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专科培养计划的意见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659907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校专科培养计划的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普通高校专科培养计划的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普通高校专科培养计划的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普通高校专科培养计划的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普通高校专科培养计划的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校专科培养计划的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校专科培养计划的意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1关于制订级培养计划的意见制订和修订培养计划是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文件,是学校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依据,也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础性文件。根据我院“定位”,为了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计划需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的精神和兄弟院校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各系在拟定培养计划时使用。一、培养目标我院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本技能,知识面宽,适应

2、能力强,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各专业应在学校总体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依据各专业的特点,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二、基本要求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法律、国防和自然科学知识;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扎实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3、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4、初步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5、具有健全的体魄、创业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三、基本原则

3、1、培养计划的制订和修订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按照高职高专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2、根据我校的定位,“培养计划” 应突出 “职业教育”的特点,计划制订和修订以“基础够用、强化实践”为原则。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3、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把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实践教学应有针对性的容、目标、要求、途径和考核方法,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必备技能。4、培养计划的制订和修订要体现整体优化的原则

4、,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科学地处理好课程设置以及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进行课程整合,尽量减少小学时课程,适当减少课程门数,必修课程门数控制在2528门。5、贯彻产学研结合思想,产学研结合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在培养计划中,安排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强化学生毕业前的顶岗实习,与合作企业一起加强针对岗位任职需要的技能培训,大力提升毕业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增长实践经验,提高就业能力。6、以就业为导向,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建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提高职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7、推行“双证书”制度,让学生在毕业的

5、同时获得职业准入资格。把教学计划和证书标准有机结合,用证书推动培养模式的改革,推动教学容的改革。四、制订和修订培养计划的具体规定1、学制我院高职专科专业正常修业年限为三年,培养计划一律按正常修业年限制定。学生可提前毕业或推迟毕业,但推迟最多不超过六年。2、学期 一学年实行2学期制,每学期平均为20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为19周。3、课程设置结构及性质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五类。公共基础课是指面向全院各专业并要求每位同学必须学习的课程,是为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素质而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指学生必须学习的该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是为专业课学习

6、准备基础的课程。专业课是指构建专业和取得职业书而设置的课程。专业选修课是指为加深和拓宽专业知识面和专业技能,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和专业技术发展变化,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以满足学生就业岗位群的需要。公共选修课是指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学生个性开设的人文、社科、管理、艺术、体育等方面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按学分要求选读其中的若干门。4、课程类型在“培养计划”中,应明确各专业的核心课程、目标课程和一般课程:核心课程(A)是指构建专业所必须的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核心课程由各系自行确定,一般不超过6门次,并且要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简要的文字介绍。目标课程(B)是指学生在修业年限,通

7、过学习后达到某种能力的课程。目标课程是指公共基础课中的英语、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和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等课程。目标课程中,英语要求通过大学英语应用能力A级(B级)考试,计算机通过国家或省统一组织的一级考试,即达到目标。一般课程(C)是指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及能力培养、素质提高而设置的课程。通过核心课程的教学,要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通过目标课程的教学,要达到现今社会对人才的两个基本能力的要求;通过一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知识面宽、素质高的培养目标。对不同类型的课程采取不同的考核方法,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有利于学生个性培养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5、各教学环节课时控制数

8、(1)课教学总学时数:理工科不超过1600学时;文科不超过1700学时,各专业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统一为两年加一个月。(2)为保证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三年实践性教学(包括实验课、上机、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毕业设计等)总课时数应占教学总时数的40%50%(集中性实践环节学时折算:周数25学时/周)。教学总学时数的计算方法为:教学总时数=课总学时+实践环节时数=课总学时+实践环节周数25学时/周(3)构成专业的主干课程和核心技能实训,应尽可能在第4学期或第5学期的第1个月完成。安排课程时要考虑周学时,一般不得超过24学时。(4)大学生“体能测试”安排在体育课课外学时进行。(5)院春季

9、运动会安排在每年5月中旬的第一个星期五和星期六。6、课程考核类型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同时又减轻学生考试负担,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增强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各类课程的考核类型分为两类:“考试”和“考查”。必修课“考试”课程门数,每学期控制在4-6门,但最后集中考试周最多只能安排3门考试课程;其余均安排“考查”。选修课一般均安排“考查”。“考查”课一般根据学生上课出勤、习题、作业、实验课等完成情况以及专门布置的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给定成绩。7、学分的计算每门课程的学分表示该课程在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学时数和学生付出的劳动量。(1)原则上理论教学每16学时为一学分,体育课每32学时为一学分;集中进

10、行的实践教学(含实习、社会调查、集中军训、课程设计、岗前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原则上每周计一学分。(2)毕业学分毕业学分数是指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所取得的总学分数。(3)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素质结构,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获得专业选修课的学分不少于8学分,公共选修课的学分不少于2学分。8、辅修课程和辅修专业为了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我院在“实施学分制的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中,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在第2、3、4学期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辅修课程成绩予以在学生成绩册上登录。对部分学业优秀的学生,允许辅修其它专业(各专业确定18-22学分的专业主要课程作为辅修专业课程组)。凡辅修专业课程考试

11、全部合格者,学校将开具辅修专业学历的证明。9、重视“双证”教育职业资格、职业技能教育与学校日常教学相结合,并最大限度地提供教学及实训支持,使学生在取得大专毕业证书的同时能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证书。每个专业必须指定一种和本专业密切相关的职业书或职业技能证书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但是不宜过多过滥,证书要有较高的含金量和社会认可度。考证工作应有计划地安排在第五学期的第1个月之前完成。五、公共选修课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的个性,学校为各专业开设公共选修课。六、对于招收中职毕业生的专业,应制订可以单独编班的培养计划,以及不足以单独编班情况下的应急方案。附件2级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修)订

12、审批表系 专业名称学 制专业代码生源类别序号任 务 分 配签 字1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执笔人2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审校人培养计划研 讨第一次: 年 月 日;参加人:主持人签字:第二次: 年 月 日;参加人:主持人签字:第三次: 年 月 日;参加人:主持人签字:系专业培养计划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组长签字: 年月日教务处意 见处长签字: 年月日学 院意 见主管院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 附件3公共基础课、部分专业基础课建议学时序号课程名称学 时学 期学分备注1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8+16(外)(64)2416(外)可在学习期间打通使用,灵活安排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2+16(外)(48

13、)1316(外)同上3体育64+16(外)1、22.516(外)同上,灵活安排,体测、单项比赛、运动会等4大学英语128(64+64)1、285计算机基础80(含40学时上机)1机电、计工、经管2土木、人文56军事理论10+10(外)1.5(外)有容,学习期间灵活安排7学生管理教育610.5入学教育期间2次讲座8就业指导6+10(外)4110(外),灵活安排9大学生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6+10(外)11入学教育期间2次讲座10心理健康教育16111数学工科类高等数学:112/807/5工程数学:563.5经济类经济数学:1046.512应用文写作48313VFP程序设计486434选修必修14管理学(名称要统一)563.515公共关系学32216统计学563.517经济学(名称要统一)563.518办公自动化486434选修必修19VB程序设计644843必修选修20教育学48321心理学483注:1.为入学教育、学军期间完成。2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严格考勤,不再安排考试。3课外学时以实践为主,应有容模块,在学生学习期间,打通使用,灵活安排。附件4本专业各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总表 (以周记)学年学期理论教学考试实训实习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入学教育学军毕业教育寒假暑假学期合计学年合计一一1262652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