。6分。“写出关系”1分,“回应话题”1分,“形成对比2分,“作好铺垫”2分。17一颗不安定的心哪里容得下片刻的依恋,而屋檐就像个沉默的老人,以一种深邃的目光送走你仓促而又灿烂的青春的背景。只是在你的辞别的回眸里,屋檐越发矮了,那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