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地理的实习报告4篇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6682210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的地理的实习报告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实用的地理的实习报告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实用的地理的实习报告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实用的地理的实习报告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实用的地理的实习报告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的地理的实习报告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的地理的实习报告4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的地理的实习报告4篇 地理的实习报告 篇1一.序言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科学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

2、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山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二.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km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桐柏资源丰富,区位优越。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

3、盖率50.1%,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已探明矿藏5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25倍。其中,天然碱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中国天然碱之都”。有全国最大的露天金矿银洞坡金矿、全国四大银矿之首的桐柏银矿。盛产木瓜、板栗、茶叶等农副土特产,被称为“木瓜之乡”。桐柏山属于秦岭大别山褶皱带,崛起于太古代到元古代,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中间经过加里东运动。大致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其西为长江流域,东为淮河流域,其分水岭大致为固庙太白顶盘山公路一

4、线。特殊的地质形成过程使地貌结构复杂,由南向北,沟谷发育,切划深度较大。因而奇山异石较多,地下矿产十分丰富,初步探明矿藏达60种,原矿价值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数的14倍。这里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重质纯碱矿,有位居国内四大银矿之首的露天开采金矿,还有在世界首次发现,被国际矿物质学会命名的“桐柏矿”和“围山矿”。国际矿物质学会和中科院曾多次派学者到这里考察,桐柏山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地质之谜”、“地质博物馆”、“地质橱窗”。红石崖为景区稀有丹霞地貌,崖分上下三层,高数百米,望若红霞,上多溶洞、瀑布、温泉,为景区不可多得的胜景。桐柏山还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江淮两大水系的分界线。既有北国山体的雄浑

5、,又有南疆风光的秀丽。因此,奇山异石众多,山泉瀑布随处可见,植被完好,动植物各类纷繁,南北交汇,相互渗透。具有良好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区系南北兼容,称为中原独特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自然植被成为景区一大独特的景观。三.土壤地理实习(部分)1.土壤剖面的挖掘选择标准: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带性,还要尽量减少人为的影响,不应在道路两旁,也不能位于山脚因为山脚有山上土壤堆积,不具代表性。应该选择在山腰地带。挖掘标准:土壤剖面应挖掘一个宽 1m、深达母质的坑,必须沿山坡垂直与水平挖下去,剖面与山坡的等高线平行,为了便于观察剖面应呈斗型。还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叶层。剖面上方人不要踩,

6、否则会影响腐殖质层性状。2.土壤剖面的分析描述(表)四.植物地理实习(部分)(一).认识植物在桐柏山自然保护区内有植物种类20_多种,我们在实习的第一天主要是认识一些植物,然而我们所认识的植物却不足100种。下面就简单介绍下我们所认识的部分植物种类:1、国槐:豆科,乔木,奇数羽状复叶,葇状花序,豆粒状果实。刺槐:豆科,乔木,又称洋槐,带托叶刺。龙爪槐:豆科,乔木,是国槐的变种,在生长期时把芽打掉而就成。紫穗槐:豆科,灌木,羽状复叶,卵形、基部圆形,两边都有白色柔毛、穗状花须。2、辛夷:木兰科木兰属,又名木兰、紫玉兰,为中国特有植物,年幼时皮光滑,年长时皮粗超。花紫色,落叶,是优良的绿化植物,可

7、入药。3、梧桐:树干通直,树皮浅绿色光滑。叶子厚纸质,有缺刻,曲裂,掌状三裂。果实是蓇葖果,属梧桐科。泡桐:玄参科,叶子纸质、无缺刻,叶子背部有绒毛,花呈喇状一般为紫色,枝干有髓。悬铃木(法国梧桐):一般作为行道树,果实有三球(一球的为美国梧桐)。油桐:球形果实,大戟科,叶基有两个红色腺条。4、棕榈:棕榈科,叶鞘纤维质,包茎,叶柄长,叶圆扇形,所以又扇子树,掌状深裂,叶脉为辐射状平行脉。5、河南杨:杨树有20多种,叶子边缘波浪形锯齿状,两侧压扁叶尖较尖,属杨柳科,总脉状花絮形成的果实。柳:杨柳科,叶子条形叶,叶脉只有一条。6、油菜:十字花科,角果。7、花椒树:樟科,叶轴有狭翅,小叶有5-7片,

8、茎上有皮刺,奇数羽状复叶,果实是球形(花椒)。樟科一般具有皮刺,叶轴有狭翅,果子有辛香味,樟科还有野山椒,它的刺较大。8、雪松:宝塔形树形,一束715针以上。9、银杏:叉状脉,叉状分枝,也有缺刻,边缘不十分整齐。10、楝树:属于楝科,奇数二回羽状复叶,叶子是倒卵圆形,叶缘有粗锯齿,奇数二回羽状复叶,互生,它的果实是椭球状,圆锥花序。地理的实习报告 篇2前言本次实习时间为20_年5月12日至20_年6月2日期间的每个周六、周日,历时7天。实习地点主要为南京地区,包括南京老山、阅江楼、三汊河口、武定门节制闸、玄武湖、紫金山、中山陵景区、桂子山石竹林、镇江北固山、扬州蜀港、幕府山等地。参加的人员包括

9、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城市与资源学院11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以及带队老师等共260人左右。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1.熟悉并掌握野外地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2.认识南京地区的地理概况,并对地理学有一个综合的认识;3.掌握南京地区的地质地貌状况、水文状况、气候状况、人文状况和生态状况;4.了解与熟悉依据地理现象进行地理思考和编写实习报告的基本方法、内容和过程;5.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本次实习,获得对主要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地理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生态、人文等,运用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

10、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本次实习是一次广泛系统的地理学教学实习。第一章实习区概况一、南京地区(一)地理位置南京简称宁,江苏省省会。地处长江下游平原,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南北最大纵距140余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0余公里。东接富饶的长江三角州,南靠宁镇丘陵,西倚皖赣山区,北连江淮平原。长江流经南京地区,同时还有秦淮河。长江南京段从江宁铜井镇南开始,至江宁营防乡东为止,境内长约95公里。秦淮河全长103公里。(二)地质地貌南京地区地貌类型丰富,有山地、丘陵、河川、湖泊等地貌景观,是地貌学实习的良好基地,同时该地区第三纪古地貌的特征明显,更便于我们认识学习地质构造的特点。南属宁

11、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丘陵占4.3%,岗地占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占土地总面积的39.2%。南京还有许多山体,比如老山,紫金山等。(三)气象气候南京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受东南季风强弱、台风影响。南京处于西风环流控制之下,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影响较深,天气晴朗、寒冷、干燥。夏季受欧亚大陆低压区影响,天气炎热,雨水充沛,雨热同期(30天左右),此时南京很是闷热。南京闷热的另一原因是其北部是秦岭山地,成谷地地形,山顶有风,而处于谷中的南京则少风。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程中的季节,多以干燥凉爽天气为主。南京

12、的气候具有明显的特征:四季分明、夏热冬寒、天气气候现象多样、气温年度变化大、雨量充沛,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四)植被、土壤南京地区的土壤在北、中部广大地区为黄棕壤(地带性土壤)和草甸土、菜园土等(非地带性土壤),南部与安徽省接壤处有小面积的红壤。南京地区植被根据生态地理分布特点和外貌特征,分为落叶针叶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及灌丛、草地等几个基本类型。(五)人文概况南京,古称金陵,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这里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2400多年建城史。自公元229年东吴孙权迁都南京以来,历史上先后有10个朝代在此建都,故有“十朝都会”之称。古

13、老悠久的文化遗产(主要有中山陵、明孝陵、夫子庙等)、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观(以玄武湖、秦淮河、梅花山为代表)、现代文明的休闲娱乐(汤山温泉等)?共同构成了南京独特的园林城市风貌。二、镇江、扬州地区(一)地理位置镇江位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927地处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北揽长江,西接南京,南与常州、无锡、苏州串联构成苏南经济板块,处于上海经济圈走廊。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位于东经11901-11954、北纬3215-3325之间。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安、盐城接壤,东与泰州毗连,西与南京、淮安及安徽省天长市交界。(二)地质地貌扬州北部地形为丘陵,东为长江三

14、角洲漫滩冲积平原,地势平坦。镇江境内宁镇山脉、茅山山脉蜿蜒起伏,是江苏西南低山丘陵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山”字形地质构造。镇江境内各地质时代的地层发育完整,自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分布,主要出露在宁镇山脉和茅山山脉,岩性为石灰岩、白云岩、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页岩等。镇江的地层因出露明显,保存良好,多处被命名为标准地层。石灰石是岩性土壤,分布在低山丘陵的山腰,面积7.1万亩,镇江的船山石灰石矿是江苏最大的石灰石矿区。紫色岩土仅仅在镇江的句容境内有零星分布,开发利用的不多,面积1.11万亩。全市土地面积中丘陵山地占51.1%,圩区占19.7%,平原占15.5%,水面占13.7%。20_年末,1573

15、00公顷,其中,市区41770公顷,丹阳市54970公顷,49220公顷,扬中市11340公顷。(三)气象气候平均气温15.6,降水量1088.2毫米,其中梅雨量263.3毫米,日照时数20_.9小时,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10.1。20_年降水冬季特多,夏季偏多,多次出现连阴雨天气过程,为湿润年;气温和日照均正常。镇江、扬州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多雨。(四)植被、土壤镇江、扬州地区低山丘陵以黄棕壤为主,黄棕壤分布于宁镇山脉和茅山丘陵,面积111.40万亩,占总面积的29.7%。岗地以黄土为主,平原以潜育型水稻土为主。水稻土是全市的最主要土壤,分布广,面积大,有244.81万亩,占总面积的65.25%。地理的实习报告 篇3今年7月中旬,为了深刻认识和巩固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知识,我们13级人文城规跟随着唐院长来到韶关进行我们大一暑假的实习。韶关位于间歇上升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造成峡谷众多,山地陡峭,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而且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基本齐全,岩溶地貌广布、种类多样,岩类以红色砂砾岩,砂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石灰岩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