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6578244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21、编制依据22、编制原则2二、工程概况2三、地形气候条件31、地形、地貌32、气候3四、机构设置4五、施工准备工作41、技术准备42、机械、人员准备5五、施工方案61、施工顺序62、施工方案6六、质量检验12七、施工注意事项13八、安全环保措施131、安全措施132、环保措施14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 1、编制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万州至达州高速公路(开县至开江段)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重庆市公路水运工程强制性要求重庆市交通委员会2012年8月发布万州至达州高速公路(开县至开

2、江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路桥施工计算手册重庆市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 2、编制原则(1)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验收标准。(2)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实用性,安全可靠和实事求是相结合。(3)对施工现场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严密监控,动态控制,科学管理的原则。(4)本方案适用于全线所有基坑开挖项目。二、工程概况万州至达州高速公路(开县至开江段)属于重庆市高速公路网第五射线支线,与重庆万开高速、渝宜高速、万州至湖北利川高速互联。全线地系梁共计161道,扩大基础29个,承台5个,涵洞41道,大型挡土墙3处。工程概况表序号工程名称类别备注1桥梁工程扩大基础2承台、系

3、梁3防护工程挡土墙4涵洞工程基础三、地形气候条件1、地形、地貌路线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K0+000K8+000段:为构造侵蚀、剥蚀丘陵低山地貌单元,地形上为相互跌置的单面山,以条状、脊状山地的形式展布,横向沟谷发育,多呈“V”形,切割深度较大,一般为4080m。路线主要以隧道形式穿越高差大的山脊,以桥梁跨越隧道间沟谷。 2、气候项目区为亚热带疾风气候区,春早、夏热、秋雨绵,冬暖而多雾。年平均气温16.618.7,极端最低气温-4.5(2002年1月12日),极端最高气温42(2006年7月25日)。无霜期长,多年平均为108306天。工程区地表水系属长江支流小江支流南河水系,平面上水系呈树状,

4、汇于南河,南河是区域内最大河流,也是地下水的最低排泄基准面,南河由西南流向北东于开县城区汇入小江。多年平均最高水位标高182.85m,平均最低水位标高159.20m,平均流量33.23m3/s,洪水期主要集中在雨量丰富的59月,枯水期在12月翌年2月,区内地表水包括南河及支流溪沟河水、水库水、堰塘水、耕田地表水等,水系较发达。四、机构设置万达一分部共设置4个路基施工队,对全线基坑进行开挖。组织机构图五、施工准备工作 1、技术准备(1)认真恢复定线测量,准确设置控制网基点,并按期复测。(2)熟悉、会审图纸,了解设计内容及设计意图,明确工程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明确图纸所提出的施工要求。(3)会同设

5、计单位现场核对施工图纸,进行安装施工技术交底。充分 了解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的主要设计意图。(4)熟悉和工程有关的其他技术资料,如施工及验收规范、技术规程。(5)发挥技术管理的保障作用,细审核、严交底、勤检查、抓落实;(6)试验室做好施工中所用配合比,经监理工程师批复后,方可投入砼生产使用。(7)实行项目总工程师技术岗位负责制,对技术总负责,并行使技术否决权。 2、机械、人员准备(1)机械准备情况(见表1)表1 进场机械祥表序号机械名称机械型号单位数量用途1挖掘机250台11开挖2自卸车10方台20土方运输3小型夯机云龙台10夯实(2)人员进场情况(见表2、表3)表2 进场管理人员详表序号姓名职

6、务人员分工情况备注1傅志强生产副经理一工区现场负责人2戴新立生产副经理二工区现场负责人3任玉涛生产副经理三工区现场负责人4王颖总工程师技术总负责人5于永闯安全副总监安全总负责人6李辉安保部部长专职安全员7刘国宏工区主任现场技术负责人8王自强工区主任现场施工负责人9魏征技术员现场技术管理10任耀森技术员现场技术管理表3 进场施工人员详表序号班组名称人数备注1机械工302杂工40五、施工方案 1、施工顺序测量放线放坡开挖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沟、集水坑进行排水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并预留30cm的高度人工清理找平基底检测基底处理 2、施工方案(1)测量放样依据设计资料及图纸,复核基坑轴线控制网和高程基准点

7、。测定基坑纵、横中心线及高程水准点后,按边坡的放坡率放出上口开挖边线桩,并撒出开挖灰线,并在基坑的四周引出测量控制桩位的护桩。经驻地监理工程师复核、批准后进行开挖。(2)基坑尺寸确定基坑尺寸应满足施工要求。当基坑为渗水的土质基底,坑底尺寸应根据排水要求(包括排水沟、集水井、排水管等)和基础模板设计所需基坑大小而定。一般基底应比基础的平面尺寸增宽0.51.0m。当不设模板时,可按基础底的尺寸开挖基坑。 (3)放坡开挖基坑坑壁坡度应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施工方法等情况确定。当为无水基坑、且土层构造均匀时,基坑坑壁坡度可按表4确定。表4 基坑坑壁坡度坑壁土类坑壁坡度坡顶无荷载坡顶有静荷载坡顶有动荷载

8、砂类土1111.2511.5卵石、砾类土10.751111.25粉质土、粘质土10.3310.510.75极软岩10.2510.3310.67软质岩1010.110.25硬质岩101010注:A、坑壁有不同土层时,基坑坑壁坡度可分层选用,并酌设平台;B、坑壁土类按照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划分;C、岩石单轴极限强度30Mpa时,分别定为极软、软质、硬质岩;D、当基坑深度大于5m时,基坑坑壁坡度可适当放缓或加设平台。、如土的湿度有可能使坑壁不稳定而引起坍塌时,基坑坑壁坡度应缓于该湿度下的天然坡度。、当基坑有地下水时,地下水位以上部分可以放坡开挖;地下水位以下部分,若土质易坍塌或水位在

9、基坑底以上较深时,应加固开挖。、在山坡上开挖,应注意防止滑坍。 、基坑开挖深度超过2m时,要在周围做好安全防护设施,并设立明确的标识牌,防止行人、车辆落入坑中。(3)降低水位基坑开挖前,依据设计图提供的勘探资料,先估算渗水量,选择施工方法和排水设备,降低地下水位。(4)机械开挖、土方开挖作业方式以机械作业为主,采用挖掘机作业辅以人工清槽。挖掘机可以在基坑内或基坑边缘作业,直接把弃土装车运走。挖基土尽可能的远离基坑边缘,以免塌方和影响施工。对于小型基坑的弃土处理,可以直接在四周摊平或堆放,待结构物成形后再回填到基坑内。基坑开挖的几种方法可参照下表所示(见表5)。表5 基坑开挖的方法地质及支撑情况

10、挖掘方法提升方法运输方法附注土质无支撑挖掘机(正铲)挖掘机(正铲)直接装车挖掘机在坑底土质无支撑挖掘机(反铲)挖掘机(反铲) 回旋弃土挖掘机在坑边土质无支撑挖掘机(拉铲)挖掘机(拉铲)回旋弃土挖掘机在坑边土质或石质无撑或有撑人力或风动工具传送带(H4.5m)传送带接运传送带可分设在坑上或坑下土质无撑或有撑吊车抓泥斗软土(无齿双开)硬土(有齿双开)漂石或大砾石(四开)抓泥斗吊臂回旋弃土或直接装车土质或石质无撑或有撑人力或风动工具吊车、各种动臂吊机或摇头扒杆,佩带活底吊斗回旋弃土或直接装车吊升工具设在坑缘或坑下,必要时可在坑上脚手平台上接运土质无撑或有撑人力挖掘用锹向上翻弃(H2m)或人工接力翻运

11、弃土或装车、石方由于本地区主要是软弱砂岩和泥岩,对于深度较浅的基坑,可采用挖掘机和带破碎锤的挖掘机进行开挖,用自卸车配合进行拉料。深度较大的基坑开挖可采用松动爆破开挖,具体工艺参考路堑施工作业指导书的石方爆破。、水中基坑开挖考虑到全线只有部分承台及系梁基坑处于水中,且水都比较浅,流速缓。决定采用土石围堰法开挖。、注意事项基坑开挖应连续施工,避免晾槽,一次开挖距基坑底面以上要预留2030cm,待验槽前人工一次清除至标高,以保证基坑顶面坚实。同时保证基底应符合设计要求的嵌岩深度。坚决避免超挖。如超挖,应将松动部分清除,其处理方案应报监理、设计单位批准。挖至标高的土质基坑不得长期暴露、扰动或浸泡,并

12、应及时检查基坑尺寸、高程、基底承载力,符合要求后,应立即进行基础施工。(5)基坑外卸载对于大型的基坑开挖,要在基坑周围进行卸载处理,以减少土的侧向压力对坑壁的破坏作用,避免出现基坑坍塌事故。土压力按库仑公式计算,得出基坑外侧主动和被动土压力,为平衡这两种土压力所定出的卸载范围。施工过程中,在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必须开始进行卸载,从而达到内外侧的压力平衡,才能继续施工到设计标高的基底深度。(6)基坑内排水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坑底基础范围之外设置集水坑并沿坑底周围开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水坑内,通过抽水设备排出坑外。集水坑宜设在上游,尺寸视渗水的情况而定。排水设备的能力宜大于总渗水量的1.52.0倍。(

13、7)基底处理地基处理的范围至少应宽出基础之外50cm,符合设计要求的细粒土、特殊土基底,修整合格后应按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对基底进行检测,基底处理完成且承载力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后尽快进行基础工程施工。、素土垫层:先挖去基底的部分土层或全部土层(一般是挖掉软土),然后回填素土,分层夯实。素土垫层一般适用于处理湿陷性黄土和杂填土层地基。一般是根据垫层底部土层的承载力决定。应使垫层传给软弱土层的压力不超过软弱土层顶部承载力,处理的厚度一般不宜大于3m。要根据应力扩散角来确定土垫层的宽度。BB2htg 式中:B垫层底部宽度(m);B基底宽度(m);h垫层厚度(m);应力扩散角(一般为2225)。、砂垫层

14、和砂石垫层地基:宜采用颗粒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卵石和碎石。一般按设计要求规定处理,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cm。砂石垫层应按级配拌和均匀,再铺填捣实,厚度一般25cm 一层,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多层分段施工,每层接头错开0.5lm,要充分捣实,有条件可采用压路机往复辗压,达到压实度为准。如坑渗水应采取可靠措施排水。、灰土垫层地基:(仅适用于无地下水的干基坑)用石灰和黏性土拌和均匀,然后分层夯实而成,体积配合比一般宜用2:8 或3:7(石灰:土)。灰土的土料可尽量采用地基槽挖出的土。凡有机质含量不大的黏性土都可以作灰土的土料,表面耕植土不宜采用。土料应过筛,粒径不宜大于15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