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6529556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章标题: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内容提要:目前留守儿童问题具有复杂性和普遍性,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做: 建立和健全关于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相关政策法律;打破户籍制度的束缚,给进城务工的农民以城市居民待遇; 将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政策落到实处.社会和家庭同时采取措施,注重对留守儿童家庭及社会环境的改善。始终坚持学校是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战场,促使教育者要讲究科学方法,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总之,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资源应相互整合、相互协力,构筑起以学校为中心的

2、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立体化网络教育体系。主题词: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问题 对策正 文:据了解,甘肃省委、省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工作非常重视,省政府将“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纳入政府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中。副省长张晓兰对留守儿童工作作出了专门批示。甘肃全省已建立1000所留守儿童之家,这项工作的落实将基本实现了留守儿童之家覆盖全省乡镇。甘肃省妇联也向省财政厅申请落实相关项目资金。政府的此项举措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留守儿童面临的一些问题,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具有复杂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做。 1、建立和健全关于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相关政策法律首先、

3、要打破户籍制度的束缚,给进城务工的农民以城市居民待遇。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仍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下去,为了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打破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束缚。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同时,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以城市居民待遇,使其在税收、社会保障, 特别是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并确保留守儿童跟随父母到达城市后有学上, 上好学。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结束远离父母的留守生活。 其次、要将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政策

4、落到实处。自90年代末期以来,中央和各级政府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部分解决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学的问题。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很多城市学校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们对外地孩子进入本地学校设置障碍,巧立名目,多收费,乱收费, 致使很多农民工子女被拒绝在城市学校的大门之外,又重新变为农村“留守儿童”。要从根本上杜绝城市学校对农民工子女歧视性待遇和收费,确保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落实,各地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学校的监督机制。对那些通过多收费和乱收费的方式设置障碍的学校进行严厉的查处和处罚。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就学的社会政策环

5、境,确保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政策的落实和实施,帮助一些有条件携带子女到城市读书的农民工解决孩子留在家乡的后顾之忧。2、注重对留守儿童家庭及社会环境的改善留守儿童家庭由于父母长期外出使家庭教育缺失,这不仅对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诸多不利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道德情操的养成、社会角色的培养、个人性格的形成。因此, 我们应当从社会外部环境和家庭内部环境两个方面探求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2.1 社会措施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快速转型时期,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多种文化对孩子均有影响,要使孩子健康成长,光靠家庭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建立一个

6、相互依托、优势互补的系统,才能发挥全面、积极的作用。研究表明,在家庭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往往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支撑。比如,修建留守儿童之家。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村民认为“留守儿童”这是家庭的“私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家长的责任。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障碍。因此,要维护留守儿童在家庭中的权益、帮助父母正确履行自身职责、呼吁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及留守儿童问题,就要有一个舆论环境,大众传媒的作用就显得很重要了。目前,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权益常被侵害。探究其原因,除了管理体制、法制和观念上的原因外,农民工及其子女自身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7、做好农民工及其子女维权工作,必须努力提高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组织化程度。为此,工青妇、民政和社区都应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维权的介入, 依法维护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合法权益。,2.2 家庭措施上述社会措施能减少因社会条件而产生的不良影响,但外部条件毕竟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外因,外因最终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家庭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终身教育,其与生俱来的天然性、亲子沟通的情感性、潜移默化的渗透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儿童成长过程中, 父母的爱与教育,犹如阳光之于幼苗。健全的人格发展,离不开父母爱的呵护。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因此, 建立和谐良好的亲子关系、创造和谐的

8、家庭环境,才能真正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3、学校是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战场3.1教育者要讲究科学方法,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要正确引导:心病必须心药医。学生在平时生活、交往、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要依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在精神上、情感上的问题,较多的是属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粗暴急躁,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讽剌打击,要朋友式地谈心,针对性地梳理,耐心启发、正确引导。其次要善于等待:心理问题解决需有一个过程,甚至是比较缓慢的过程,水到渠成,不令而行,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不可能立竿见影,所以要善于等待,坚持不懈。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

9、是锻炼教师教育能力,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关键要对症下药: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依靠心理医生和专家会诊,个别指导,对症下药,不能一概而论。3.2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3.2.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记载好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地址及联系电话、家庭成员情况和学生临时监护人姓名及联系方法等。班主任主动电话联系留守学生父母,让家长尽量作到定时与子女通电话沟通感情、与班主任联系了解学生在校情况。 3.2.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有益的活动之中。健康的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慢慢形成和发展的。丰富多彩的集体

10、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农村学校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并且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也会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受到感染。如针对中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可利用出板报、办校刊、开展知识竞赛、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各种表演等多种课内外活动,使学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中提高文化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养成健康心理状态。 3.2.3、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教育课,针对学生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或根据学生行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心理素质和社

11、会适应能力。课堂是教育和教学的主阵地,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地解决,把心理健康的教育寓于各科教学实践中去。实际上各科教材中蕴含有不少适用于心理辅导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在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的教育情境。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辅导的实效。3.2.4、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通过个别咨询,对个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留守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可以进行个别交谈

12、、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也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也可以通过写日记、周记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3.3学校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3.3.1要在班主任工作中增设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内容。班主任不仅需要了解班级内留守儿童的一般情况,而且应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增加情感投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应有的心理归属,把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3.3.2在学校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帮助农村教师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技术,挖掘各科教材中蕴含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素材,加以利用,体现心理健康

13、教育的目标,使各科教学都能起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作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许多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在敌对性、焦虑程度上都高于正常儿童,加之无法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导致排解不畅,往往会有严重的情绪困扰。在所有教师中普及心理知识,以增加他们的倾诉途径,及时发现和诊治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3.3.3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为学生开设心理教育课程,设置学生心理信箱,为学生铺设心理健康绿色通道。 3.3.4学校活动多样化;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身心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如书画展、文艺活动、演讲比赛等,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丰富留守儿童的业余

14、活动。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环境。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还会给农村教育乃至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应当引起社会的特别关注和重视。学校的影响是儿童进入学龄期以后最重要的社会化因素,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应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全社会,都是义不容辞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资源应相互整合、相互协力,构筑起以学校为中心的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立体化网络教育体系。参考文献;1、胡玫: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河南科技2008年1月2、,钟毅平. 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研究.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6月(2)3、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 年第1 期(总第187 期) 4、叶敬忠、詹姆斯。关注留守儿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4月5、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宿迁日报(医卫理论)6、沈玲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和对策7、张笑雪 、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应多沟通 福州晚报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