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详案辛弃疾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6522519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玉案元夕详案辛弃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青玉案元夕详案辛弃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青玉案元夕详案辛弃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青玉案元夕详案辛弃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玉案元夕详案辛弃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玉案元夕详案辛弃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玉案元夕(详案)辛弃疾知识与能力: 1、反复朗读,理解、研读词的基本内容、基本意义。2、从背景角度切入理解“他”的寓意。3、学习、理解并掌握文章出现的重要的艺术手法反衬和托 寓。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自主思考、讨论和探究;引导、归纳和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他”的寓意,领悟作者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1、从字面层次理解、研读词的基本内容、基本意义。 2、学习、理解并掌握文章出现的重要的艺术手法反衬和托寓。 教学难点:从背景角度切入帮助学生理解“他”的寓意。课时安排:1 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以郭沫若的对

2、联引入到作者介绍。(解读对联,联系文学常识,强化记忆)二、知人论世这幅对联写的是谁?辛弃疾。 由何处可知?上联点出辛弃疾词作的风格属豪放派,与苏东坡并称。 下联的“美芹”是指辛弃疾的“美芹十论”,是辛弃疾南归后向孝宗呈上 的建议书。详细分析了敌情且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战略。“悲黍”即黍离之悲。“莫南飞”即是要北顾,收复中原。主要讲辛弃疾的爱国之情和政治抱负。 这幅对联概括了辛弃疾一生的主要成就和志向。(演示文稿显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 南宋爱国词人:出生时北宋已经沦亡十多年,历城早已被金侵略者占领。21 岁就在家乡组织了一支一千多人的起义队伍投入抗金斗争。 一生

3、以抗金为己任辛弃疾虽有出将入相之才,可惜在后来南归之后,受到主和派的排挤打击, 长期被闲置在家, 南归后长期被闲置一腔豪情、满腹壮志只能化作一声声悲壮的呼喊和遗憾的叹息。成为中国 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诗词大家的唯一一人。 豪放派集大成者在词人中,他是个侠客,是个英雄。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 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解题:青玉案是词牌名,元夕是词题,元夕指的是元宵。取自东汉张衡四 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三、诵读涵咏(以读促学,多形式朗读,激发兴趣)1. 请同学们朗读全词,注意读准字音。2. 一起来欣赏名家朗读,请

4、注意读音的轻重缓急。(视频朗读,教学形式的多样 化)3.指导朗读:4. 下面大家再集体朗诵一遍。【过渡】题目为元夕,词中是在描写元宵节的什么景象呢?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 什么?四、赏读、品味 赏析元宵景象(一)(朗读上片)元夕之景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1. 前三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景象? 比喻(夸张)。用千树开花比喻到处张挂的彩灯。用闪耀的星星比喻满天的烟花,再用雨比喻往下飘散的彩星。 写出灯火灿烂、烟花满天的繁华景象。让我们不禁想起了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灵 活化用前人

5、诗句。2. “宝马雕车香满路”这句话中哪个字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宝:说明马是名马,骏马。雕:说明车装饰华美。(这两字说明来人的身份高 贵。)引导:我对“香”字也很有好感。 香:香从何来?女子身上。说明车里坐的是贵族妇女,尽态极妍。 满:说明人多,香气浓郁。这一句写出观众很多且身份高贵,有骑高头大马的男子,也有乘雕花豪华车 的贵妇。街上非常的热闹。3.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凤箫:神仙传载,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箫作凤鸣声,引来了凤。故称 箫为凤箫。 “声动”说明箫声悠扬动听。 玉壶:可喻月,也解成“精美的彩灯”。 鱼龙:可理解为舞鱼龙,也可理解为鱼灯龙灯。转和舞即可理解为展示的

6、彩灯灯光在流转,而且随风飘舞。 又一个热闹繁华的场面,你认为哪一个字最能体现这一特点?“一夜”的“一”字:整,全。即整个夜晚,是通宵达旦的狂欢。小结:上片主要是写元夕之景:描写了东风、灯火、烟花和宝马、雕车、凤箫、 彩灯等这些意象,他们构成了一副灯火辉煌,烟花怒放,车水马龙,歌舞欢腾、 热闹狂欢的元夕之景。(二)(朗读下片)元夕之人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描写的又是怎样的情景?请同学 来描述一下。(词人由上片的写景转入写人)描述:游元宵的女子们头戴蛾儿、雪柳、黄金缕等名贵饰品,打扮得漂漂 亮亮,

7、在灯光照耀下,银光闪闪,金光烁烁。她们成群结队,一路欢声笑语,笑 容满面,若有若无的幽香从她们身上散发出来,随着人群的渐行渐远而消逝无踪。教师点拨:蛾儿雪柳黄金缕戴着名贵的头饰,盛装打扮;笑语写出人物 快乐的表情和活动;盈盈写出身姿优美;暗香则扣住了“东风夜放”,风中的香 味是若有若无的,幽香。拓展:沙宝亮的暗香: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2、下片除了写游元宵的女子们,还写了什么人?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 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把握“那人”形象“他”“那人”。(1)这个人物有何特点? 孤独、寂寞。(从一个人在灯火阑珊处,即是热闹喧哗的街市中一处人 群稀疏,比较僻静冷落的地方可以看出。)不

8、同流俗、自甘寂寞。(从他不和众人一样去追赶热闹,而宁愿独处僻静之 处看出)(2)“他”是被谁发现的?抒情主人公。 寻找的过程怎样?很辛苦,很曲折。 从“众里”和“千百度”可以看出来。“众里”指热闹的场所。“千百度” 即是千百次。千百次地在热闹人群中找了又找。现在的搜索引擎“百度”名字的 出处就在这里。这个“他”是抒情主人公经过千百次的寻找才找到的。(3)那抒情主人公在寻找的过程中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众里寻他千百度时,是怎样的心情?焦急。 寻了千百度还无踪影时,又会感到怎样?伤心绝望。 “蓦然回首”,也就是不经意间一回头,或者可以说是突然明白过来了,心 有所悟而回头,正看见她立在灯火零落、人

9、群稀疏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此刻的心里又会是怎样?欣慰、释然。(三)小结: 【内容小结】在整首词里面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场景:从开篇到“蛾儿雪柳黄金 缕,笑语盈盈暗香去。”描绘的时一幅热闹狂欢之景象,而最后一句则是描绘一 幅灯火阑珊,孤独寂寞的场景。【手法小结】 那么,在寻“那人”之前为何要写到众人、写到元宵盛况呢?反衬在诗歌中,通过描写与主要对象相反的事物,借以衬托主要对象,称为“反衬”。 反衬又有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乐景衬哀情等。反衬。上文热闹繁华反衬下文的冷落僻静,上文盛妆畅游的名士贵妇 反衬下文自甘寂寞、超群拔俗、不同流俗的“那人”。景反衬景,人反衬人。 倘若没有此人在,那一切

10、的热闹欢腾在抒情主人公眼中又有何意义与趣味呢!5. 朗读这三句诗,感受词人的深情。五、主旨探究1. “那人”倾注了抒情主人公无限深情,“他”可以指什么人?是不是仅仅指人? 意中人、知音、政治上的志同道合者、怀才不遇者、不与苟安者同流合 污者、理想人格的化身。甚至可指做学问、成大事者最终追求得到的目标。(比如王国维就把这三句 作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第三种境界(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爱情美女、意中人。人生追求:作者的一种理想人格的化身。政治理想:知音、政治上的志同道合者、怀才不遇者、不与苟安者同流合污事业甚至可指做学问

11、、成大事者最终追求得到的目标。2. 知人论世明主旨一一联系作者的经历和背景引导:前面介绍作者时说过他的志向是什么?抗金。实现了没有?没有。南归后一直被排挤、被打击,闲置在家,壮志难酬。 现在国难当头,他要寻找什么样的人呢?同样为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忧虑的知音,英雄无用武之地但又不肯与苟安者同 流合污的人。写作背景:写作这首词时靖康之变已经过去几十年,而划江局面依然如故。 敌虏依然隔虐肆虐,虎视眈眈,令志士仁人寝食不安。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思 恢复故土,却粉饰太平。词人空怀壮志,请缨无路,回天乏术。在这种情况下词 人写了这首词。3、主旨小结:有没有这个真实的“那人”存在?我们只能猜测。因此,与其说

12、有这个人,不如说这个人实际上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这种手法叫托寓。作者 借对“那人”的追求,表达了自己不愿随波逐流、自甘寂寞的孤高性格,从中寄 托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由此可见,知人论世是把握诗歌主旨的一个重要方法,特别是读辛弃疾的词。六、总结全词全词通过写在繁华热闹的元夕之夜,词人千百次在游人之中寻寻觅觅心中 的“那人”,从而表达了词人不随波逐流,不趋奉竞进,自甘淡泊、安于寂寞清 苦的高尚人格和情操。从中寄托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结 合板书设计。七、再朗诵这首词。尝试背诵。八、作业1、背诵辛弃疾青玉案元夕。2、对比阅读: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和李清照永遇乐都写元夕,试比较 二者在立意和表现方法上的异同。九、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