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困难的护理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6710653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困难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呼吸困难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呼吸困难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呼吸困难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呼吸困难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呼吸困难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困难的护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呼吸时有异常的不舒适感, 是患者主观上所经历的各种各样的呼吸不 适感,它们的性质和强度可不同,受生理、心理 .社会和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 呼吸困难只是临床术语,患者可用“气短” 、“气不够用”、“胸部发闷、窒息感”、 “胸部紧缩感”、“呼吸费力及呼吸闭塞感”等多种语言来描述。【发病原因】急性呼吸困难气道阻塞肺泡出血 高通气综合征 吸入性肺损伤 气胸肺栓塞慢性呼吸困难气道阻塞性疾病肺脏疾病胸膜疾病纵膈疾病 影响呼吸运动的疾病 心脏疾病神经疾病结缔组织疾病神经官能症其他呼吸困难的特点】1. 呼吸困难的类型(1) 吸气性呼吸困难 :多见于喉、气管、大支气管管腔狭窄或不全性阻塞

2、,常由炎 症、水肿、痉挛、异物及肿瘤等引起。特点为吸气显著费力,吸气时间延长,可 伴有干咳及高调哮鸣音,重者吸气时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凹陷,称 “三凹症”。(2) 呼气性呼吸困难 :由肺组织弹性减退、小支气管痉挛或狭窄所致。常见于支气 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 特点为呼气费力, 呼气时间延长, 常伴有哮鸣音。(3) 混合性呼吸困难 :由于广泛肺部病变或肺组织受压,呼吸面积减少,影响换气 功能所致,见于重症肺炎、肺结核、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等。特点是吸气与呼气 均感费力,呼吸频率增快、变浅,常伴呼吸音减弱或消失。2. 呼吸困难的分度 根据患者可耐受的运动量分为轻、中、重三度。(1)

3、轻度:能与同年龄的健康人同样行走,但不能登高或上台阶。(2) 中度:能在平地按自己的速度行走或步行中需要不断休息, 不能与同年龄的健 康人同样行走。(3) 重度:说话、脱衣时也感到呼吸困难,不能外出活动。3. 伴随症状 呼吸困难伴胸痛者常见于肺炎、急性渗出性胸膜炎及自发性气胸 等;伴发热者多见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伴昏迷者多见于休克型肺炎、 肺性脑病 等。【辅助性查】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一般可提供一些诊断线索, 这时进一步对可能的原因做相关 诊断性检查从而作出诊断。 对怀疑呼吸系统疾病者, 可做肺功能检查, FEV1/FVC80%提示为阻塞性气道疾病, FEV1/FVC 80%提示为限制性气道疾

4、病。气道 激发试验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十分有意义。 胸部影像学检查、 心电图、心脏超声、 必要时行创伤检查可帮助明确疾病。【护理措施】1. 环境与体位 提供安静舒适、空气洁净的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 刺激性气体的吸入, 气道反应性高的患者房间内避免放置花草、 羽毛等易引起过 敏的物品。协助患者采取前倾坐位或半卧位以利于患者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活动无耐力的患者必要时设跨床小桌, 避免紧身衣服或过厚被盖而加重胸部压迫 感。2. 饮食护理 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热量,宜进食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避免刺 激性强、易于产气的食物 (如红薯、土豆、萝卜等 ),防止便秘、腹胀影响呼吸。 对张口呼吸、

5、痰液粘稠者,补充足够的水分(每日补水 1500-2000m)l ,并做好口 腔护理。3. 呼吸训练 指导患者采取有效的呼吸技术,如缩唇呼气、腹式呼吸等,以改善 呼吸功能。 必要时可使用呼吸训练器。 在患者进行呼吸训练过程中, 要与家属共 同鼓励患者,以增强患者的信心。4体息与活动 与患者家属共同制定活动计划。病情较轻者可适当活动,有计 划的增加运动量,如室内活动到室外活动、散步、快走、慢跑、太极拳等;呼吸 困难严重者应尽量减少活动和不必要的谈话, 并协助生活护理, 随着病情的好转 逐步恢复正常活动。5.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及颜面、口唇和甲床颜色,监 测血气分析结果,及时

6、听取患者的主诉,有无胸闷、憋气等不适。6. 氧疗护理 合理氧疗是纠正缺氧、缓解呼吸困难最有效的措施。根据患者病情 采取适宜的吸氧装置和氧流量,观察发绀是否好转,心率、呼吸频率、精神状况 及血气分析情况,记录供氧浓度、供氧时间、供氧量、停止时间及湿化情况。叮 嘱患者不得自行停止吸氧,若在氧疗中出现任何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7. 用药护理 遵医嘱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呼吸兴奋剂等,告知患者使用药物的注 意事项,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8. 心理护理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会产生烦躁、恐惧的心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 理是必要环节,多与患者主动沟通,鼓励其说出心理感受,给予关心和尊重。同 时应考虑到患者家属, 亦为他们提供社会心理支持, 使他们积极配合医护的工作。 最大限度地与患者相处融洽,为缓解患者的躯体症状提高支持。操作沉着冷静, 给患者以安全感和信任感。(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