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获奖说课稿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650990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师表》获奖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出师表》获奖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出师表》获奖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出师表》获奖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出师表》获奖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师表》获奖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师表》获奖说课稿(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出师表说课稿 山西省绛县城关初中 张小雷说教材今天我要说的:是由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写的出师表。该课出现在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可以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表”原来是古代臣子写给君主表达忠诚和希望之情的一种文体,历来以表传后者颇少,惟有诸葛亮的出师表彪炳千古,奥妙何在?“忠有出师表,孝有陈情表”一语道破。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长存于史册,而且粲然于文苑,是因为它不但饱含殷切希望,同时情词恳切,感人至深。学习此文,可利用经典名篇积累文言知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

2、章内容和词句,理清文章贯穿全文的情理双线,点点结合分析,有条理地将名篇读出深度,读出情味。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现攻城掠地之策。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朝廷内政提出的建议。出师表是一篇情辞意切、感人肺腑,让人赞不绝口的文章。作者通过表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贞,三条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叙述生平及出师北伐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更是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真正为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说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

3、动人、情理交织的写作方法。3、结合文章品析文章谨言慎谏、情词恳切的写作特点,感受诸葛亮忠臣形象。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社会上用的人。三、说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疏通文句,力求当堂成诵。2理清并分析文章情理交织的写作特点。本文“辞情恳切,深思周密,感人肺腑”,把浓浓的情谊融在说理与叙事之中。这是本文的精彩、神秘之处。作为重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人格境界是很有裨益的。突破方法:教师借助“晓知以理、动之以情“的劝勉方式提出情理说,引导学生循着情理双线理清文章主要内容和写作脉络。四/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设计说明】学生由于阅历浅对“政治”之概念的

4、理解不是很透彻,应作特别理解。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设计说明】诸葛亮对蜀国的赤胆忠诚,是其人格魅力的展观,因此需要人去认真品味。同时对学生责任感、使命感的培养,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突破方法:回避直接发问和分析,借助朗读,读出诸葛亮的语言艺术和良苦用心,是学生入情入境地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分析,教师可适当评价总结。说教学、学法一校情分析我校是典型的农村中学,也就具有了农村学校的特点:语文资源匮乏。学生学习语文的氛围不浓。二学情分析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三学法指导1、点拨法:梳理文章内容和脉络时,教师以情理双线加以点

5、拨,给出方向,帮助学生理清长篇幅文章的内容脉络。2朗读法 本文情词恳切,动人肺腑,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想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意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意。3讨论法 关于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应由学生自主解决,生生互动,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培养协作精神。4探究法 提供有关诸葛亮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查找答案,得出结论。5教具准备:多媒体、VCD光盘、三国形势图。6课时安排:3课时说学法新课标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情趣。特设如下之学法:用字典、词典及资料疏通自学障碍。【设计说明

6、】可以完成对“表”这种文学样式、“诸葛亮其人”、“三国的历史”等,相关资料的查阅;还可以提高学生查阅资料,使用工具书的水平及能力。朗读与默读相融合,多种读书方式相结合。【设计说明】提高朗读、理解的能力,增强语感,形成整体感知,为深入理解文本作辅垫。借助经验、资料独自完成课文的翻译,然后与同学交流。【设计说明】可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水平,增强合作的意识;还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独自完成对文本的内容、层次、写作特点等内容的分析和总结,然后拿到小组中交流讨论。【设计说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隆中对和出师表对比学习。【设计说明】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全方

7、位理解诸葛亮其人;丰富学习方法。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投放三国演义电影片头)2.解题: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

8、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二、朗读课文【设想】教师范读为引子,帮助学生把握朗读的速度、语调、情感,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中去。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再次进入文本中去,并作适当的评价。以理清文章的思路为目标。即:出师前对治国的合理安排;出征的原因及决心。1、教师范读全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学生评价老师诵读,指出文中的生字词读音并板书。问:诸葛亮是什么

9、心情下写出师表的?我们应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文章?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语气:担忧,期望,感激,恳切,坚定。2、齐读课文。三、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借助注解疏通文章。1、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合作通译课文,最后找出疑难问题,互相解决。2、各组轮流派代表翻译课文,师生共同评价翻译是否准确、流畅

10、,并提出修改意见。3、教师出示重点字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4背诵课文,积累知识。【设想】展开竞争背诵,完成对本课的背诵任务,并作适当的评价。结合文中的注解及资料,总结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投影展示文言常识)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关于本文的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出师”二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作者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作者说明出师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全文的脉络也就清晰地显示出来。明确: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第二部分(6、7段)追述以往经历,表

11、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第三部分(8、9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三、综合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设想】反复朗读,自主理解,合作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特色(以议为主,以叙辅之,以情贯之)。重点品读文章的1-5段,感受诸葛亮的政治主张,以及他的远见卓识。深情朗读文章的6-9段,感受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感受其沛然如注,勤勤恳恳之态。1/通常我们要劝勉和打动别人最好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请同学们再读出师表,循着作者的情感线索说说诸葛亮在文中是如何做到”深思周密,情词恳切”的?为什么会“临表涕零,不知所

12、云”?学生可能的答案:1、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2、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3、对后主的担忧和期望。4、对出师北伐的坚定交心和必胜信念。小结:自古忠言逆耳,诸葛亮却说得委婉恳切,既提出对后主的期望,又不失君臣之分。2、合作探究 评价人物 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提炼总结:诸葛亮是怎样的人;刘禅是怎样的人? ”人臣的楷模,智慧的化身”在文中的具体体现如何评价诸葛亮的忠心3,从诸葛亮对刘禅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那些做人的道理?四比较学习,拓展延伸。【设想】结合隆中对再次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超凡智慧。 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作比较 :都谈了臣下与君王的进谏.A:对于他人的评价要有冷静客观理性的认识,有自知之明;B:善

13、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广开言路,虚心接受,使自己不断进步C:作为批评建议者,即使是正确的道理,也要注意对象,注意方式方法. 交流学习的收获、感受,写一篇读书心得,主题不限。小结:出师表以“形势”使对方震动,以“情感”使对方感动,以“措施”教导对方,以“事业”激励对方、肝胆相照,情深意厚,一直为世人所称道。封建统治者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今天人们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则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意。作为新世纪的热血青年,我们应该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做时代的骄子,做人民的公仆。从而

14、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社会上用的人。五 板书设计:(投影展示)课堂检测第一段诸葛亮给后主刘禅分析了蜀汉不利的客观因素及有利的主观因素分别是哪些?提第一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不这样做有什么后果?不利的客观因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有利的主观因素: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目的: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后果:以塞忠谏之路也。2.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请分别用自己的话和原文的话来回答。文中反复强调了哪条建议?建议:自己的话(1)广开言路 (2)严明赏罚 (3)亲贤远佞原文的话(1)开张圣听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亲贤臣,远小人(反复强调)3.第五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作用是什么?写作手法:对比 作用:通过正反对比,强调了“亲贤臣,远小人”的重要性六、找出下列通假字,幷解释: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简 通 拣 意为:挑选 )2必能裨补阙漏 ( 阙 通 缺 意为 :缺点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有 通 又 意为 还有 )七小结本节课八布置作业:(一)区分下列词语的古今义:1开张 古: 扩大 2、卑鄙 古: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店铺开始营业 今:言行、品行恶劣,不道德3、秋 古:时刻 4、涕 古:眼泪今:秋天、秋季 今:鼻涕 5、痛恨 古:痛心遗憾 6.异同 古: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