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二中201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午后训练(1)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655097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延边二中201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午后训练(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吉林省延边二中201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午后训练(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吉林省延边二中201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午后训练(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吉林省延边二中201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午后训练(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吉林省延边二中201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午后训练(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省延边二中201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午后训练(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延边二中201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午后训练(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延边二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午后基础训练(一)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80分)和第卷(非选择题20分)两部分,试卷共5页,41小题。第卷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唯一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到答题卡上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40题、80分) 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仁者爱人” 贵贱有“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因材施教”

2、A B C D2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实质上是指A.教育的内容要丰富 B.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教育适应现实需要 D.人人都有做教师的资格3“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yet , 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这一思想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著作?A Kong Qiu B Zhuang Zhou C Meng Ke DXun Kuang4儒家思想体系所包含的优秀思想不包括A以德治国 B依法治国 C轻徭薄赋 D和谐社会5下面哪些是孔子思想的内容“仁者,爱人”“无为而治”“兼爱”“克己复礼”A、 B、 C、 D、

3、6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7下列关于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主张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 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A、 B、 C、 D、8“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一论述应当出自春秋战国的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9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4、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10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其思想代表A、新兴地主利益 B、富商利益 C、奴隶主利益 D、平民利益11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B、小国寡民的理想C、唯物主义思想 D、朴素辩证法思想1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有成。”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13、“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私学的兴盛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社会的剧烈变革A、 B、 C、 D、14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A、否定了君主专制 B、具有民主政治的性质

5、 C、反映了重民思想 D、代表了人民的利益15提出“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16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17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小生产者A、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 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 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18战国时期墨家曾显赫一时,其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深得人们拥护 B、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的主张C、墨子主张选贤任能深得士人拥护 D、封

6、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扩大19下列言论,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A、制天命而用之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20“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21下列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D、兵家最受欢迎22墨子和韩非子思想的相似之处是A、反对兼并战争 B、主张互爱互利 C、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D、主张中央集权23韩非子的主张之所以能得

7、到秦王嬴政的赏识,最主要的原因是A、其法治的主张是以广大臣民为对象的 B、在他的主张下国君不受法律的管束C、他的主张客观上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潮流 D、秦王嬴政正需要使其霸主地位合法化24下列各项,不属于墨子观点的是A、民贵君轻 B、人应互爱互利 C、反对掠夺战争 D、提倡节约,反对浪费25以下对庄子的评述,正确的是战国时儒家代表之一他提出“齐物”的观点他倡导“养浩然之气”他鄙视富贵利禄,痛恨不平A、 B、 C、 D、26主张“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的思想家是A、荀子 B、墨子 C、韩非子 D、老子2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下列对老子的这一

8、思想理解不准确的是A、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B、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不断运动C、认为事物相互依存且不断相互变化 D、认为对立的东西相互转化28主张掌握自然规律,然后利用它为我所用的思想家是A、荀子 B、庄子 C、孟子 D、韩非子29以下韩非子的主张,表述不准确的是A、以法为本 B、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C、性善论是其思想的哲学基础 D、国家大权集于君主30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潮流并为秦治皇治国所用的的指导思想是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31在下列诸子百家政治思想中,在封建社会无法真正实现的是A、无为 B、仁政 C、法治 D、兼爱32中华文明勃兴并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

9、化奠基是在A、夏商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33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34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 B、儒家思想是西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学的人 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35汉初“反秦之弊,与民休息”,实行轻徭薄赋慎刑措施,其实行统治的根本思想是A、法家 B、儒家 C、墨家 D、道家36关于董仲舒新儒家的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神学倾向 B、它的核心是天人感应

10、,君权神授C、汉武帝后处于独尊地位 D、皇帝至高无上,可以任意办事37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主要体现在鼓吹“天人感应”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宣扬“君权神授”强调“大一统”A B C D38(2009山东基本能力,40-3)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 B C D 39(2009山东基本能力,43)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 B 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11、三,三生万物40(2009海南历史卷,1)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 第卷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五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名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12、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6分)(2)根据材料,为了顺应上述趋势,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 (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8分)参考答案:41(1)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原因: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2)努力: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