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高温管道火灾事故分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6647777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次高温管道火灾事故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次高温管道火灾事故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次高温管道火灾事故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一次高温管道火灾事故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一次高温管道火灾事故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次高温管道火灾事故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次高温管道火灾事故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某电厂装机为2X1000MW国产燃煤发电机组。6月21 日 4时许,#2 机组B侧低压旁路发生了火灾事故。事故造成低压旁路控制部分烧损,目前初步 估计损失共约40万元,如果更换汽缸损失可能超过百万。目前,#2机组B侧低 压旁路阀被压死在全关状态、不可操作。关键词:高温管道;火灾;对策;事故原因1.事故发生经过和救援情况6月20日,设备部汽机本体班按照专业安排对所辖设备保温超温情况进行整 改。当日下午14点40分左右,汽本班陈xx持RJ-201906-070工作票带领保温 维护队伍到达2B低旁区域对低旁阀前弯头处保温超温情况进行整改(弯头处约 有30X30cm面积保温超温,实测外护板温度约

2、100C)。拆除保温外护板后检查 保温棉无着火和烤焦情况,测量检查均无其他异常情况。汽机本体班安排保温施 工人员对原测量保温超温弯头区域加装了一层保温棉,约观察半小时,无超温、 冒烟等异常迹象,随后恢复了保温外护板。6月21日凌晨,#2机组负荷50万,参数稳定。03时55分,B侧低旁阀部 位开始冒烟,烟越来越大。5分钟后出现微弱明火,04时07分浓烟轰燃,随即 被现场保安及巡检同时发现。值长派出巡检人员就地灭火、并报火警。运行人员 到现场立即使用灭火器对着火部位进行喷射,明火被迅速扑灭。消防队于04时15分赶到现场,对现场进行警戒。检修人员到现场后对低旁 阀弯头铁皮进行拆除。05时55分,刚拆

3、下铁皮处发生复燃,现场消防队员立即 将火扑灭。消防队持续警戒至11:00,火警解除。事故原因分析一)直接原因纳米气囊反射膜受到高温后着火、引燃阀门罩壳,是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根据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第 4.1.6.1 规定:“管道表面温 度大于100C时,应选择不低于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中规定 的A2级材料”(即:不可燃材料),现公司采购的纳米反射膜燃烧性能达不到A 级。原因分析:根据我厂高温管道保温设计方案,我厂低旁管道保温最内层为 200mm 厚的硅 酸镁纤维,外为 150mm 厚度高温玻璃纤维,最外层设置一层 2mm 厚的“纳米气囊 反射层”,最后用铁皮包裹,

4、如下图所示。42665672612D30 35J0|JQir20Ml厂1 /3rrm號护总【和+躬临殳圧H副用/i5=2.l?rnm图:我厂的新型复合反射型保温结构因低旁管道振动、施工工艺不良等原因,导致最内层硅酸镁保温接缝处出现 约 150mm 的缝隙,造成最外层铁皮超温。缝隙如下图所示。图:垂直管段顶部弯头保温接缝处出现的约150mm缝隙此缝隙外层的高温玻璃棉毡及反射膜并没有出现缝隙。在6月20日进行的 保温整改工作中,工作人员拆开弯头铁皮后,未打开外层没有脱开的高温玻璃棉 毡及反射膜寻找超温的根本,而是用硅酸铝保温材料对超温处外层进行添加覆盖新添加的硅酸铝保温材料将“纳米气囊反射层”压在

5、了保温中间。“纳米气 囊反射层”温度逐渐升高、挥发冒烟碳化、在保温内不完全燃烧、甚至烧熔新添 加的保温棉。随着“纳米气囊反射层”自身燃烧产生的热量和低旁散热热量叠加 不完全燃烧持续,挥发出的可燃气体夹杂着小火苗和浓烟从阀门罩壳顶部缝隙中 不断涌出,高温炙烤着玻璃钢材料的阀门罩壳上部内表面。04时07分,玻璃钢 阀门罩壳顶部浓烟产生轰燃,烧起较大火焰。05时55分,卸下管道铁皮外壳,仍在不完全燃烧的“纳米气囊反射层”接 触了氧气瞬间复燃,这也就是再次着火的原因。(二)间接原因1. “纳米气囊反射层”可燃。按照设计,“纳米气囊反射层”材质应该为“双面特种高纯度复合镜面铝箔 +铝箔表面特种纳米抗氧化

6、涂层+特种阻燃纳米胶粘剂+中间填充气体”,离火自 熄为V4S。根据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第4.1.6.1规定:“管道 表面温度大于100C时,应选择不低于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 中规定的A2级材料”(即:不可燃材料);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 验收规范也明确要求,热力管道保温材料性能“应采用不燃或阻燃性材料”。根据厂家提供的此材料的检验报告,没有此材料的燃烧性能数据。公司送检后的报告显示该材料达不到A级,此材料不符合规范要求。(纳米气囊反射膜为近年出现的新材料,此材料的使用大幅度减少了管道散 热量,同时具备防潮层的作用。在同等的散热量下带反射膜的复合保温结构节省 了

7、保温材料的使用量,目前主要应用在热网工程的长输蒸汽及热水管道保温中, 省内有两家新建电厂使用了此材料及工艺)2、“无机耐火玻璃钢罩壳”可明火引燃。现场保温阀门罩壳供货商为xx公司,供货分为两部分,内部保温材料为硅 酸镁,外部保护罩为无机耐火玻璃钢。内部硅酸镁符合保温规范要求,但现场存 在反复拆卸、保温材料劣化的情形,如下图所示。图:反复拆卸保温罩壳导致罩壳内的保温劣化技术规范3.1.3中要求,“阀门保温罩壳壳体内的保温材料不允许有脱落、 脱层、开裂等问题存在”、“阀门保温罩壳必须是由壳体和内部保温材料组成的 一个整体;壳体和内部的保温材料必须是预制形成的,外形均和阀门外形相似; 阀门保温罩壳内

8、部的保温材料必须与阀门表面结合紧密,不允许出现空层现象”, 目前现场实际情况均达不到要求。技术规范4.2中要求:“卖方提供的保温材料必须通过省级及以上国家防火 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按照GB-8624-2012检验且性能达到GB-8624-2012 A1 级,卖方必须提供该文件原件及复印件”,技术要求4.3中要求:“材料应无尘 无害、无污染、不燃防火、不刺激皮肤、无放射性物质、无挥发性气体、A1及不 燃材料”。此处所说的“材料”应包括保温材料和保温罩壳材料。厂家没有或部分没有响应技术规范中的以上要求,阀门罩壳未提供材质防火 检验报告,经我单位报第三方检验达不到 A1 级别。按照技术规范要求,

9、无机耐火玻璃钢外壳应为最高耐温800C、垂直燃烧等 级为V-0 (对样品进行两次10秒的燃烧测试后,火焰在10秒内熄灭。不能有燃 烧物掉下)。根据我单位的送检结果,最高耐火度932C、垂直燃烧等级为V-0, 此项符合技术要求。但此项只能作为性能指标之一,不能代替国标要求及技术规 范对材料A级耐火度的要求。(目前,此种无机玻璃钢罩壳应用于火电、核电及化工能源企业较多,我厂 材料供应商为 xx 公司,此公司产品据说在近三百家供货企业中未出现类似燃烧 事件。)3. 施工单位在保温施工时工艺不当。2B低旁着火事件调查过程中,发现超温整改处最内层硅酸镁保温接缝处出现 约 150mm 的缝隙。保温施工中工

10、艺不良、运行中管道振动等情况,造成垂直管段 保温下陷,导致垂直管道顶部弯头处保温缝隙的出现。4. 人员对于材料的特性不了解。调查发现,公司各类人员对于纳米气囊反射膜的特性均不了解,也从未特别 关注过此种材料。导致保温治理消缺工作中技术交底缺失,消缺人员按照传统经 验施工。三、事故教训及预防措施(一)各级人员思想上应充分认识到保温材料的正常工作对安全运行的重要 性,熟知保温结构各部分的性能和作用。在保温整改前对保温施工人员进行技术 交底,务必强调纳米气囊反射膜的使用注意事项,禁止将纳米气囊反射膜使用在 保温结构的高温部分。(二)目前我厂主蒸汽管道、再热蒸汽热冷段管道、一二三四段抽气管道使 用了此

11、材料,应对此范围加强监视,并做好火灾事故处理预案。三)对使用纳米气囊反射膜的垂直管道顶部弯头处进行检查,拆除此处的纳米气囊反射膜。(四)利用机组检修时间对于汽轮机本体下部管道及重点防火部位管道处的 纳米气囊反射膜逐步进行拆除。(五)各级生产人员应知晓无机玻璃钢罩壳为可燃材料,虽不遇明火难以燃 烧,但存在一定火灾事故隐患。禁止将油、可燃材料夹杂在阀门罩壳内,日常工 作中要应保持可燃物、明火与阀门罩壳之间的安全距离,以防引燃。(六)拆除本工程无机玻璃钢阀门罩壳旁 2 米范围内的纳米气囊反射膜。(七)及时发现和消除阀门罩壳超温缺陷,要保证罩壳内保温材料的质量, 严禁使用反复拆卸后劣化的保温材料。四、

12、事故责任追究此事件按照人为责任一般火灾事故进行责任追究。(一)XX计院设计应用此新技术、新材料,且此材料严格意义上不符合规范要求。没有将新技术应用所产生的的风险做详尽考虑及澄清说明,对于风险叠加 造成的后果缺乏考虑,设计有瑕疵。考核 XX 设计院 12500 元。(二)XX公司保温施工质量差,投产后多处保温超温,存在保温接缝处脱开、纳米气囊反射膜被压在保温材料下部情况,没有严格按图施工,造成现场重大安 隐患。考核 XX 公司 12500 元。(三)XX公司提供的阀门罩壳在现场发生燃烧事故,威胁机组安全,考核12500 元。其未按照技术规范响应进行供货,责任追究由商务部门按照合同约定 扣除工程款

13、、直至索赔。(四)XX监理公司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资料审核、材料审核、工艺把 关,日常监理不到位,考核 XX 监理公司 3000 元。(五)工程部激进的使用新技术、新材料,且此材料严格意义上不符合规范 要求。未对生产人员澄清交底,重视不足造成技术断档、引发事故。考核工程部 2000 元。(六)设备维护部人员没有主动了解纳米气囊反射膜特性,技术人员技术掌 握不到位、技术交底缺失、各级人员主动学习不到位、技术掌握不到位。承包商 风险认知不足,无形中酿成事故。考核设备部 1000 元。结束语:综上所述,望各单位、各级人员从此件事件中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切实查 找风险,去除隐患,遏制事故的发生。在新技术的应用上要详细论证,将风险考 虑周全。人员培训上要积极跟进,坚决杜绝此类事件的重复发生。本次事件后,将纳米气囊反射膜及玻璃钢罩壳的治理列入公司重大隐患治理 项目。可按照治理完毕后产生的费用,结合公司决定,再进行相关单位、部门及 相关人员的其他责任追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