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论素质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6710232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论素质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论文论素质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论文论素质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论文论素质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论文论素质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论素质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论素质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素质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素质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论素质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论素质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创造性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教师应该将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性人才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需要教师不

2、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转变观念,创新课堂教学;创设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进行开放教育,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并在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关键词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把我国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阶段,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界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创造性教育有何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推进素质教育等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一、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是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

3、品质等。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基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它是针对我国目前基础教育中出现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包含三方面的要义:即全体性、全面性和主体性。1.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注重因材施教。素质教育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的基础,它从人的差异出发,通过教育过程,使每个人在原有素质基础上得到发展与完善。2.全面性。素质教育不只是重视传授专业知识技能,更重视

4、人的其它素质方面的培养。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是以“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最终目的的教育。3.主体性。主体性是人的素质和本质的最高表现,是人作为认识和实践主体在其活动中所具有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性水平正是衡量国民的个体素质和整体素质的尺度。通过教育造就主体,提高人的主体性水平,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的教育。它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

5、生动活泼地成长。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对素质教育思想的最关键要求。二、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1.创造性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人的基本素质培养中,创造力是根本的素质;在人才的诸多特征中,创造性是最本质的特征。因为没有了创造性,人类社会就不可能有进步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循守旧、循规蹈矩的人远远适应不了当今高科技发展的要求。杨振宁教授说:“教育的成功在于使每个人的能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充分的开发。”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鼓励、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其无穷的创造力,努力培养创造欲,以适应

6、21世纪的人才竞争的需求。2.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不同于传统的知识教育和智能教育,而是把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获得了系统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使其智力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同时还使其精神得以升华。通过创新教育,可以使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创造性地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素质教育是“以

7、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其终极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创新教育来完成。因此,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1.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保证。教师是教育理念的载体,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力量。教师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素质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从而关系到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自身所体现出来的创造性人格与创造性意识对学生有着直接的熏陶作用。一位优秀的教师,就是开发人力资源的科学家。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

8、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善于探究与反思,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想方设法点燃学生心灵的火把,挖掘其潜能。2.转变观念,创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课堂教学不能再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室为中心。教师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明确自身的职责重在“引路和导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动机,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理性思维,使学生在自主、自觉的学习中得到发展。“学生主体参与教育活动的程度是影响其创造力培养和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确立学生主体

9、性教育观念是前提。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只有创新的课堂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的课堂教学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要创造性地处理和向课堂外及学科前沿延伸。打破学校与教室的教学空间概念,打破传统教育面向书本、面向已知、面向教学本身的封闭状况。引导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参加课外小组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多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通过学生从社会实际和动手操作激发兴趣、引发联想,形成创造性。及时吸收有关的新信息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前沿,面向未知,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求知欲,产生认知内趋力,进而转

10、化为创造欲望。(2)教学方法的创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加以“导”而不是“教”,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用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吸引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愿望和渴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展示思维过程,重点讲述自己怎么想、怎么思考的,即思维过程的方法,以此来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对学生评价的创新在课堂教

11、学中,教师总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价值判断,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统一死板的评价手段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正确评价学生及其创造成果。对创造型的学生,不能简单对其加以否定,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的创造性沿着好的轨道运行。当学生对教师的某一观点质疑或提出自己的看法时,教师应给予正确引导和鼓励,热情鼓 论素质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论素质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论素质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

12、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励,激发其他同学的创新意识。同时,还要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要鼓励学生勤思善思,敢于标新立异,要让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力和能力提见解或发现问题,善于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和实践,使知识和能力在想象中不断发展。 3.创设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美国创造学家史密斯主张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中,“教育者的第一作用就是设定开发创造性的条件,创造所需要的生理心理、社会及知识环境。”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精神环境,是创新素质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和舒展,才会

13、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才有创新潜能的迸发。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与“心理的自由”是创造的两个条件。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抑制自我中心意识,最大限度地体现民主教学思想,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有心理安全感,让他们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气氛中充分展开活动。(1)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其创造性大小,都应具有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热爱,才会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效应,转化为创造性和内驱力。(2)尊重、信任学生。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具有潜在的、长远的、深刻的导向作用。因此

14、,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想向好的方向发展,每一位学生都是创造的天才。(3)允许学生质疑。敢于、善于质疑是创造性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教学中要消除专制的教育气氛,改变把教师、教材当成“真理”,还学生以自由。不但允许学生对教师、对教材质疑问难,同时教师还要创造质疑的氛围,引导学生善于质疑。指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4)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在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时候、要给学生必要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开发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想象力。4.实行开放教育,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传统的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严格遵守常规的“我讲你听”式的封闭

15、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实行开放教育,如讨论课、辩论课等,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性作为一种心理品质的整体性只有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得到发展。所以创造性离不开创造性实践活动。现代科学研究的种种迹象表明,学习、思维、创造都不仅仅是大脑的任务,人的肌肉、人的整个神经系统都会参与其中。动手实践对各种特殊能力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边做边想”,才会使学习者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自己的智慧。通过对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动手实践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锻炼其意志,而且有助于拓展思路,开发其创造潜力。5.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人的创造力主要表现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的核心内容是创造性思维。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能够以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知识和疑点;能够多侧面、多角度探究问题,处理问题时常可以另辟蹊径。因而在教学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