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课程建设研究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6567150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法课程建设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经济法课程建设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经济法课程建设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经济法课程建设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经济法课程建设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法课程建设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法课程建设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法课程建设研究 经济法课程建设研究 法律课程以理论和法学原理作为基础,作为非法学专业的高职学生,因为缺少基本法学理论的学习和长期法学素养的熏陶,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普遍存在入门难的问题。因此,在经济类与管理类专业的法律课堂上,寄希望于学生深入掌握法学理论积极钻研法学原理以及围绕理论问题展开讨论,不仅不具有可行性,也不具有实际意义。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对经济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挑战,如何使经济类与管理类专业的经济法教学获得突出的效果,使学生最大限度获取有用的知识,以达到就业教育的目的,使经济法教学能为学生就业服务,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不遗余力进行的一项长期性工作。论文联盟

2、一、课程建设的特点、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经济法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经济法作为经济类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其基础性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体现在第一编经济法导论和各章节第一章概述部分,主要介绍经济法的一般原理、基本概念、历史沿革和基本知识。 教学的前沿性和时代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内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企业管理有机结合。经济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企业管理分属于法学、经济学、管理学三个学科,学科性质不同,研究内容、方法和路径差别很大。经济法作为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不能按照法学专业的经济法学的模式和学科体系进行讲授,而应抛开其学理的分类与理论深度,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二是把国家最新公布的法律、法规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如2008年5月1日最新出台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教材中并未体现出最新内容,但是应该将其纳入到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服务。基于上述特点,经济法课程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应该定位为——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革,在经济法课程建设中体现出服务就业的理念,着力于内容的实用性。在教学中,应树立大经济法的观念,坚持民法是经济法教学的基础、合同法、公司法与合伙企业法、劳动法、民事诉讼法是核心内容,国际经济法为补充拓展内容的总体思路,把与经济法相临近课程纳入经济法课程体系;针对实际情况,不断钻研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掌

4、握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身法学修养。 二、教学方法建设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是体现高职教学特点和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环节。经济法课程的建设应该以案例教学为导向,以多媒体课件建设为支撑,侧重于现代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探索出使用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培养专门人才的新途径。教学大纲在修订内容上既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又力求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前瞻性和针对性结合,目的在于注重本课程教学的规范化、科学化、实用化。在此构想的基础上,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在较好掌握经济法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对课程的要求,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从事

5、国内、国际(以国内为主,国际经济法作为拓展内容)经济交往过程中的有关经济法律的常识,掌握处理相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能够在经营管理和交易活动中,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实现经营目标和利益的最大化。根据上述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方法建设方面,应该着力于将以下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一)课前活动创新使用目的:让学生自己发现现实中的法律问题,用法律的眼光看问题,逐步培养其敏锐的法学视角,并能锻炼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 内容范围:法学范围内的经典案例、时事新闻。 毕业 使用形式:采用课前法制新闻报道或经典案例评论的形式,让学生提前准备近期发生的实际案例或

6、者经济法教学内容某一领域内的经典案例,在课前向大家介绍,并加入自己的观点与评价。成功案例:经过两年的实践与摸索,该方法初见成效,部分学生能真正理解该活动的意义,经过课前精心准备,结合所讲授的课程进度与所学专业选取经毕业典案例,并采取与其他同学互动讨论的方式,阐述自己的独特观点和构想,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开展提问式教学使用目的:让学生去思考现实经济生活与法律现象的紧密联系,对法律所规制的行为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学法、懂法、用法。内容范围:包括课前预习范围的知识和复习范围内的知识及本次课讲授的内容。使用形式:主要是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实施过程:

7、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教师讲评。教师的问题必须针对计划所教的内容来设定问题,一般应符合以下要求:1.提出的问题必须是针对计划的内容。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确定学生需要获得的教学内容,针对这些内容事先设计好需使用的问题,再根据学生课堂反映的具体情况进行提问。 毕业论文 2.设定的问题应尽量是真实的、普遍存在的、有实际争论价值的。将学习置于复杂的、现实的问题情景中,以使学习知识的情景与以后应用知识的情景具有相似性,可以强化今后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和提取,便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次性找准相关的概念、规则和原理。3.设定的问题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主动探索、学习知识。一个好问题应当

8、能够随着解决问题的进程自然地给学生提供反馈,让他们能很好地对知识、推理和学习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判断。成功案例:如在经济仲裁一节中,针对教学案例提出案件法律关系是否具有同一性、两份仲裁裁决的效力如何、本案仲裁权的归属与仲裁裁决的效力几个方面逐层深入提出问题,并在最后设问为什么不正视当事人双方仲裁协议中仲裁地点变更的事实?究竟是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的真实意思重要,还是仲裁机构自身的权力或利益重要?进行升华,让学生一步一步走入案例背后隐藏的深层法理层面。 (三)开展启发式教学实施目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实施过程:首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结构,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

9、望和动力;其次,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利用启发式的引导,通过作业等多种形式,使课程内容被学生消化吸收。 毕业论文 实施方式:启发式教学的实施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提问启发。与前述提问式教学相结合,针对课程的教学目的进行能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把握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在教学中有针对性进行提问。2.讨论启发。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可布置思考题和组织课堂讨论。这些方式既有利于克服学生社会经历浅的矛盾,又能给学生留下充分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案例启发。如在合同法—章教学中,通过有目

10、的地布置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使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局限在对教材内容的一般理解上。又如在讲授产品质量法时,以麦克弗森诉别克汽车案这一产品责任方面的典型案例开篇,基本概念、难点、疑点等以案例引出,争议与纠纷的处理以案例结尾。使学生通过学习,一方面增加学习兴趣,另—方面激发实践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就是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法律。 毕业 4.实践启发。如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章节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入市场,通过消费者协会等社会机构,了解我国消费者问题有哪些,处理情况如何,使学生结合实际,对在新形势下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切身的体会。(四)推行案例教学,提倡实践性教学1.积极推

11、行案例教学,让学生成为案例分析的中坚毕业力量。使用目的: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激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操作技能。实施过程:案例描述思考方向法理评析案例启示举一反三。实施方式:选取典型案例,学生课前预习或者课上学习,并以大的案例贯穿始终、小的教学案例穿针引线,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成功案例:在商标法部分,以丰田诉吉利案贯穿商标法教学的始终,并能与前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相结合,辅之以教学小案例,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了解掌握商标侵权行为的内容与法律救济方式。2.大力倡导实践性教学,让学生接触司法实务。使用目的:鼓励学生接触审判实务

12、,通过让学生直接体验法院审理案件的过程,直观的了解诉讼的基本步骤、程序,加深对程序的认识,为今后处理纠纷打下基础。 实施过程:提供信息-介绍程序-学生参与-教师答疑。实施方式:通过在法院实践的机会,收集法院公开审判案件的相关信息并传递给学生,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去法院旁听,并积极发现问题。实施细节:在事前须向学生讲清法庭审理规则,提醒学生遵守法庭纪律,并做好相关事项的登记,在日后对学生的疑点进行解答。(六)互动式教学使用目的: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之间距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实施过程:引出问题展开讨论观点梳理教师点评。实施细节:在师生互动型教学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是课堂的主人,但这并不意味

13、着可以忽视教师的作用。相反,教师能否运用促进性的教学技能,对师生互动型教学的效果具有决定性意义。首先, 互动型教学的整个规划和制度由教师设定,这要求教师在正式上课前明确提出互动型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要求,并采取切实措施实施这些规则和要求。其次,教师要关注教学过程中对互动过程的引导,为学生找出问题的争议点,在全局上进行有效的把握和引导,对学生不断激励和启发,鼓励他们提出批判性评价,帮助学生在问题讨论中协调、总结讨论成果等。成功案例:知识产权法一章,在讲授了著作权与商标权的基础之上,选取三毛商标侵权案讲解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解决方式,通过讨论、分析、构想之后,为学生找出谈论的争议点—&mda

14、sh;分析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现有解决方式的利弊,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构想——什么方式才是解决的最佳途径。通过课堂的讨论,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一部分行之有效的方法,开拓了学生思维,并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三、课程考核建设改革考核方式,实行开卷、闭卷相结合,并且把平时学生的课外作业、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模拟法庭中的表现及社会实践的参与程度等都作为考核内容。在试题的设计上,减少死记硬背的试题类型,在综合考虑试题覆盖面、难易程度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应用性试题的比例。强化过程考核,成绩的评定实行等级分制。 经济法课程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需要给学生布置了一定的作业练习,贯彻理论和

15、实践相结合、难点重点突出,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达到理解知识、在实践中能够自觉运用、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目的。但是作用应注重质量,形式多样,不应停留在硬性的作业次数和篇幅的层面上,以求避免双方的应付心理。成功案例:将学生课前活动成绩纳入过程性考核,改革开放性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行设计案例撰写合同)并将结果纳入过程性考核成绩等。四、辅助手段建设构想(一)有条件的组织模拟法庭在经济法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很强的亲自进行经济法实践的欲望,于是模拟法庭成为他们亲身感受经济法运用的最好方式,也是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中应当予以考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操作时可事先向学生提供案件素材,全面介绍案情。然后由学生自愿或教师安排分配模拟法庭角色。模拟法庭教学法有利于向学生揭示经济法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经济法纠纷的程序要求。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参与,它要求角色扮演者充分了解情况,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据理力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听取他人意见的习惯,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态度。这种方法是让学生完全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在这种方法中,教师的作用不是一味地单方面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为学生做好进入角色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