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爱,让一切成为可能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6650924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爱,让一切成为可能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爱,让一切成为可能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爱,让一切成为可能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爱,让一切成为可能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年爱,让一切成为可能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爱,让一切成为可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爱,让一切成为可能(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爱,让一切成为可能 爱,让一切成为可能 何金娣 我从教三十余年, “孩子”成百上千,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有着不同程度的障碍。可是凭借着自己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追求,凭借着心中那份对家长、对孩子、对整个教育事业的责任,我坚定地告诉自己,“人是要有尊严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尊贵的,是人就要受教育,就有享受教育的权利。” 那一年,人生来到了转折点 “当时也没什么想法,就是组织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1995年时,当了20年小学老师的我调任卢湾区辅读学校校长。面对要放弃自己已经干的得心应手的普通学校,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我的想法却很简单。自己是个人民教师,是位校长,更是位党员,组织上需要

2、自己到哪里工作,自己就去哪里,没有丝毫的怨言。 “怎么去当一个弱智学校的校长”,“今后会被人家看不起的,你这样去等于是浪费你自己。快点跳槽吧”面对身边亲朋好友的议论,自己也曾动摇过,也曾怀疑自己今后的付出究竟值不值得。我知道自己一旦决定了就将面临无比艰难的考验,那刻,面对着巨大的压力。但那份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热情还是让我坚持了下来,“既然服从了安排,就不要再想什么了”,就是怀揣着这样的信念,带着领导的信任,我踏上了特殊教育的艰难道路。 那些年,说不清的滋味 我刚到卢湾辅读学校,就遇到了最大的难题紧缺年轻教师。习惯了小学校长管理模式的我马上想到给领导打报告,申请要几个年轻的师范毕业生来任教。可结果

3、领导却告诉我这是不可能的,需要自己去寻找。一下子我就纳闷了,怎么一个学校需要老师还要自己找的吗?后来才知道,面对这样一所学校,这样一群特殊的学生,没有年轻老师愿意留下来,很多甚至都不来报到就离开了。那刻,我真的有了一种很孤独的感觉。 “尽管我坚强,尽管我还有坚韧心,但是我还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人,我也有自己软(弱)的一面。”1998年,面对完全不熟悉的特殊教育,面对一个人苦苦支撑的孤独,自己曾经动摇了,向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递交了辞职报告,决定离开。然而,面对主管部门的极力挽留,面对孩子家长那恳切的目光,最终我还是拿回了辞职报告。是家长让我改变了自己的决定。曾经,有一位家长带着孩子来学校恳求:“何老

4、师,我们都会老,如果我们死了,孩子怎么 1 办?我死之前只能抱着他一起死。你们帮帮孩子,救救孩子吧。”揪人心肺的话语,让我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想到的不再是什么被人看得起、看不起,也不再是这个工作的艰难,因为我觉得比我更艰难的都是家长,自己没有理由不去做好这个校长。于是,对家长说:“面包会有的,相信我。”这是也是我对所有家长的第一个承诺,也是对自己的一个加压。因为在那一刻,自己已经收起了所有的困惑,收起了所有的犹豫,带着无比坚定的信念开始漫长的拼搏之路,我已下定决心,一定要用自己的全部热情去唤醒孩子沉睡的心灵,去抚慰家长们受伤的心从那时起,不再是那个当了20年普通学校教师的何老师,我就是辅读学校的

5、校长,就是那群特殊孩子的何妈妈。 “我们不谈地位,只谈作为” 面对社会的歧视,面对师资的紧缺。我从没有动摇,决心靠着自己,靠着所有教师的努力去撑起特殊教育的这片天。我主动去联系年轻的师范毕业生,在她们报到那天,组织全体教师迎接她们,真诚地告诉她们这所学校需要她们这些年轻的教师,我这个校长需要她们给这所学校注入活力。2位年轻的教师被感动了,她们决定留下来试试,和大家一起努力为特殊教育做点什么,这一试,就一直陪着孩子们走到了今天 有的老师带孩子们出去搞活动,回来都会觉得很沮丧。因为无论在哪里,受到的都是别人异样的眼光,都是指指点点的议论。面对这种情况,我作为一个弱智学校的校长坚强地告诉老师们,“我

6、们没有地位,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作为,有了作为,才有地位,与其去呐喊地位,还是全力把你的作为做出来!”就是带着这份决心和毅力,我和我的老师们,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做着特殊教育的工作,直到闯出一片属于她们的天空。 时间,最宝贵的东西 “特殊教育,光有热情是绝不够的。”因为是从普通学校来到特殊学校,我开始时对特殊教育几乎是一窍不通,甚至连学生的样子都没见过。面对这样的窘境,自己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是位校长,如果自己都不了解特殊教育的一些教育内涵、教育目标和今后的培养方向,怎么去带领教师前进呢?于是我想尽办法开始学习,当时还没有专业课程的学习,那就自己看书;没有老师可以询问,那就到处去请教有特殊教育经验

7、的老校长、教授还有专家当时的自己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要尽快成为特殊教育的一个内行,好好去从事这样一份工作。 1997年,华东师范大学开设了特殊教育专升本的科目,知道后我果断报名参加学习。那时的已经40多岁,早过了最佳的学习年龄,可还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3年的时间里,我白天作为一名校长要处理的日常工作头绪繁杂:从教学管理、教学计划的制定,到指导每位教师写教学经验总结,帮助教师克服畏难情绪和无从下手的窘境;晚上需要自学总共17门的功课,双休日还要穿过整个市区,赶到华师大上课那段日子,我总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常常是下课也不离开教室休息下,只为能多点时间和专家教授进行交流,解决自己的很多困惑。可就是

8、这样依然觉得时间不够,还常常问睡眠要时间,结果常常的眼圈发黑,以至于患了眼病就是面对这样的艰难困苦,还是抱着坚定的信念坚持了下来:没有请一 2 次假,也没有耽误一天工作,在“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信念中,三年时间里修完了17门必修课,拿到了特殊教育本科文凭,还获得了优秀论文奖和优秀学员的光荣称号。然而自己却并不看重这些,那段学习生涯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文凭,也不是光荣称号,而是自己能够有机会一边学一边工作,能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以致用。我的这种持之以恒这份精神,让很多教授她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的专家都深受感动。 特殊的孩子,特殊的家 “一个也不放弃”。作为特殊学校的校长,始终有着这样一个理念:是

9、人就要受教育,就有受教育的权利。于是在卢湾辅读,我们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学生:最小的学生6个月,最大的学生23岁,年龄跨度之大,其他学校根本无法比拟;自闭症、多重残疾、脑瘫、弱智,各种不同情况的特殊儿童都在这里接受着最符合他们特性的教育。作为一个搞特殊教育的教师,我认为就不该对学生再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只要是人,都应该纳入到教育对象中。虽然面对很多中重度残疾的孩子,要对他们进行教育是很困难的。可却仍然坚持也要对他们进行教育,我想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帮助这些孩子每天都比昨天进步一点点,我就很快乐了,很满足了。 特殊孩子需要特殊的家,特殊的家需要特殊的教育理念。作为校长,我深知能来辅读学校的孩子都

10、可以受到正常的教育,可是还有很多患脑瘫、行进性肌肉萎缩等疾病的孩子躺在家中,享受不到教育的“阳光”。 1999年,卢湾区提出了“全员、全程、全方位实施终身教育”的目标,为了落实这个目标,一个心愿在我心里生根发芽送教上门,实施教育“零拒绝”。2000年,卢湾区辅读学校在全市率先实现了这一举措,使特殊教育覆盖所有的特殊孩子,实施真正意义上的“零拒绝教育”。学校承诺:敞开大门随时欢迎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对那些实在不能来校学习的孩子进行送教上门。通过送教上门,我们真正实现了她一个也不放弃的承诺,为所有特殊孩子建造了一个特殊的家。 “我们是教育机构,不是康复机构” 在很多人眼中,可能特殊学校就是一个

11、“保育所”,老师们要做的就是管好这些孩子,让他们不要闯祸,生活能够自理就可以了。然而在我们的眼中,特殊教育绝不仅仅是个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同样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正是抱着这样一种对待特殊孩子的态度,我率领卢湾辅读的教师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帮助特殊孩子取得点滴的进步,尽早回归社会。经过多年的努力,卢湾区辅读学校的轻度弱智学生越来越多地回归社会,中重度患儿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在欣喜之余,又开始为孩子们毕业后的生存之路奔走。在我们的多方努力下,这些孩子有的进入了高一级的初级职业学校就读,有的拿到了市劳动局颁发的四级、三级和二级“厨工”、“中式面点”上岗证书,成为能够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看到他们的

12、成功,我充满了幸福感,这些孩子能够独立于社会或者半自立于就是弱智教育最大的成功。 “特殊学校,首先是个教育机构,其次才是康复机构。”正因为如此,在我的眼中,每一个即将走上特殊教育岗位的学生都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我们即将面对的是一群情况严重 3 而且极其复杂的教育对象,我们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从生理、心理上去了解那些孩子的个体间的发展,这样才能脚踏实地的把学到的知识合理地运用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开拓创新地做些教育教学的工作。 要的绝不是怜悯的爱 我认为,作为特殊教育的教师,光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爱心那只是怜悯的爱,是无法提供给特殊儿童需要的一切的。作为一个教师,我们的爱应该是包含更多东西的

13、,教师的爱心所辐射出的内涵其实就是专业化的技能,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学科知识和专业化的技能。 特殊教育如果要做到跨越式的发展,首先就必须向拥有一个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去努力。所谓现代化,就是人性化、弹性化、个性化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尊严,充分和谐地发展。由于所有的特殊学生每个人的状况都是无法去预料的。所以我认为,对特殊学校的发展,每个人的思路都必须清晰,要与时代相结合,要和我们改革开放的一个大的环境相结合,要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接轨。这个接轨首先就是要给我们孩子以尊严,这种尊严不仅仅是怜悯的爱,更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对他们人生价值以及教育价值的一种肯定。只有给他们以尊重了,我们才可能给这些孩子

14、一个健康的心态,让他们幸福快乐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享受文明带来的一些成果。“我们一定要有很大的一个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特殊教育”。就是我们每一所特殊教育学校,都要能与国际接轨,我们每一个人也都要有国际视野。 我们需要社会的支撑 不知不觉中,我在特殊教育的岗位上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在这13中我始终把孩子的成长放在第一位,始终想着如何更好地帮助他们取得进步,早日回归社会。当看见自己的学生能够自立,能够被社会所认可时,就是我最快乐的时刻。 然而,我从不希望那些她教育出来的学生让大家知道是从我们学校走出来的。因为我们的社会对这些孩子还有这样那样的看法,对特殊教育的事业也还存在着种种误解。我认为“当这些孩

15、子通过努力已经能够摆脱大家的歧视,能够独立在社会中的时候,又为什么要让他们因为提起我,提起我们的学校而再受到大家异样的眼光呢?所以,我不让他们说出来。如果有天我们的社会文明能达到很高的地步,能够对这些特殊的学生,对特殊教育有个正确的理解,我一定会大声的说,这是我的学生!” 其实,对于特殊儿童的关爱,对于特殊教育的理解程度,这是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标志。如今,经历了特奥会,经历了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人已经越来越能够理解特殊教育,在我们上海,政府也已经提出了弱智教育的全面零拒绝。作为在特殊教育领域支撑了10多年的我,感到很欣慰。尽管现在社会还不太理解特殊教育、不能正确认识特殊教育,还有些议论,但我不怕。因为为了这些学生,为了这些孩子,我所坚持的是对的。这一辈子从事特殊教育其实就没想过要去得到什么,只不过是想为这些学生能做些什么,我也会一直坚持下去 4 我们也会桃李满天下 曾经有位特殊教育的前辈说过,所有的老师可能都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桃李满天下,但是作为特殊教育的老师,可能这个理想就非常的遥远。然而如今的我却不这么认为,我们也会桃李满天下,这个桃李是这些特殊的孩子们走向社会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们养活自己了,那就是桃李。对她而言,最好的教育回报,就是听到一声吐字不清的问好;最大的教育硕果,就是看到一个智残学生也能自食其力。让这些孩子走上社会,这就是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