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反思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6706862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作业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作业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业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心整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反思 实践收获: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就是为了能解决在教学中遇到难点、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老师们大多以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来帮助教学。 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学习方式变革燃眉之急!它关系到我们教化质量,关系到师生校内生活质量。我们今日必需倡议新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标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环节。新课标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引用沃德一句话说“平凡老师传达学问;水平一般老师说明学问;好老师演示学问;宏大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学问。”老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

2、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惟一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当主角。任何老师都不能让人学好,学生必需情愿学习,而且努力学习才行。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及性活动。学生学习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直到学习成为他们其次本性为止。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表达正是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听新课标指导下老师上课,你会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很少这样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把每天讲话记录下来。相反,让学生主动学习观念似乎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理念,自然而然行为。运用苏格拉底式教学原那么,向学生提问,鼓舞学生探讨,对话和辩论,盼望学生去思索、推理和沟通,其目是给学生足够时机去尝试:体验成功

3、,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老师敬重学生看法,而且坚信学生实力。有一句古话说,假如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的确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动”了起来以后,新问题又出现了,学生踊跃参及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泼,学生提出各种各样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课堂纪律难以限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忧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泼了,他们自我意识增加了,甚至敢于向老师挑战,老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索,有志气成认自己有不懂地方,情愿及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

4、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状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开展,就应当确定。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经验和背景学问,从自然现象到农家生活、社区活动,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此时此刻面前时,他们也可以基于相关经验,依靠他们认知实力形成对问题某种说明,这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从他们经验启程来推出符合逻辑假设。所以,老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老师从学生经验启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启程,引

5、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课堂学习才有放矢。然而这种全新编排体例和教学要求上变更,及老师教学习惯产生猛烈冲突,冲突日益突出。但我们却坚信有了冲突才会有变更、有进步教学是一个再缔造过程,是对课程不断开展、不断丰富过程。在教学中,老师们大多以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来帮助教学。 新课程理念告知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活动,依据学生开展须要对教材进展调适和重组。由于强调开放式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就提到日程,教材已不再成为惟一课程资源了。这就要求老师学会找寻、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老师在执行新课程准备中,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问题建议:局部课程利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收到“立竿见影”之效果,比方音乐,美术等,而有课程强调抽象思变和逻辑思维,不简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表现出来。所以应用时不行过于盲目,须要综合考虑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状况。同时又不能过分依靠于信息技术,这会导致教学活动开展缺乏活动,降低教学效率。其次我们知道,踊跃交互是信息技术一大优势。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局部老师会无视了这一特性,单纯地把信息技术当成一种PPT演示工具,充当了电脑“放映员”角色,完全无视了以往必有教学互动环节,老师不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学生缺乏及老师沟通时机,久而久之,师生之间感情也会慢慢淡化,不利于教学活动顺当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