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说课稿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670581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但愿人长久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但愿人长久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但愿人长久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但愿人长久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但愿人长久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但愿人长久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但愿人长久说课稿(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但愿人长久说课稿但愿人许久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驾驭系统的学问。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但愿人许久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但愿人许久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但愿人许久是苏教版语文课本第一单元中的第2课。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了词意,讲解并描述了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中秋节的夜晚,仰视皓月,思念弟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故事将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描述得特别清楚,它反映了苏轼对弟弟的无比思念之情,寄予了祝福人们和和美美,相亲相爱的美妙情感

2、。苏轼的但愿人许久这首词,极富人情味,虽没有干脆描写月色,却使人感觉到它的皎洁,它的名贵、和它的清寒。尤其是他借月抒怀,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困难心理活动心绪不宁、埋怨、宽慰的内心世界,转化为人间美妙生活的祝福。最终一句:“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基调是快乐的,昂扬的,充溢对将来的华蜜向往。反映了他的主动的人生看法和广袤胸襟。(二)依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10个生字,相识3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3 .能借助课文中的故事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读懂诗词的意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感受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4.

3、通过学习,体会中国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想感情,了解中秋这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意。通过四年的集中识字,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驾驭了肯定的词汇量,但是,在四年级对学生进行字词教学还是很重要的。特殊是一些形近、音近字,更须要老师帮助学生区分。在学生自学生字词的基础上,我也在课文教学时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有难度的词,如婵娟,人许久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一首流传千古的词句,要想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意思,就必需让学生理解课文,所以我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是重点段落,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词,所以要求会背。这篇课文中的故事将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描述得特别清楚,当然也须

4、要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读懂诗词的意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中秋节都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有自己的渊源和独特的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这个节日,体会中国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想感情,也是非常重要的。(三)依据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借助课文中的故事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读懂诗词的意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感受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2.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教学难点:1.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词作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2.理解“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二、说教法(一)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工具行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

5、要着力培育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苏轼的这首诗,借月抒怀,用丰富的想象力,把人困难心理活动冲突、哀怨、惆怅、冲突的内心世界,转化为人间美妙生活的祝福。语言精练,意蕴深远。在课堂中,我和学生一起读读、背背,感受着他的独特魅力,课后,让大家课搜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词,延长至堂内外,营造了深厚的文化氛围。(二)教学时,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在这堂课中,学生围绕一个填空,抓住“思念”一词自主地进行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借助各种方法理解了诗的意思后,老师又赐予了归纳总结,为学生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了基础。我引导学生采纳联系写作背景理解重点词、句。例如:“思念”

6、、“埋怨”、“宽慰”等,并辅之以有感情的朗读,可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三、说学法故事将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描述得特别清楚,因此,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自学,通过联系上下文朗读、理解,来思索一下当时苏轼的心理活动。让学生们反复地朗读了文本,并帮助学生驾驭肯定的古诗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把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文本和现有资源培育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要求学生从课文动身,采纳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说的方法学习。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了词意,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同时,让学生抓住词人的感情改变,“心绪不宁”“埋怨”“宽慰”,领会古典词的意蕴,形成正确的情感、看法、价值观。四、

7、说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让生齐背李白的静夜思。这是一首表现作者思念家乡的诗,从而过度到节日里思念亲人。再大家回忆每年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激起学生爱好,引出课文但愿人许久。2.学生齐读课题。3.出示读书要求(二)学习生字词(课件)做官、品尝、欣赏、心绪不宁、眼睁睁、悲欢离合、隐现、圆缺、虽然、宽慰形影不离、屈指、但愿、十全十美苏辙、埋怨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谁能把这些字词精确读出来?(指名读)2.这些放大的字,你记住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举手答)3.有哪些词是你不理解的,谁能帮帮他?(生生互动,师指引)4.再齐读一遍。(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说说对苏轼的了解。2我展

8、示一些关于他的资料,让大家一起看大屏幕。(课件)3过渡:文学家苏轼有一年被贬职,派往密州做官,长年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望着一轮皎洁的明月,他大笔一挥,作下了这首喜闻乐见的词。(课件)(师范读)(四)深读课文,读中感悟品读23小节1.指名读课文2、3自然段,想一想:此时,苏轼的心情怎样呢?(心绪不宁)师板书。2.他为什么心绪不宁呢?(思念弟弟)3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课文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苏轼和弟弟的感情深厚。(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出示课件)4苏轼如此思念弟弟除了和弟弟的感情深厚外,还有什么缘由?(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分别的时间太长了,有七个年头了)5和如此情深的弟弟分别了七年之久,在

9、中秋团聚之夜,也不能与弟弟相见,读读这句话,让老师感受到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指名读,齐读)品读第4小节过渡:(演示课件:课文插图)1.瞧,月亮慢慢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可是在月色这么漂亮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在想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绽开想象,师点评)2.(出示课件)指导朗读。3是啊,对着皎洁的月亮,苏轼想的太多太多,他身在异乡,与亲人挚友已分别多年,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所以他才有所埋怨。(突出埋怨,并说明)4过渡:那苏轼是否就这么始终埋怨了呢?请同学们默读第5、6小节,找找答案。品读5

10、、6小节1.(出示课件)宽慰是什么意思?(豁达开朗,主动乐观)(板书:宽慰)苏轼为什么会宽慰了呢?他究竟想到了什么?(自由回答)2.(出示句子)(自由朗读)沟通探讨: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其次句3.是啊。人有苦痛悲伤,也有华蜜欢乐,岂能尽如人愿,就像月亮也不行能始终是圆的,这正如他之后所写的一首词:(课件出示)(指名读)这里苏轼仅用“悲欢离合”四个字概括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请同学们再来读读感受感受。(指名读)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

11、经告知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慧的同学最先找到,用波浪线划出来。(出示课件)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4.是啊,事实既是如此,与其一味埋怨,让自己心里不舒适,还不如将思念放在心里,真心的祈福,这也就是所谓:(引读)“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5.让我们再次观赏这首词,感受其中的奇妙意境吧。(齐读)(五)拓展延长1.出示完整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师范读,学生诵读,配乐朗读。2.说一说:(出示课件).你觉得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酷爱生活、主动乐观、豁达大度、酷爱人生).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别人分别)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但他想到世上原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

12、像天上的月牙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他祝福(美妙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六)课后作业(出示课件)1、背诵课文46自然段。2、月亮始终是美妙、团聚的象征,也是人们相思的寄予。搜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词,打算实行一次朗诵会。(七)总结全文自古多情伤离别,多数诗人墨客都表达这种心情。苏轼也写了自己的离愁别绪,但最终得以解脱,不愧为大诗人、大文学家。让我们将这喜闻乐见的诗句藏在我们的记忆中,齐读课文。但愿人许久说课稿2教材简析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义的详细呈现,可以帮助学生理

13、解词的内容,领会词的意境,体会苏轼既思念亲人,又通情达理,酷爱生活,向世间全部离别的亲人抒发真诚祝福的情怀。课文的重点明显是在描绘苏轼由“埋怨”而走向“宽慰”的精神轨迹,这正是词人写作时的着力点,也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所在。设计理念如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建构”呢?本教学将依据“文包诗”类课文特点,以苏轼的感情改变为主线,引导学生换位体验,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领会古典词的意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看法、价值观。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2、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3、学习“文包诗”

14、类课文特点。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设计意图:提问调动学生主动参加课堂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动力。二、初读寻情,整体感知重点理清课文情感线“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明确重点学习目标)设计意图:在学生自读过程中,老师要正确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借助各种资料、工具书,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尽最大努力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尝试将新知纳入自己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中,同时,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为下面深化探究打下基础。三、换位体情,深化探究(学生扮演苏轼,老师充当学生。)(一)体悟“心绪不宁”(二)体悟“埋怨”(三)体悟“宽慰”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以情带声,声情并重。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奇妙地将学生由“画外人”变为“画中人”,变被动为主动,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在沟通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实力得到发展,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悟。四、升华情感,体悟意蕴出示水调歌头(全文),深情地读好这首词,体会词中的情。(齐诵读)词一般都可以配乐歌颂的,让我们观赏一曲水调歌头五、拓展延长,积累内化1、适度拓展,阅读古代诗词中表达相像情感的诗句。2、老师指导学生搜集一些有关“思念亲人,思念家乡”这个主题的诗词,实行一次朗诵会。但愿人许久说课稿3一、 说教材1、教材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