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气候同步练习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664506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气与气候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天气与气候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气与气候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气与气候同步练习(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气与气候 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大致以 一线为界。2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是来自 的 ,其次,来自 的 ,对我国的影响也比较大。3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二、选择题4. 卫星云图上通常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当北京为绿色时,说明北京地区当时是( ) A.晴朗天气 B.阴雨天气 C.阴转晴天气 D.晴转阴天气 6. 造成我国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水灾的主要原因是( ) A.冬季风势力过强,降水过多 B.冬季风势力过弱,降水过少 C.夏季风过强,北方旱,南方涝 D.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 7. 下列描写能准确反映某地气候特征的是( ) A.晴间多云

2、 B.春光明媚 C.风和日丽 D.冬冷夏热 8.下列叙述中能准确反映我国气候特征的是( ) A.气候复杂多样与海洋性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与季风气候显著 C.气候复杂多样与灾害显著 D.气候复杂多样与干旱性显著 9. 我国能够大量引进国外优良的动植物品种,并能找到适合的生长地区,是因为( ) A.国土广大 B.平原面积辽阔 C.地形复杂多样 D.气候复杂多样 10.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 ) A. B. C. D.11. 我国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得益于那里的气候( ) A.终年降水丰沛 B.雨热同季 C.年温差过大 D.夏季时间短 12.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地区

3、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影响 B.地势影响 C.洋流影响 D.纬度影响13.关于我国夏季气温的准确叙述是( ) A.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我国纬度最低的曾母暗沙 B.漠河因为纬度高,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C.我国夏季绝大部分地方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D.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很大1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洪涝和干旱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 B.在自然灾害的种类中,尤以气象灾害最为常见 C.水旱灾害主要是由各年夏季风强弱不同引起的 D.夏季风强的年份,北方容易出现干旱 15.下列关于影响我国的季风的叙述,准确的是( ) A.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包括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B.影响我国的冬季风

4、主要来自北冰洋 C.在夏季风影响下,我国夏季各地高温多雨 D.我国境内受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三、综合题1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A位于_山脉以北的_谷地,属于_区(季风、非季风区),B位于云南省南部的_,属于_区(季风、非季风区)。(2)A地:冬季风能否影响到_,理由_。B地:冬季风能否影响到_,台风能否影响到_,理由分别是_。 (3)C、D、E表示锋面形成的雨带推移的多年平均位置,表示华南降水的是_,时间是_月;表示江淮海雨的是_,时间是_月;表示七、八月份的是_线,降水集中在_、_,此时这两地区多_(毛毛雨、暴雨),此时江淮地区进入_时期。17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季风

5、的风向一年之中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规律地改变。我国的气候受季风影响非常显著,季风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材料二:季风图 (1) 这幅图反映的是影响我国的_季风,此时, A处为_(高、低)气压。 (2) 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季风类型均来自_ 带海洋,其中_ B为来自太平洋的_ 季风 、 C为来自印度洋的_ 季风。 (3)受冬夏季风的交替影响,我国大多数地方呈现冬季_ ,夏季_ 的气候特征。 (4)在我国,把_ 季风能到达的区域称为季风区。 参考答案:一、1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2太平洋 东南季风 印度洋 西南季风 3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二、4.A 5.C 6.D 7.D 8.B 9.D 10.D 11.B 12.B 13.C 14.D 15.A三、16(1)喜马拉雅山脉 雅鲁藏布江谷地 季风 西南 季风(2)否,否,地势高,且由山岭的重重阻挡。否,能,距离冬季风源地远,地处亚热带地区,当冬季风到达时已很弱,由于距我国南部沿海较近,故能受台风影响。(3)E 5月D 6 C 东北、华北 暴雨 伏旱17(1)夏;低(2)热;东南;西南 (3)寒冷干燥;高温多雨(4)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