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古诗复习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6706368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古诗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上古诗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上古诗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上古诗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上古诗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古诗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古诗复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古诗复习一、望岳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_ _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_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写出本诗的韵脚字: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_的特点。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象。此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山了泰山

2、 的形象。(2分)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画线句写出泰山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

3、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A.首

4、联写诗人乍见泰山时惊叹仰慕之情。B.颔联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割”字突出山之高。C.颈联写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同时“入归鸟”三字也可看出诗人羡慕鸟归,意欲归隐的心愿。D.尾联中“会当”是“该当,应当”的意思;“凌绝顶”富有雄心和气概;“小”有俯视一切的信心。二、春望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 ”一词,透过这个词,我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 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

5、 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和“深”字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如此惨象,花也溅泪,鸟亦惊心。“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表达作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你的理解是什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6、,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1分),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1分)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使至塞上综合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 ,“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

7、天”的理解。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1分);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2分);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1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渡荆门送别这首诗前六句着重 ,后两句 ,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

8、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达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 ”。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示例: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月下

9、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登岳阳楼 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_ _和_ _融于一体。诗歌以“ ”和“ ”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 ”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选择题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

10、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B.“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C.“万里来游”“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D.“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绪。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是全诗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一

11、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最后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B.诗的颈联以含蓄的方式,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C.这首诗通过登楼所见,抒发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破败、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读之让人感慨万分。D.与杜甫的春望石壕吏等诗相比较,能看出此诗的老杜风格。诗人在模仿的同时,又富于变化,布控精巧、情思绵绵,自成一格。杜甫诗三首赏析一、望岳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_望_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_高大雄伟_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12、。(2分)(06徐州市)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B )(12泰安市)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写出本诗的韵脚字:_了_,_晓_,_鸟_,_小_。(03邵阳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_巍峨(高大)_的特点。(03河南省)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03河南省)“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11湛江市)高大巍峨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

13、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山了泰山遮天蔽日(“巍峨高大”“高大雄伟”)的形象。(2分)(09襄樊市)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12泰安市)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D )(12泰安市)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

14、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09襄樊市)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2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03河南省)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任意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画线句写出泰山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3分)(12昭通市)画线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泰山雄伟高峻的特点(1分),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