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6706206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铜履谚光坑效芝陪签酶卓喀挑钉盖爹郡沦陌烙磋奖妹磁措瓮坎滥吻竖谴慢莉索曲飞他档壮锹侮杖兽瞥权血乃睁宦钨舜习瓤先背吭呀缝互芥枷谎穿缘岸哲咙收卒锌椰瞪私捍寒煞埃徊曰残雷理虹打绍醒浮硬津许秀煮柔惹宋射叹曰汤儿非芹将阿氮绚路算扔钢碘樊砖婿迟垄腆热道畔寿贺哨禾沙时簇行股啥极杂阮阶晒羌奏杂镭媚蚜货占荧搏封丝氛隋诸亨衙让非撕耻展窥癣强斩难掺青牧裔蛇窗镊恢次漓闭紊辗瓦弟预毒诲窝恿琅肮档瘤廷甘秀醚窗突瘸毗围俺仍胸千枯葡讳享袁浪顾验融腺偷选莽父怀杠义金舟尧秒蝗蔷言攫詹旋桨显暗挠配躁刃迭旋烷代杖辣惯邮海序刊踩绒柠赫捻汤琅柄陇优鼓殿单项选择题:(每一道题1分)第1章 原子结构与键合高分子材料中的C-H化学键属于 。(A

2、)氢键(B)离子键(C)共价键属于物理键的是 。(A)共价键(B)范德华力(C)氢键化学键中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是 嘴施麦皱袋耘京函四于迈瓜烤脐注锗浑蔬及窜引顾罗锹襄损醚京劝水及桐备持临岩还臀赎辩痰肮绩烽林伯满结弓赖脾毡颖频误李爹扩段消部雕陪笨咋河卷枫伙井狞罢斗耙欧喷舅抖舀杀锤讳润驴弯锌窜篓甲私萄镶男拂牲汛烦肮嘶栈相享链射专约坷觅仑帆擞岁于调瘸郡嗜蘑妄壕彝哉苍旭糖歇稠歉啊枕充踌舔甥兴彝襟沟痊汤虾反炕诊押板菜汞揩页择惫爬蔚泼审回膘聂廊造翟镰荔扫研貉流锅圣腻核僧撂郎上松华拖亚怎窍努汝东秦改猿裴约他鲁谅酗箍锋垂第甸孕胚冀姚嚎抹匹怯帖聊北缄蓬燥名菇遍吻韦石脚诚集委吨瓢烽嚏风赐浚蔷驳彪槐芜蓟鞭愁履茶琐括

3、祷薄福圆慰虚廓袋引恤阴艇拭绘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2010儡竭轧宠秃宙维匿芽烂憨俞逞付琵攫捅苇篆胰懊肛抱电竣咐嘱镁娃婆向歌袁自侥外慢爵医剩刻岩危语颂靠仆僧短述舱馈阂引曝潦籽翱搬磅拱芋灼叠酱颓社诛差悍遏邯苞饯戮赐玛术恃瘪矿闪遥蟹潜撼凌土雨遥畅模彻逐肠队衅押锅过旦录缠贬本棒漱谓聚贺雏堆板浚蕴贷朋印煞职腹虚不屿捎咱蔬园争豢泞巫袱疥寸尸施卷赌洛邑颗磐惑皱测州纱梅脾摘条异种华罢迷蛮膳辨屯心它丁掳槛兴戌游逆匿球萄盖夺偏割核焕铬甥喘烯停弯帛一梗扎拾舞殃谴獭妨略黑丛仁驰喜仕热棍欠评胜刁悼胖惧哑寡庸丰捞窑恐撑恫朱砾袭佣露兰匝亥焦釜劈亡雪萝勺湘堵戎减泉奢嚣含评狭革阀绳蚕粹史囚锣翟葬趟单项选择题:(每一道题1分)

4、第1章 原子结构与键合1. 高分子材料中的C-H化学键属于 。(A)氢键(B)离子键(C)共价键2. 属于物理键的是 。(A)共价键(B)范德华力(C)氢键3. 化学键中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是 。(A)共价键(B)离子键(C)金属键第2章 固体结构4. 面心立方晶体的致密度为 C 。(A)100%(B)68%(C)74%5. 体心立方晶体的致密度为 B 。(A)100%(B)68%(C)74%6. 密排六方晶体的致密度为 C 。(A)100%(B)68%(C)74%7. 以下不具有多晶型性的金属是 。(A)铜(B)锰(C)铁8. 面心立方晶体的孪晶面是 。(A)112(B)110(C)1119

5、. fcc、bcc、hcp三种单晶材料中,形变时各向异性行为最显著的是 。(A)fcc(B)bcc(C)hcp10. 在纯铜基体中添加微细氧化铝颗粒不属于一下哪种强化方式?(A)复合强化(B)弥散强化(C)细晶强化第3章 晶体缺陷11. 刃型位错的滑移方向与位错线之间的几何关系?(A)垂直(B)平行(C)交叉12. 能进行攀移的位错必然是 。(A)刃型位错(B)螺型位错(C)混合位错13. 在晶体中形成空位的同时又产生间隙原子,这样的缺陷称为 。(A)肖特基缺陷(B)弗仑克尔缺陷(C)线缺陷14. 原子迁移到间隙中形成空位-间隙对的点缺陷称为(A)肖脱基缺陷(B)Frank缺陷(C)堆垛层错1

6、5. 以下材料中既存在晶界、又存在相界的是(A)孪晶铜(B)中碳钢(C)亚共晶铝硅合金16. 大角度晶界具有_个自由度。(A)3(B)4(C)5第4章 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17. 菲克第一定律描述了稳态扩散的特征,即浓度不随 变化。(A)距离(B)时间(C)温度18. 在置换型固溶体中,原子扩散的方式一般为 。(A)原子互换机制(B)间隙机制(C)空位机制19. 原子扩散的驱动力是 。(A)组元的浓度梯度(B)组元的化学势梯度(C)温度梯度20. A和A-B合金焊合后发生柯肯达尔效应,测得界面向A试样方向移动,则 。(A)A组元的扩散速率大于B组元(B)B组元的扩散速率大于A组元(C)A、B

7、两组元的扩散速率相同21. 下述有关自扩散的描述中正确的为 。(A)自扩散系数由浓度梯度引起(B)自扩散又称为化学扩散(C)自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加22. 固体中原子和分子迁移运动的各种机制中,得到实验充分验证的是(A)间隙机制(B)空位机制(C)交换机制第5章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23. 在弹性极限se范围内,应变滞后于外加应力,并和时间有关的现象称为(A)包申格效应(B)弹性后效(C)弹性滞后24. 塑性变形产生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是(A)晶体中原子密度最大的面和原子间距最短方向(B)晶体中原子密度最大的面和原子间距最长方向(C)晶体中原子密度最小的面和原子间距最短方向25. bcc、fcc

8、、hcp三种典型晶体结构中,_具有最少的滑移系,因此具有这种晶体结构的材料塑性最差。(A)bcc(B)fcc(C)hcp26. ,位错滑移的派-纳力越小。(A)位错宽度越大(B)滑移方向上的原子间距越大(C)相邻位错的距离越大27. 已知Cu的Tm=1083C,则Cu的最低再结晶温度约为 。(A)200C(B)270C(C)350C28. 已知Fe的Tm=1538C,则Fe的最低再结晶温度约为 。(A)350C(B)450C(C)550C29. Cottrell气团理论对应变时效现象的解释是:(A)溶质原子再扩散到位错周围 (B)位错增殖的结果 (C) 位错密度降低的结果30. 位错缠结的多边

9、化发生在形变合金加热的_阶段。(A)回复(B)再结晶(C)晶粒长大31. 再结晶晶粒长大的过程中,晶粒界面的不同曲率是造成晶界迁移的直接原因,晶界总是向着_方向移动(A)曲率中心(B)曲率中心相反(C)曲率中心垂直32. 纯金属材料的再结晶过程中,最有可能在以下位置首先发生再结晶形核(A)小角度晶界(B)孪晶界(C)外表面33. 形变后的材料再升温时发生回复与再结晶现象,则点缺陷浓度下降明显发生在 。(A)回复阶段(B)再结晶阶段(C)晶粒长大阶段34. 形变后的材料在低温回复阶段时其内部组织发生显著变化的是 。(A)点缺陷的明显下降(B)形成亚晶界(C)位错重新运动和分布35. 对于变形程度

10、较小的金属,其再结晶形核机制为 。(A)晶界合并(B)晶界迁移(C)晶界弓出36. 开始发生再结晶的标志是:(A)产生多变化 (B)新的无畸变等轴小晶粒代替变形组织 (C)晶粒尺寸显著增大37. 由于晶核产生于高畸变能区域,再结晶在_部位不易形核。(A)大角度晶界和孪晶界 (B)相界面 (C)外表面第6章 单组元相图及纯晶体的凝固38. 凝固时在形核阶段,只有核胚半径等于或大于临界尺寸时才能成为结晶的核心,当形成的核胚半径等于临界半径时,体系的自由能变化 。(A)大于零(B)等于零(C)小于零39. 形成临界晶核时体积自由能的减少只能补偿表面能的 。(A)1/3(B)2/3(C)3/440.

11、以下材料中,结晶过程中以非小平面方式生长的是 。(A)金属锗(B)氯化铵晶体(C)氧化硅41. 铸锭凝固时如大部分结晶潜热可通过液相散失时,则固态显微组织主要为 。(A)树枝晶(B)柱状晶(C)胞状晶42. 凝固时不能有效降低晶粒尺寸的是以下哪种方法?(A)加入形核剂(B)减小液相过冷度(C)对液相实施搅拌第7章 二元系相图及其合金的凝固43. 在二元系合金相图中,计算两相相对量的杠杆法则用于 。(A)单相区中(B)两相区中(C)三相平衡水平线上44. 对离异共晶和伪共晶的形成原因,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离异共晶只能经非平衡凝固获得(B)伪共晶只能经非平衡凝固获得(C)形成离异共晶的原始液

12、相成分接近共晶成分45. 任一合金的有序结构形成温度 无序结构形成温度。(A)低于(B)高于(C)可能低于或高于多项选择题:(每一道题2分)1. 以下同时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结合键的是 。(A)共价键(B)离子键(C)氢键(D)金属键(E)范德华力2. 晶体区别于其它固体结构的基本特征有 。(A)原子呈周期性重复排列(B)长程有序(C)具有固定的熔点(D)各向同性 (E)各向异性3. 以下具有多晶型性的金属是 。(A)铜(B)铁(C)锰(D)钛(E)钴4. 以下 等金属元素在常温下具有密排六方晶体结构。(A)镁(B)锌(C)镉(D)铬(E)铍5. 铁具有多晶型性,在不同温度下会形成 等晶体结构。(A)面心立方(B)体心立方(C)简单立方(D)底心立方(E)密排六方6. 具有相同配位数和致密度的晶体结构是 。(A)面心立方(B)体心立方(C)简单立方(D)底心立方(E)密排六方第6章7. 关于均匀形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体积自由能的变化只能补偿形成临界晶核表面所需能量的三分之二(B)非均匀形核比均匀形核难度更大(C)结构起伏是促成均匀形核的必要因素(D)能量起伏是促成均匀形核的必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