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期末复习资料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6537213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期末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期末复习资料(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一 先秦1古代经传1. 周易:言有物内容,言有序形式。2. *诗经: 美刺说:美是赞美,刺是挖苦,当时的人认识到文学作品有批判和歌颂两大功能,尤其是认识到文学的批判功能。这种用诗歌来颂美匡恶的思想,到了汉代诗大序中就开展成为美刺说 言志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诗歌社会作用的普遍认识。出处:尚书尧典原文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乐、舞三位一体。 断章取义方法:当时人们赋诗言志的时候,往往不管原诗的内容,只取其*一点的一样或类似。3. 左传国语: 献诗讽谏说:臣子献诗劝导君上,当时人们把诗看作改良政治的手段。 观志观风说:出处左传国语。实际是与诗言志说和美刺说

2、严密相连的,是从统治者的角度对前两种学说的解释。观志就是通过诗歌观察作者的思想感情;观风就是通过诗歌观察民风民情。 季札观乐:吴公子季札评论诗乐所表现的文艺观:吴公子季札在鲁国听乐观风,他能从诗乐中听出各国民情风俗和周政的盛衰,周南、召南。他提倡中和之美,这种中和之美的审美理想,逐渐开展成儒家诗乐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不朽: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还提出三不朽的说法。原文是:太上有立德德指建立一个民族、一个政权,主要是指治国,其次有立功立边功和武功,其次有立言著书立说,指文化学术类的,以其为不朽。4.礼记乐记: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出自礼记乐记,先秦时代人们对诗歌社会作用的认识:诗是人民思想感

3、情的抒发,通过诗歌可以宣导民情,补察时政,对统治者起箴奉劝谏的作用。(二) 儒家1. *孔子的文学观:孔子的文学思想以诗教为核心,强调文学要为政治教化效劳,认为文学是以仁义礼乐教化百姓的最好手段。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在内称仁,在外重视礼。内仁外礼,是孔子思想的全貌。仁是就是做人的道理,也就是爱或同情心,礼是统治阶级规定的秩序,礼还要乐来配合。文学艺术在孔子的心目中,不过是修身明性、弘扬统治阶级教化的工具。孔子全部的文学观,都是从这样一个根本立场出发的。 兴观群怨说:兴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朱熹解释为感发志意,指诗歌的生动具体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感情之波动,从吟诵、鉴赏诗歌中可以获得

4、一种美的享受。观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朱熹解释为考见得失,侧重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气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心态。观世与观志是读诗的两个重要方面。群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群,就是群居相切磋。朱熹解释为和而不流,文学作品可以使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流感情,加强团结。怨文学作品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怨的主体是对现实不良政治的批判。孔安国解释为怨刺上政,但怨的对象不一定都是上政,可以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牢骚和感情上的不如意。孔子在谈学诗的重要性时提出兴观群怨说。即诗有启发感染的作用。诗有认识社会,了解政治得失的作用。诗在社会生活中有交流感情的作用,诗有挖苦和批评不良的作用。 文质彬彬:出

5、自论语。雍也。孔子对文学的形式和内容都很重视。孔子认为就一个人来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引申到文学作品也是同样。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思无邪: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是孔子删诗的标准。也是他进展文学批评的标准。所谓无邪就是说诗三百篇的思想内容都是符合儒家的政治伦理原则,纯粹没有邪念。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孔子评价标准还是比拟宽容的。 温柔敦厚:见于礼记经解篇: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孔颖达解释为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性情和柔。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曰温柔敦厚诗

6、教也。要求作诗者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即合于中和的要求。 尽善尽美说:这是孔子在评述韶乐与武乐时对韶乐所下的定义。他认为舜时的韶乐,既尽善又尽美,原因是因为舜具备了圣德而受禅让,故尽善。由此也可以看到孔子在审美判断中融入道德批判的因素。 辞达、文质说:这是孔子在对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关系所作的阐述。论语卫灵公曰: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雍也云: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关于文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理论根底,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开展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2. *孟子的文学观:孟子继承并开展了孔子的学说,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

7、两个方面:一是在仁政与民本的前提下提出了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二是提出了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以意逆志说:语出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是说诗者不要拘泥于外表文字而损害了对词句内容的理解,也不要拘泥于词句而损害对作者本意的理解,要用自己对作品通篇大意的体会去推测作诗者的本意,这才能正确地理解诗。 知人论世: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容还必须对作者的生平思想及其所处的时代有一定的了解,结合这些方面来对作品进展考察,这是较正确的批评方法。 知言养气:孟子所谓养气是指人的道德,修养功夫,

8、它需要配义与道,经过长期的蓄养,才能形成,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所谡浩然之气实际上是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到达一定的境界后形成的一种理直气壮的精神状态。3. 荀子的文学观:荀子以儒家思想为主,广泛吸收了其他各家思想。 天行有常的自然观对文学思想的影响:天论中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因此他强调文学作品可以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主*文学要创新。 明道、言志、抒情相结合的文学观:重先王、后王之道;重言志中的抒情。 乐论:荀子特别看重音乐感人至深的魅力和移风易俗、宣导民情的功能。它主*统治者应积极利用音乐对人民进展教化,使他们更驯服的承受统治。(三) 道家1. 老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提出

9、的命题,意思是说真正美妙的声音是听不见的,真正美妙的形象是看不见的。老子认为具体的声音只是声音美的一局部,不是全美,故非大音,而无声则可以使你去想象全部最美的声音,而不受有限声音的局限,故而是大音。大象无形由此类推。这对文艺美学来说,涉及艺术形象创造的虚实结合、有无相生问题。对后世的意境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古代艺术境界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哲学和美学根底。2. *庄子: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 言不尽意说:庄子的言不尽意说,意即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的复杂思维内容充分表达出来。这对文学艺术创作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尤其是诗歌创作,往往是以少总多,追求味外之旨。

10、得意忘言:出自庄子外物篇,他认为言的目的在得意,但言本身并非意,它是不尽意的,忘言,并不是排斥或抛弃言辞,而是在理解意的时候,不拘泥于言辞所已表达的范围,而应由此去领会和把握言外的局部,获得更为丰富和完整的意。故必须忘言而前方能得意。言只能起一种暗示,象征作用。得意忘言这是庄子解决言不尽意然而有要运用语言文字的矛盾之根本方法。认为语言可作为得意的工具,利用各种不同的语言,如比喻、象征、暗示等方法去获得言外之意。 虚静和物化说:虚静是庄子提出的艺术创作论。他认为,要在艺术创造上到达理想境地,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知识,到达与道合一,这样才能自由地

11、进展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也最为旺盛。而物化说则要求主体的自然与客体的自然合而为一,这样的创作自然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了。 坐忘心斋:庄子提出的命题,是对老子涤除玄览思想的继承和开展。虚静的方法是心斋和坐忘。心斋就是空虚的心境,即超越功利的审美心境、审美态度。坐忘指端坐而全忘一切物我的出世思想和精神状态。原意是讲对道的体认,须有空明虚静的心理状态。这一理论和审美心理、艺术心理是相通的。在艺术创造或艺术欣赏时,也须空明虚静的心理状态。所以对后世影响很大,如*勰文心雕龙 神思篇说: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二 两汉一西汉前期道家文学观与司马迁发愤著书说:1.对屈原的评价: 贾谊在吊屈

12、原赋重充分肯定了屈原的为人,赞扬了他不向黑暗现实妥协、不与谗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尚精神,但是他并不赞成屈原过于执著,甚至自沉。 *王*安从儒道结合的角度,对屈原及其作品作了全面评论并给予了极高地位。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更加突出了离骚的怨的特点。2.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在评论屈原及其作品根底上的拓展。他认为许多著作家都是由于遭遇不幸,受到社会的迫害或压制,有道难通,有志难申,为了表达自己的意见,抒发心中怨愤,以流传后世,才著书立说的。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深刻提醒了文艺创作的动因问题,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上承先秦诗可以怨的传统,对后来韩愈的不平则鸣产生重要影响。表现了极大的批

13、判精神和战斗精神,强调作家在逆境中也应当奋起,而不应消沉,是中国古代具有*精神的进步文学传统的突出表现。(二) 封建正统文艺观确实立1. 礼记乐记:根本思想来自荀子乐论。 音乐的根源:音乐产生于人心感物。 音乐的作用:文艺对社会政治有重大反作用。 音乐的创作:强调真实性。2. *毛诗大序:汉代传诗,有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赵人毛苌。毛诗独传。于305篇的题目下面,各有一段类似题解式的简要文字,简述诗的题旨或述及时代背景与作者,称作诗序。其中,关雎的题旨,广泛的吸取了先秦学者及汉代经师对诗经的评论,比拟全面的阐述了诗歌的特征、诗经的内容、分类、表现方法和社会作用等问题,可以看做诗经的总序

14、言,称作大序其他的题解均称之为小序。 发乎情,止乎礼义:强调文艺必须为稳固封建统治秩序效劳,提出诗歌必须起到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作用,绝不能超越礼义的大防,而在揭露和批评现实黑暗方面,必须以十分委婉的方式,在统治者所允许的范围内提出可以承受的批评。 诗六义:诗大序对诗经的体制进展了概括,提出了诗有六义说: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赋,是直接铺陈表达。是最根本的表现手法。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A.主文而谲谏:诗大序提出诗风格的理想标准是主文而谲谏。这种理论一方面具有要求诗歌密切联系现实、挖苦时政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又强调诗歌风格必须温柔委婉,不能直言统治者的过失,不能触犯统治者的尊严。这为后世封建文人排斥风格粗狂、富有战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