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情感与社会论文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655187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情感与社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心理情感与社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心理情感与社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心理情感与社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心理情感与社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情感与社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情感与社会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择偶观婚姻生活,在人的一生中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时间,那么自然而然,配偶的选择就成了很重要而且很有必要仔细思考的问题,这也就是一个人的择偶观问题。择偶观历来是心理学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什么性格喜欢什么样的异性?什么会影响一个人的择偶观等.始终未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一个90后,从小经历了从贫苦逐步步入小富裕的一个过渡时期,个人比较喜欢比较识得大体、文静、高雅的女孩子,如法国餐厅中那晕黄灯光配美妙钢琴音般的浪漫典雅,给人如沐春风的清爽感觉,再有,对于处女情结,同样,我也希望自己的配偶是处女,但是我也可以接受非处女的配偶,或许这跟我个人比较大度有关。从我的一些择偶要求,可以看出现代

2、青年择偶的一些方面,那么,其中究竟有什么因素才形成了男喜欢美丽高雅女子而女喜欢搞经济水平的男士的现象。又现代青年对爱情及伴侣的要求越来越高,追求着一种近乎完美的状态,浪漫、大度、美丽、理智等一系列要求,个人总结了几点原因,首先从先天来讲,一个人大体的性格从出生就已经决定,因而由于不同性格对于不同异性产生感觉不同就产生了择偶观的差异,如一个性格温和、举止端庄的女子很难喜欢轻佻,毛躁的男士,一个文雅的男士也很难喜欢粗俗的女子。其次就是后天环境这一个大方面,“本我”、“自我”、“超我”,环境会影响“超我”,“本我”引发对异性的探索和追求,而“超我”却影响对异性的感觉,从小生活在贫苦的拜金家族的女子,

3、一般会喜欢经济条件好的男士,诸如有房、有车之类;而从小出身高贵家庭的女子也不会找一个低俗的伴侣,“超我”即从社会接受形成的道德观及价值取向,因而一个异性的好坏或者说是否在自己所能容许的道德价值范围内,也是择偶观差异的一个原因,而这也是受环境影响的。择偶观依旧是一个迷人的话题,需要更多的人去探索,拨开它的迷雾,给人更加清醒的未来。 父母的择偶观或许有不小一部分的现代男女,到了结婚年龄,总会受到父母的催促,结婚生孩子,甚至年龄稍大一点的“圣斗士”男女,还会有被逼相亲的苦恼,让人不胜其烦。那么,父母对婚姻有什么看法,对配偶有什么要求也即他们的择偶观是什么,也成了一个我们十分想了解的问题。我的父母是朴

4、实的劳动人民,一出生便遭受过文化大革命的残苦生活,据我所了解,衙门这一代的婚姻很少有恋爱的成分,他们的婚姻,很多是年龄到了由父母物色个合适的对象然后双方没意见便结合到了一起,他们对配偶的要求很简单,符合父母要求就行,本身自己对配偶却没什么要求,再有一个亲身所见的一件事,哥哥的女朋友条件不错,可家里在知道她妈妈因为癌症病逝后就坚决不同意他两的事情,由此可见,他们对病还存在恐惧感而希望或要求配偶家里也没有人病逝的历史,不管是不是遗传病。从社会普遍现象看,老一辈的择偶观更注重现实条件,如家庭、疾病等等,而对心里情感上的要求却很低,只要不讨厌甚至是讨厌但父母喜欢也行,这可能与他们的社会生活经历和社会的

5、发展程度有一定关系,贫苦的生活压得他们无法想及精神上的享受只要配偶的到来能缓解生活的压力,这就足够了。又当时百善孝为先,孝仍是一个很重要的成分,所以对父母的孝甚至可以压倒一切包括自己的想法和企盼,这应该是老一辈择偶观形成的一部分原因。 现代与老一辈择偶观比较现代的青年人择偶时首先注重的是个人感觉,其次才是家庭等现实条件,恰恰相反,老一辈择偶时更注重现实条件,对爱等个人感觉却关心不多,是什么产生了这样的差异,什么导致了择偶观念的不同,值得深究。有人说,对于“择偶观念”可大致分为两种理论:一是文化建构理论,认为择偶标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群体间。群体差异大于个体差异。社会文化、地域经

6、济发展水平,文化程度、民族、城乡差异等造成择偶标准的不同。二是自我构建理论,即生活在相同社会文化群体中的人们,也会由于个人经验不同,产生不同的择偶观念的建构和改变。由以上两种观点,对于现代与老一辈择偶观念的不同,我个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的配偶标准,并且标准也不是凭空出现,而是有着一个或多个客体对择偶观念有着重要影响。这个客体可以是历史文化中的,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因而生活在同一社会文化群体中的人,更有可能选择到相似的客体,因而择偶标准也有相同的趋向,而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会导致客体的改变,如老一辈因一场文革而可能产生选勤劳异性作为配偶的择偶标准,而现代却有可能因一部流星花园而希望与配偶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浪漫恋爱。总之,一个人的择偶观有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也逐渐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也开始淡化政治因素、家庭背景等非个人因素,逐渐回归到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择偶观从某些方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状况,每一种择偶观都有其合理性,对于择偶观念的变化与差异,需从多种理论角度出发,才能给予和合理的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