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职员请假制度教职员请假制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6683232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职员请假制度教职员请假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小学教职员请假制度教职员请假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小学教职员请假制度教职员请假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小学教职员请假制度教职员请假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职员请假制度教职员请假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职员请假制度教职员请假制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教职员请假制度教职员请假制度 一、总则教职员因病或其它原因需请假,要先办理请假手续,经学校领导同意后方能离校(遇急重事件且无联络条件除外)。无请假手续,或未经同意擅离岗位,或请“霸王假”,均以旷工论处。二、请假审批权限老师请假在两天以内(含)由分管副校长审批,假如分管副校长外出由值周领导审批;三天以上(含)由学校校长审批;中层以上干部请假由校长审批。凡请假七天(含)以上须报教育局立案。三、请假程序到行政办公室领取统一印制的请假条(一式二份)填写请假条顶岗人员签字工作移交签字(班主任工作移交送政教处签字;工勤人员送部门领导签字)送分管校长审批一份交行政办公室存档,一份交相关部门。四、上班考

2、勤1、上班考勤情况实施值周领导负责制。2、值周领导考评早晚自习教导和班主任的到位情况,教务处负责考评上课情况。3、政教处和教务处每七天统计考勤情况,交行政办汇总后在周前会上给予公布。若有误,被考勤者立即申报纠正。4、上课考勤:以上、下课铃响声为准,5分钟以内记为迟到或早退。一堂课缺席达5分钟以上(不含)记为旷课。私下调课擅离工作岗位者视为旷课。5、教职员要按时参与学校组织的集体性教育教学活动(如上课、组织学生课外活动、多种会议、升旗仪式、两操、教研活动等),活动开始5分钟内未抵达视为迟到,结束5分钟前离开视为早退;缺席达10分钟以上视为旷工(旷会)。五、缺勤处理1、公差视为出勤,不扣课时和津贴

3、。2、事假天天扣奖励性绩效考评(以下简称“绩效”)5元,超出两天(不含)超出部分天天扣减绩效20元;每期病假一天以内不扣发绩效,二至三天天天扣绩效5元,超出三天(不含)超出部分天天扣减绩效10元。病、事假均不计发课时绩效。3、请假时须安排好个人工作移交,特殊情况可由主管部门统一安排调课或代课。代课按10元/节计发课时绩效。4、老师上课迟到或早退每次扣绩效10元;一学期上课迟到累计达5次计为旷课1次,每旷课一堂扣绩效100元,并报请学校行政另作处理。六、请假说明1、病假须持医院证实(急诊除外)及本人请假条,经领导签字同意方能生效。无医院证实及本人请假手续,擅不到岗,以旷工论处。五个工作日以内病假

4、,由乡镇级卫生院及以上医疗机构出具诊疗证实;五个工作日(含)以上病假,由县级及以上医院出具证实。教职员患病较严重,需到就近医院检验或输液,在不影响教学和学校工作的情况下,经学校行政领导同意,可视为出勤。2、婚假:按法定结婚年纪(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 天婚假;实施晚婚(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除国家要求的婚假外增加婚假20天;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旅程远近,另给旅程假。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婚假包含公休假和法定假;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在婚假和旅程假期间,视为出勤。3、女职员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能够休假15天;难产的

5、,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员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已婚妇女晚育(24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儿女),增加产假30天,给男方护理假15天。实施纯母乳喂养的(爱婴医院证实),增加产假30天。产假视为出勤。对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法规而怀孕生育或流产的女教职员,不享受此项待遇。4、丧假:教职员父母、岳父母、公婆、配偶、儿女或监护人、被监护人逝世,可准假5天(路途时间除外),视为出勤。教职员本人及配偶的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或孙子、孙女及弟兄姐妹逝世,准假一天(下葬当日),视为出勤。超出要求天数的婚假、产假和丧假,超出部分按事假处理。5、教职员因公负伤或因工负伤,诊疗期间,视为出勤。6、教职员儿女婚嫁,准假两天(婚嫁当日和前一天),视为出勤。7、经学校同意或安排的教职员外出学习、办公事或公益活动,视为出勤。参与学习和活动的出勤情况,记入学校考勤。8、全部“视为出勤”的请假,也必需推行请假手续。无请假手续,按旷工处理(包含公差)。9、含法定假日的连续假期中,法定假日计入连续请假时间。10、会议请假及考勤按会议制度实施。七、附则:本制度从xx年上学期开学之日起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