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提纲汇总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6707377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提纲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提纲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提纲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提纲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提纲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提纲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提纲汇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长度的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m,课桌的高度约0.75m。(2)长度的常用单位还有km、dm、cm、mm、um,(3)单位换算它们关系是: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m106um;1um10-6m。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正确使用刻度尺:(一)使用前:做到三观察。(1)观察它的零刻度线在哪?是否磨损。(2)观察它的量程。(3)观察它的分度值多少。分度值越小,准确度

2、越高。测量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最小刻度决定。(二)使用时:做到五对。(1)选对:选择合适的刻度尺。(2)放对:尺的位置应放正,不能歪斜,其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零刻度线应与物体的开始端对准,零刻度线磨损的,要任选一点作为零刻度线,读数时:结果应减去所任选零刻度线以前的部分。(3)看对: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4)读对:读数时,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值)。(5)记对:记录结果应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

3、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4)棉线法、滚动法。5、根据数值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的技巧:具体做法是:数值后面的单位代表小数点前面那一位数的单位,从小数点后开始退,退到数值的倒数第二位,倒数第二位是什么位,该数值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什么。如:256.346m 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cm。 34.567d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mm。二、时间 1、国际单位::秒(S) 常用单位:时(h)2、测量工具: 古代

4、: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秒表、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3、秒表的使用方法:三按 一按:表针启动;二按:表针停止; 三按:表针归零。三、误差与错误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选择更精密的测量仪器。(3)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2、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或者由于读数记录时粗心造成的,错误可以避免。第2节 运动的描述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但不能选择物体本身;被选作标准的参照物我们认为它是假定不动的 ;通常情

5、况下,我们默认的参照物是地面或相对地面不动的物体。如:房屋、树木。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关键是看物体相对参照物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 二、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三、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2、我们所说的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与别的物体而言的。 3、相对静止的特点: (1)两物体运动方向一样。

6、(2)两物体运动快慢一样。 4、相对运动的特点:只要有一点不满足相对静止的特点,就是相对运动。 四、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步骤: 1、选定一个参照物。 2、观察比较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有无发生变化。 3、若位置发生了变化,则说明物体相对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说明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第3节 运动的快慢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时间一样路程长则运动快 2、路程一样时间短则运动快3、比较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二、速度: 1、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所通过的路程。2、速度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3、速度单位:(1)国际单位制中 m/s (2)常用单位

7、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3)换算:1m/s=3.6km/h换算技巧: 当m/s化km/h时,原数值乘以3、6 ;当km/h化m/s时,原数值除以3、6。同理:g/cm3化kg/m3时,原数值乘以103 ;kg/m3化g/cm3时,原数值除以103 。(4)计算公式: V速度米每秒(m/s) s路程米(m) t时间秒(s)注意:(1)用此公式计算,各物理量必须全部采用国际单位。 (2)物理学上常采用一样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3)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三、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注意:在匀速运动中速度

8、始终不变。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四、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注意:中间的休息时间也要算在总时间)3、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是用来粗略描述变速运动平均快慢的物理量。注意:(1)平均速度不同与速度的平均值。(2)过桥问题时,总路程车长桥长。4、特殊情况的平均速度求法:(1)以不同的速度经过两段一样的路程的平均速度V=2V1V2/V1+V2;(2)以不同的速度经过两段一样的时间的平均速度V(V1+V2)/2(3)过桥问题时,总路程车长桥长。即: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车长桥长/总时间.第二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

9、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或发声体)。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注意:真空不能传声。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注意: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它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高低有关。具体是 V固V液V气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注意:回声测距公式SVt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与其他组织传给听

10、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与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第2节 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1)定义: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2)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物体在

11、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 3、响度:(1)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2)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3)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部结构决定的。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5、区分乐音三要素: (1)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2)高声大叫指响度;(3)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6、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3)利用回声可测海

12、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第3节 声的利用1、声与信息:(1)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位置和距离,根据这个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和雷达;(2)军事上利用雷达来进行探测定位和导航;(3)医疗上利用B超进行人体检查,它是利用超声波;(4)利用地震产生的次声波来判断地震位置。2、声与能量:(1)医疗上利用超声波来除去人体结石;(2)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本章补充:1、往一样的瓶子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敲与吹时音调的变化规律是:敲时发声体是瓶子和里面的水,水少的音调高;吹时发声体是瓶的空气柱,水多的音调高。2、声的组成:(1)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例:蝙蝠,超声雷达)、 (2)次

13、声波(次声:火山爆发,地震,风爆,海啸等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3)我们能听到的声音三部分组成。3、电影院墙壁上的“燕子泥”是为了减弱声波的反射。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噪声定义:(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2)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与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注意:(1)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2)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3)为保证工作和

14、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4)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5)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 (1)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声产生)。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声传播)。 (3)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温度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1)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2)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3)换算关系T=t + 273K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4、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5、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名称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液体的热胀冷缩液体的热胀冷缩玻璃泡液体水银、煤油酒精煤油、酒精等刻度围2011035423050分度值10.11构造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玻璃泡上部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使用方法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甩一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