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良地质及其工地进程地质问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6621850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不良地质及其工地进程地质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不良地质及其工地进程地质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不良地质及其工地进程地质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不良地质及其工地进程地质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不良地质及其工地进程地质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不良地质及其工地进程地质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不良地质及其工地进程地质问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不良地质及其工程地质问题学院: 课程: 任课教师: 班级: 姓名: 学号:目录第一节 崩塌 - 3 -一、崩塌发生的条件 - 3 -二、崩塌的危害 - 4 -三、崩塌的稳定性分析 - 4 -四、确定崩塌体的边界 - 4 -五、崩塌的防治 - 4 -第二节 滑坡 - 5 -一、滑坡的种类及形成的原因 - 5 -二、滑坡的形成条件 - 5 -三 、滑坡的形态要素 - 6 -四、滑坡活动的阶段性 - 6 -五、影响滑坡的因素 - 6 -六、滑坡的危害 - 6 -七、滑坡的治理 - 7 -第三节 泥石流 - 7 -一、泥石流形成条件 - 8 -二、泥石流的危害 - 8 -三、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

2、8 -第四节 岩溶 - 9 -一岩溶的形成条件 - 9 -结语 - 11 -我国不良地质及其工程地质问题【摘要 】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 它泛指地球外动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 岩溶、土洞、河流冲刷以及渗透变形等,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地 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体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不利。 下面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及其工程地质问题做简要介绍。【 关键字 】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工程地质第一节 崩塌崩塌是指陡峻斜坡的巨大岩块, 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 翻滚、 崩落的现象。 崩塌经常发生在山区河流

3、、 沟谷的陡峻山坡上, 有时也发生在高陡 的路堑边坡上。一、崩塌发生的条件1 坡面条件一一临空面高度大于 30m地面坡度大于45,尤其是大于60的 陡坡, 孤立山嘴或凸形陡坡及阶梯形山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 2节理发育的块状或层状岩石,如石灰岩、花岗岩、砂岩、页岩等;厚层硬岩 覆盖在软弱岩层之上的陡壁均可形成崩塌;3各种构造面,软弱夹层倾向临空面且倾角较陡时,便构成崩塌的依附面; 4在暴雨或久雨之后,水分沿裂隙渗入岩层,降低了岩石裂隙间的粘聚力和摩 擦力,增加了岩体的重量,就促进崩塌的产生;5水流冲刷坡脚,削弱了坡体支撑能力,使山坡上部失去稳定; 6地震会使土石松动,引起大规模的崩塌;7工

4、程活动造成的崩塌,如在山坡上部增加荷重,大爆破的震动等。、崩塌的危害 1崩塌会使建筑物,有时甚至使整个居民点遭到毁坏,使公路和铁路被掩埋。2崩塌有时还会使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这样就会将上游建筑物及农田淹没,3在宽河谷中,由于崩塌能使河流改道及改变河流性质,而造成急湍地段。三、崩塌的稳定性分析 第一阶段 , 初勘第二阶段 ,对经上阶段分析认为是不稳定的边坡进行详勘 , 取得包括岩土或软弱 结构面强度 , 地下水流和水压等方面的资料后 , 经定量分析对边坡稳定性作出判 断。至于新设计的大型边坡 ,其稳定性分析也分两阶段进行 , 每阶段需按地质构 造分区,根据建筑设计对边坡的要求及边坡的荷载情况 ,

5、分别预选 2一3个坡角并 按坡高段(如10 一 30m为一坡高段)进行稳定性验算,作出包括开挖,支护费用在 内的技术比较 , 然后从中选出最优的坡角 , 坡形。四、确定崩塌体的边界崩塌体的边界特征决定崩塌体规模的大小。 崩塌体边界的确定主要依据坡体 的地质结构。首先 , 应查明坡体中所发育的裂隙面 , 岩层面 , 断层等结构面的延伸 方向,倾向和倾角大小及规模 ,发育密度等,即构造面的发育特征 .通常,平行斜坡 延伸方向的陡倾构造面 , 易构成崩塌体的后部边界 ; 垂直坡体延伸方向的陡倾构 造面或临空面常形成崩塌体的两侧边界 ; 崩塌体的底界常由倾向坡外的构造层或 软弱带组成 , 也叮由岩 ,

6、 土体自身折断形成;其次 , 调查各种构造面的相互关系 , 组合形式,交切特点,贯通情况及它们能否将或已将坡体切割 ,并与母体(山体)分 离;最后 , 综合分析调查结果 , 那些相互交切 , 组合可能或已经将坡体切割与其母 体分离的构造面就是崩塌体的边界面 .其中,靠外侧,贯通性(水平及垂直方向上 ) 较好的构造面所围的崩塌体的危险性最大。五、崩塌的防治 只有小型崩塌,才能防止其不发生,对于大的崩塌只好绕避。1 爆破或打楔。将陡崖削缓,并清除易坠的岩石。2堵塞裂隙或向裂隙内灌浆,以提高有崩塌危险岩石的稳定性。3. 调整地表水流。在崩塌地区上方修截水沟,以阻止水流流入裂隙4为了防止风化将山坡和斜

7、坡铺砌覆盖起来。或在坡面上喷浆。5.筑明峒或御塌棚。6筑护墙及围护棚(木的、石的、铁丝网)以阻挡坠落石块,并及时清除围护 建筑物中的堆积物。7.在软弱岩石出露处修筑挡土墙,以支持上部岩石的质量(这种措施常用于修 建铁路路基而需要开挖很深的路堑时)。第二节滑坡滑坡是指斜坡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滑动带整体下滑的现 象。西南地区(云、贵、川、藏)是我国滑坡分布的主要地区,其他地区的山区、 丘陵区,包括黄土高原,亦有不同类型的滑坡分布。、滑坡的种类及形成的原因滑坡的类型滑坡的成因堆积层滑坡:坡积、洪积、重力堆积中 或沿基岩顶面滑动的各种滑坡。是由于地下水的作用引起的。残积层滑坡:发生在厚

8、层风化壳中的滑 坡。是由于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坚硬基岩 也风化成土和碎石,滑坡多沿软弱的风 化带滑动。黄土滑坡:新、老黄土的滑坡。滑坡的产生与黄土对水的不稳定性有 关。粘性土滑坡:均质和非均质粘性土中产 生的滑坡。因网状裂隙破坏了土的结构,水沿裂隙 下渗,使土的强度降低,而产生的滑坡。堆填土滑坡:人工填筑的路堤土及弃 土。路堤沿原地面发身发生的滑动,有时也 带动其下的坡积层一起下滑。破碎岩石滑坡:岩体失去完整性、松散 破碎的岩石,可产生层面滑坡和构造面 滑坡。滑体由碎、块石和粘性土混合组成,地 下水较多,无明显的含水层。岩石滑坡:各种较完整的岩石。是以泥岩、泥质页岩、片岩等软弱岩石 形成的滑坡

9、。二、滑坡的形成条件1 .边坡体的岩性条件。2. 边坡体内部的结构构造。岩层或土层层面、节理、裂隙等常是影响边坡体稳 定性;3地形地貌条件。坡角愈平缓、坡高愈低,边坡体的稳定性愈好;4水文地质条件。 90以上的边坡滑动都与水的作用有关;5 气候和地震作用。A.气候条件变化会使岩石风化作用加剧,B.地震烈度在5度以上时就可能诱发边坡滑动;6人为因素影响。平整场地、修筑道路、开挖渠道、基坑以及采矿都将导致 产生滑坡三 、滑坡的形态要素一个发育完整的滑坡一般都具有滑坡体、滑动面、滑坡床、滑坡壁、滑坡台 地、滑坡鼓丘、滑坡舌、滑坡裂隙等滑坡特有的形态持征。四、滑坡活动的阶段性滑坡的发生、发展演化过程,

10、是一个累进性变形破坏过程,而且往往具有多 次周期性活动的特点。根据每一期次活动的运动学特征。可分为四个阶段: 1蠕动变形阶段:历时长,是滑坡预测和预防的重要阶段。 2滑动破坏阶段:速率不断加大,来势猛,破坏力大。 3巨滑阶段:滑坡体一较大速率向前移动,速率可达每秒数十米,滑距较大; 4渐趋稳定阶段:滑移速率渐减以至停止滑动。五、影响滑坡的因素 1边坡形态:坡高,坡角;2岩土性质:强度,含水量,完整性等;3构造面的产状;4水:静水,动水;5振动荷载:地震。六、滑坡的危害滑坡对铁路交通运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破坏线路、 中断行车。缓慢移动的滑坡常常造成路基和线路上拱、 下沉、外挤、

11、挡墙变形及侧沟破坏。滑坡一旦滑下,则掩埋路基、推毁线路设备。路基部分或 整体滑动的路堤滑坡使线路悬中,难易修复。2. 危害站场、 砸坏站房。 山区铁路, 要在深山峡谷中找一段地势较平坦能设站的 地方是很不容易的,而那些峡谷中的宽谷段,又常常是古老滑坡发育的地方。3. 桥梁墩台推移,隧道明洞摧毁。4. 肇成行车事故,人身伤亡严重。5. 中断交通运输,影响国计民生。6. 增加基建投资、加大维修费用。七、滑坡的治理 1治理原则( 1) 以防为主、整治为辅;( 2) 尽量避开大型滑坡所影响的位置;(3)尽可能综合治理;(4)整治最危险、最先滑的部位;(5)注意做好排水工程。2. 治理措施(1)排水。原

12、则:区内水尽快汇集、排出,区外水应拦截、旁引。措施:A地表排水主要是设置截水沟和排水明沟系统。 截水沟是用来截排来自滑 坡体外的坡面径流;排水明沟系统,以汇集坡面径流引导出滑坡体外。B地下排水为了排除地下水可设置各种形式的渗沟或盲沟系统, 以截排来自滑坡体外的地 下水流。(2)支挡(增大抗滑力)。在滑坡体下部修筑挡土墙、抗滑桩或用锚杆加固 等工程以增加滑坡下部的抗滑力。 在使用支挡工程时, 应该明确各类工程的作用。 如滑坡前缘有水流冲刷, 则应首先在河岸作支挡等防护工程, 然后又考虑滑体上 部的稳定。(3)刷方减重(减小下滑力) 。主要是通过削减坡角或降低坡高,以减轻斜 坡不稳定部位的重量,

13、从而减少滑坡上部的下滑力。 如拆除坡顶处的房屋和搬走 重物等。(4)改善滑动面(带)岩土性质(增加强度) 。主要是为了改良岩土性质、 结构,以增加坡体强度。本类措施有:对岩质滑坡采用固结灌浆;对土质滑坡采 用电化学加固、冻结、焙烧等。第三节 泥石流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沙和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 由于它具 有强大的破坏力, 往往在很短暂的时间内造成工程设施、 农田和生命财产的严重 损失,所以是威胁山区居民生存和工农业建设的一种地质灾害。 它的活动特点是: 在一个地段上往往突然爆发,能量巨大,来势凶猛,立时短暂,复发频繁。一、泥石流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他们是:地

14、形条件、地质条件和气象水 文条件。1. 地形条件 典型的泥石流发生地由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个区段构成。(1)泥石流形成区(上游)。泥石流形成区多为三面环山、另一面仅有一个狭窄 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 汇水面积大 ;(2)泥石流流通区(中游)。泥石流流通区的 纵坡坡度大 ,沟谷狭窄。岸坡陡峻, 使泥石流得以迅猛直泻;(3 泥石流堆积区(下游) 。泥石流堆积区为开阔的山前倾斜平原。2. 地质条件 泥石流分布多为新构造运动活动显著、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裂 隙密行,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山体岩石结构疏松、软弱、易风化, 地表岩石风化破碎 有形成泥石流所需的 大量颗粒状松散固体物质

15、来源。3. 气象水文条件 地表水的迅速而大量汇流 是形成泥石流的根本条件, 因此泥石流流域常发生 强度较大的 暴雨 或具有开阔的山坡,堆积有大量的积雪或冰川, 气温回升强度大, 有产生骤然融雪 的可能。二、泥石流的危害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 水破坏的双重作用, 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 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 重。它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1. 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 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2. 对公路和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 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 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 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 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 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4. 对矿山的危害。 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