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669403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隆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隆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隆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隆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隆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隆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隆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隆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十一五”规划要求,认真落实中共隆昌县委第十届四次全委会打造“川东第一县”的发展定位,结合隆昌实际,编制形成隆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本纲要是“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主要阐述发展战略意图,明确工作重点,是战略性和宏观性的规划,规划指标总体上是预测性和指导性的。一、基础条件和机遇挑战(一)基础条件“十五”期间,在县委的领导下,全县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2、的历史机遇,突出“工业强县、商贸大县、旅游新县”的战略目标,团结奋战,乘势而进,迎难而上,真抓实干,成功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禽流感、人感染猪链球菌等疫情,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呈现出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市场需求明显回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大为改观,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的良好发展局面。“十五”计划的顺利实施,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GDP)达43.08亿元,年均增长(同口径比,下同)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6300元,年均增长10.6%。财政总收入达22722万元,年均增长8.3%,

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8028万元。“三化”进程快速推进。工业发展优势明显,200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16.0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7.3%,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支柱产业的支撑更为有力,工业园区规模进一步扩大。农业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增加值达9.2亿元,年均增长6%。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水平达35.5%。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投资达到5.66亿元,房屋竣工面积达到240万平方米,城区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3万吨/日,天然气用户达到2.8万户。交通建设成绩显著,完成投资13676万元,新、改建公路1272公里,建成公路桥33座。水

4、利设施得到较大改善,通过沱灌大型灌区建设、古宇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村微型水利建设等项目的实施,较大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用水条件。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通信、信息网络进一步健全。各项改革成效显著。全面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县级机构改革、县属国有、城镇集体、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县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社会保障体制和就业体制改革,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不断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初步建立。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及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造林9153公顷,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9299.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3.

5、9%;加大环保投入,实施了三江河、龙市河、柏林寺水库等水污染治理以及工业污染治理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6090元和2968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1665元和1084元。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增加到19.4平方米。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全县“普九”成果得到巩固,民办教育得到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疾病防控体系和农村医疗体系逐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救治体系初步建成。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工作基本落实,残疾、五保等社会弱势群体得到普遍救助和关爱。计划生育工作

6、进一步加强,人口出生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文化、体育、旅游等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继续加强,公民道德素质不断提高。(二)发展机遇“十一五”时期,我县拥有一个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将处于新阶段的快速发展时期。具备快速发展的环境。“十一五”期间,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潮流,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国家对成渝经济区、省上对川南经济区发展思路的确定,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将为我县加快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具备快速发展的基础。通过“十五”期间的努力,我县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三化”进程快速推进,社会生产力、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跃

7、上新的台阶,积累了发展的物质基础,主要体现在:规模工业总量不断增大,工业效益不断提高,全面完成了县属国有、城镇集体、乡镇企业改革,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形成了水禽、生猪、稻鱼、蚕桑、麻竹、夏布等农业主导产业,尤其是水禽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建成了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禽苗市场,创建了“全国水禽基地县”称号;“旅游新县”建设取得新的突破,特有的青石资源和石牌坊资源开发步伐加快,各种旅游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建成了国家AA级旅游区;交通、水利、通信、城镇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的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

8、、环境意识、城镇化意识大大增强,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具备快速发展的条件。“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成渝经济合作列入了全国重要区域发展规划之中,省上也把构建川南经济区作为了全省重要区域发展规划之一,成都、重庆两大都市根据自身特色,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重庆打造“汽车名城”、“摩托车之都”战略的实施,为处于成渝中点的隆昌加快发展,特别是打造西部汽配基地,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带来了机遇,为拥有独特区位优势、地缘优势、交通优势的隆昌配套大中城市,服务大中城市,承接大中城市产业转移,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做强做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商贸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

9、台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具备快速发展的要求。“十五”期间,全县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在川东各县区名列前茅,其中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川东第六,人均GDP名列川东第二,规模工业、城市建设居于川东之首。但川东各县区竞相发展的态势逼人,隆昌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加快发展,才会在发展中走在川东各县区的前列。县委、政府审时度势,立足现实,提出了打造“川东第一县”的发展定位,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绘就了蓝图。(三)面临的挑战经济总量偏小。“十五”期间,我县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从全省范围看,经济总量仍然偏小,200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为43.08亿

10、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30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302元。工业增长难度加大。“十五”期间,我县工业增长较快,但工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技改投入不足、产品升级换代缓慢、科技含量偏低、特色不明显、高新技术产业薄弱、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规模大、效益高的骨干优势企业群体支撑,工业增长难度加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我县人多地特少,农业产业化进程相对缓慢,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农产品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增收空间狭小。“瓶颈”因素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水资源紧缺,尤其是饮用水

11、资源紧缺,矿产资源贫乏,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供应不足,土地供给少,建设用地矛盾突出,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管理、技术等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还未完全整合,财政收入偏低,建设投入资金有限等因素的制约。综观全局,“十一五”时期,隆昌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以不甘落后、奋力争先的精神抢抓机遇,准确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步伐。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实现全县“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

12、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提升综合竞争力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实施“四个打造”,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奋力打造“川东第一县”,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努力构建经济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和谐隆昌。(二)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73亿元,年均增长(同口径,下同)11%,三次产业比为16:53: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362元,年均增长10.5%。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总收入达到3.3

13、亿元,年均增长7.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1亿元,年均同口径增长11%。城镇建设。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水平达到43%,城市道路总长达到46公里,园林绿地面积达到41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平方米。科技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技术进步加快,实现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基本达到“双高”普九要求,高中阶段入学率达85%,小学、初中在校学生年巩固率分别达到99%、97%以上。生态环境。环境质量不断优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噪声达标类别(平均声效等

14、级)控制在55分贝以内;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类标准;森林覆盖率达到30%。人民生活。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50元,年均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增加到23平方米,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85%,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8%。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总人口控制在70.1万人以内。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努力,全县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科技

15、教育文化事业有较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夯实,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社会文明步入新水平,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打造“川东第一县”成效凸显,经济总量在川东各县区名列前茅,人均GDP、规模工业总量、城市建设居于川东各县区之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发展思路“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大战略”,抓住“三个重点”,实施“四个打造”,强化“五个关键”,奋力打造“川东第一县”。围绕“一个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业强县、商贸大县、旅游新县”主题,采取有力措施,增大县域经济总量,推进隆昌发展新跨越。突出“两大战略”:突出项目推进战

16、略。坚持对外引、对内添、对上争三管齐下,围绕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抓项目,开创隆昌项目建设新局面。突出科教、人才兴县战略。加大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为隆昌发展培养高水平的建设队伍。抓住“三个重点”:建设节约型社会。实行全面节约战略,推行节约用水、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节约土地,重点实施循环经济改造,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文化程度,积极构建富裕、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整产业结构。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加快实施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