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类、五分类区别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6702821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分类、五分类区别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分类、五分类区别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分类、五分类区别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分类、五分类区别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分类、五分类区别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分类、五分类区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分类、五分类区别(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细胞分类不一样三分类把白细胞分成:中性粒细胞(大细胞)、淋巴细胞(小细胞)、其它白细胞(中间细胞)五分类把白细胞分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0三分类便宜,一般如有需要再做五分类项目英文简写参考值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NE2.0-7.0X10A9/L;51-75%异常标本还包括中性杆状细胞及幼稚细胞等。增高:急性细菌性感染、组织损伤、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中毒、恶性肿瘤等;减少:某些传染病如伤寒、流感、造血功能障碍、脾亢、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药物反应、慢性理化损伤等。淋巴细胞LY0.8-4.0X10A9/L;20-40%异常标本还包括大、小淋巴细胞及异淋。

2、增高:传染性疾病如百日咳、传单、麻疹、结核、肝炎、肿瘤等;减少:长期X线照射、细胞免疫缺陷、传染病急性期。单核细胞MO0.12-0.8X109/L;3-13%增高:某些感染如EB病毒感染、结核、伤寒、疟疾、沙门菌、弓形虫感染、亚急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恢复期、粒缺恢复期、淋巴瘤、单核细胞白血病等。嗜酸粒细胞EOS0.05-0.50X109/L;0.5-5%增咼:支气管哮喘、过敏、湿疹、寄生虫病、慢粒、多发性骨髓瘤等;减少: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促肾上腺激素、急性感染、手术后严重组织损伤等。临床症状明显、其不减少提示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如持续下降,说明病情严重。术后及烧伤后其不降低提示预后不良

3、。嗜碱粒细胞BASO0-0.1X109/L;0-1%增咼:慢粒、癌转移、铅中毒、变态反应、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甲减、粘液性水肿等。中间细胞三分类血球仪0.1-1.4X109/L;2-7.1%包括: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单核细胞、中性杆状粒细胞、各类幼稚细胞等。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上最常做的检验项目,我在这里介绍一下其临床的应用及结果评价。目前医院所做的血常规检验以三分类与五分类为主,这对于白细胞分类来说的,三分类的仪器可将白细胞大体的分为大细胞(中性粒细胞)、中间细胞(其它白细胞)、小细胞(淋巴细胞)三类。五分类的仪器可将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五类。红

4、细胞和血小板系统各类仪器差别不大。当然有些仪器甚至还可分出幼稚的白细胞,而在一些医院还在使用手工分类的方法。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上可随时检验,用血量不多,但是还是推荐使用静脉采血,并与合适量的抗凝剂混合使用。常规检验主要有以下项目: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4.0-10.0X10A9/L临床意义:增高:发热、各种炎症、白血病、出血、溶血、肿瘤等,如30X1011/L有白血病的可能;减少:流感、非典、伤寒、粒减、粒缺、脾亢、再障、长期X线照射等结果评价:主要为中性粒细胞:(1)增高:生理性增高如新生儿、经期、妊娠末期、饭后、剧烈运动后、酒后、冷浴后、分娩、下午较上午高、应用如肾上腺素等。(2)

5、减少:致白细胞生成减少如应用烷化剂(氮荠、环磷酰胺、苯丙氨酸、消瘤荠、噻替哌、白消安、乌拉坦、甲基苄肼、多潘等)、有丝分裂抑制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秋水仙碱)、抗抑郁药(丙米嗪、去甲苯米嗪)、利尿剂(乙酰唑胺、氯噻嗪衍生物、利尿酸、汞剂)、抗生素(氨苄青霉素、甲氧苄青霉素、氯霉素、头孢霉素、庆大霉素、林可霉素、链霉素、瑞斯托霉素、放线菌素K两性霉素)、抗颠痫药(苯巴比妥、三甲双酮、乙琥胺)、其它(扑尔敏、二硝基苯酚、苯、砷等);致白细胞破坏增多如应用解热镇定剂(阿斯匹林、醋氨酚、氨基比林、消炎痛、保泰松)、抗甲状腺药物(甲疏咪唑、丙硫氧嘧啶)、抗生素(苯唑青霉素、双氧青霉素、万古霉素、庆大霉

6、素、先锋霉素、氯霉素)、抗疟药(奎宁、扑疟奎、辛可芬)、抗心律失常药及强心药(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安定、地高辛)、其它(氯丙嗪、呋喃妥因、苯妥英钠、别嘌醇、潘生丁等)。2、中性粒细胞(NE)参考值:2.0-7.0X10A9/L;51-75%临床意义:异常标本还包括中性杆状细胞及幼稚细胞等。增高:急性细菌性感染、组织损伤、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中毒、恶性肿瘤等;减少:某些传染病如伤寒、流感、造血功能障碍、脾亢、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药物反应、慢性理化损伤等。3、淋巴细胞(LY)参考值:0.8-4.0X10A9/L;20-40%临床意义:异常标本还包括大、小淋巴细胞及异淋。增高:传染性疾病如

7、百日咳、传单、麻疹、结核、肝炎、肿瘤等;减少:长期X线照射、细胞免疫缺陷、传染病急性期。结果评价:(1)增高:生理性增高(出生5天后至5周岁);(2)减少: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时。4、单核细胞(MO)参考值:0.12-0.8X109/L;3-13%临床意义:增高:某些感染如EB病毒感染、结核、伤寒、疟疾、沙门菌、弓形虫感染、亚急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恢复期、粒缺恢复期、淋巴瘤、单核细胞白血病等。结果评价:增高:出生后2周的婴儿可生理性增高。5、嗜酸粒细胞(EOS)参考值:0.05-0.50X109/L;0.5-5%临床意义:增高:支气管哮喘、过敏、湿疹、寄生虫病、慢粒、多发性骨髓

8、瘤等;减少: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促肾上腺激素、急性感染、手术后严重组织损伤等。临床症状明显、其不减少提示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如持续下降,说明病情严重。术后及烧伤后其不降低提示预后不良。结果评价:增高:夜间较白天高,下午较恒定;减少: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素、劳动、寒冷、饥饿、精祌刺激。6、嗜碱粒细胞(BASO)参考值:0-0.1X109/L;0-1%临床意义:增高:慢粒、癌转移、铅中毒、变态反应、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甲减、粘液性水肿等。7、中间细胞(三分类血球仪)参考值:0.1-1.4X109/L;2-7.1%临床意义:包括: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单核细胞、中性杆状粒细胞、各类幼稚细胞

9、等。8、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男:4.0-5.5X1012/L女:3.5-5.0X1012/L;(应与过去结果比较)临床意义:增高:大量失水、慢性肺心病、肺气肿、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减少:妊娠、营养不良、骨髓造血功能低下、红细胞破坏增加或丢失过多、炎症、内分泌疾病等。结果评价:应与过去结果比较。增高:生理性如饭后、剧烈运动后、酒后、冷浴后、应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雄激素等;减少:应用安眠通、眠尔通、苯妥英钠、甲基多巴、乙琥胺、马利兰、消炎痛、双氢氯噻嗪、氯噻酮、他巴唑、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抗癫痫药、洋地黄等、采血时凝固或溶血可使结果偏低。9、血红蛋白(Hb)参考值:男:120-1

10、70g/L;女:110-160g/L;新生儿:170-200g/L临床意义:减少: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类型需结合其它指标判断);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结果评价:增高:白细胞极度增高时,可使血红蛋白测定偏高;严重的脂血可使结果偏高;减少:应用伯氨奎啉、安替比林、苯妥英钠、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口服避孕药、强力霉素、新霉素、磺胺药等、取血凝固或溶血时可使结果偏低。10、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男:0.40-0.51;女:0.37-0.47;临床意义:增高:各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慢性肺心病、真红、0.70应立即放血治疗;减少:血液稀释、贫血、600X109/L属于病理状态应考虑有无高凝状态、慢粒

11、等;1000X109/L常有出现血栓的可能;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DIC、中毒、过敏、再障等;40X109/L有自发出血的危险。结果果评价:增高:应用肾上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等;出现大量小红细胞或红细胞碎片时可使结果偏高;减少:a、血液凝固或采血不顺时可使结果偏低;b、致再障性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氮荠、环磷酰胺、苯丙甲氨氮荠、甲氧基溶肉瘤素、阿糖胞苷、硫嘌呤、6-硫鸟嘌呤、阿霉素、柔红霉素、苯、二甲苯、有机砷等;c、选择性抑制巨核细胞的药物:氯噻嗪类、雌激素类、乙醇、瑞斯托霉素、甲苯磺丁脲等;d、引起骨髓再生不良的药物:氯霉素、青霉素、链霉素、氯丙嗪、甲疏咪唑、苯妥英钠、乙琥胺、

12、保泰松、消炎痛、扑尔敏等;e、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药物:保泰松、消炎痛、阿斯匹林、水杨酸、非那西丁、抗生素类、异烟肼、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奎宁、氯奎、洋地黄毒甙、地高辛、奎尼丁、硝酸甘油、甲基多巴、氯噻嗪、百日咳菌苗等。16、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7.0-11.1fL临床意义:与巨核细胞增生程度有关。增高:血小板过多破坏或过度生成的疾病如原紫、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脾切除等;减少:骨髓造血功能降低的血小板减少如再障、脾亢、化疗后等;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时与血小板同时持续降低,恢复时其先升高。结合血小板计数分析17、血小板压积(PCT)参考值:男:0.10-0.27;女:0.11-0.

13、29临床意义:增高:骨髓纤维化、慢粒、脾切除;降低:再障、血小板减少症、化疗等。18、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15.1-18.8临床意义:反映血小板大小不等异质性的指标。增高:血小板大小不等如化疗后、巨幼红细胞贫血、脾切除、慢粒、血栓性疾病等。在血常规检验中如出现有疑问的结果,应用手工分类与计数复查。C反应蛋白是一个临床常用的敏感性很高特异性很低的炎症(如感染、风湿类风湿、心肌梗塞都有炎症反应)指标。也就是说,没有C反应蛋白升高,基本可以排除有炎症;但是C反应蛋白升高的病人中不能明确是否一定有炎症也不能明确是那种炎症。临床上常检测C反应蛋白,来作为一些诊断的辅助手段,而不作为诊断疾

14、病的主要依据。正常健康人的CRP值非常低,一般v0.85g/L,90%的正常人v0.3g/L,99%的正常人CRV1.0g/L。而在炎症或急性组织损伤后,CRP的合成则在4-6小时内迅速增加,36-50小时达高峰,峰值可为正常值的100-1000倍,其半衰期较短(4-6小时)。经积极合理治疗后,3-7天迅速降至正常。CRP的水平与组织损伤后修复的程度有密切关系。因此CRF可作为疾病急性期的一个衡量指标,并且CRF不受性别、年龄、贫血、高球蛋白血症、妊娠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它优于其它急性期的反应物质。如何认识血常规中白细胞和分类值的意义发表时间:2008-11-24发表者:陈贤楠(访问人次:5374)(备注:陈医生是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的医生)血常规中的白细胞总数和分类是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重要的参考资料,尤其在儿科急性发热、感染性疾病诊治中,血常规检查常是区别细菌性感染或病毒感染以及感染严重度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我在日常工作中也经常发现,某些家长或医生由于对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分析的片面性,导致抗生素滥用或疾病严重度判断的偏移。在此作简短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一、必须牢记以下的基本概念:1、白细胞总数(WBC和分类(包括绝对值和相对百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