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依据文本特点设计教学环节》记录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657194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依据文本特点设计教学环节》记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观《依据文本特点设计教学环节》记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观《依据文本特点设计教学环节》记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观《依据文本特点设计教学环节》记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依据文本特点设计教学环节》记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依托文本特点设计教学环节记录今天,我观看的是小学语文教学典例分析之依托文本特点设计教学环节。讲座以文本北师大版四年级“路”单元的丝绸之路为例来讲的。丝绸之路的文本具有四方面的特点:一、词汇特点:专业名词,四字词;二、语言表达特点:客观陈述,缺少个性主观语言;三、文章结构特点:过渡段比较明确,以故事开头,有趣味性;四、其他特点:信息量大、散落四处,历史、地理知识丰富。讲座中,候杰颖老师讲述了她的设计思路,采用的是取舍中明晰方向,串联中自主阅读的思路。取舍就是化整为零,体会张骞如何开辟丝绸之路,紧扣“开辟”这重点词,去掉旁枝末节的教学环节,深化对人物的理解。串联就是化零为整,目的是帮助学生整理散

2、乱的信息,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根据这个思路,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环节一:行路难,品长路之艰险;环节二:辟路艰,感图志之勇慧;环节三:展路程,悟丝路之融通。讲座中,两位老师具体讲了环节一和环节二。环节一:行路难,品长路之艰险。老师结合文本特点,出示质疑:怎样开辟丝绸之路?侯老师谈道了教学时,有这样一个细节:解读“开辟”一词,首先结合生活经验谈理解,然后借助工具书,加深理解,最后送回语境,加深感受。在此基础上,围绕“开辟”一词,组织学生阅读交流。此时,出示阅读提示:默读4-8自然段,思考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其设计理由:文本内容丰富,采用取舍之法。“开辟”一词是统领全文的核心词,也是生质疑

3、最集中的词语,以“开辟”一词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教学设计做到突出重点,体现了以学定教。环节二:辟路艰,感图志之勇慧。讲座中,侯老师谈到了这样一个教学细节,将“沙漠、戈壁、高山、荒野”等描写地理地貌的词语整合一起教学,这就是串联。“沙漠、戈壁、高山、荒野”这类词语在文中共出现了三处。第一处出现在介绍丝路开辟之前,表现路之险,路之艰;第二处出现在张骞出使西域的路途中,体现出使的艰难;第三次出现在张骞逃离西域的路途中,表现路途的艰辛。设计时,依据文本特点,整合地形地貌的词语,层层递进,体会行路之艰难。出示“沙漠、戈壁、高山、荒野”等形容地形地貌的词语。首先聚焦描写地形地貌的名词,抛出

4、问题:他们还会遇到哪些凶险呢?然后聚焦描写地形地貌的形容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这是怎样的凶险呢?最后聚焦描写人物的动词:面对这样的凶险,张骞是怎样做的呢?依据文本特点,除了关注整合、串联,还得关注中年级学段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以及生活积累。张骞表面顺从,实际上是静观其变,寻找脱逃的机会,这些内容分别出现在6、7自然段。6、7自然段内容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6自然段写张骞的行为与7自然段张骞成功突围是相呼应也是相联系的。这一串联的设计体会语言文字背后的关联,为学生体会张骞是卓越的外交家、探险家作铺垫。建立在文本基础上的教学设计直指文本内部。文本信息量大,就得抽丝剥茧,选择最重要的信息,设计学情活动。信息如散落的珠子,找到一根串联贯通的珠线,将散落在四处的信息点,连接成珠串,将学生理解整体化,学生思维由浅表走向深入。讲座中,周燕老师和候杰颖老师还以低段课文丁丁与牵牛花讲述了低年级又是如何依托文本设计教学的。 今天的讲座,我又学到了很多东西取舍、串联。我也曾上过丝绸之路一课,是人教版中的五年级下册的课文。因为是略读课文,我上得非常粗糙。周燕老师和候杰颖老师的讲座让我懂得了如何依托文本来设计教学的方法。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