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至乐读后感800字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6478364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至乐读后感8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庄子至乐读后感8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庄子至乐读后感8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庄子至乐读后感8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庄子至乐读后感800字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庄子至乐读后感8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至乐读后感800字(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庄子至乐读后感800字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信任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仔细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庄子读后感.800字,欢迎大家共享。 庄子至乐读后感800字1 “寓言”一词最早也许是出于庄子。庄子“杂篇”中有寓言篇。关于寓言的解释,唐代庄学家成玄英解释为“寄也”。也就是说有寄予的意思。清代大经学家王先谦解释得具体精确一些。他认为“寓言”就是“言在此而意寄于彼也”。也就是说写的是一件事,而里面却寄寓着别的意思。庄子?寓言篇中写的多是寓言,都是编造一个故事而寄予故事之外的自己的思想于其中之作品。不仅寓言篇,其实整部庄子中许多故 事都是离

2、言,都是寄予,都是“言在此而意寄于彼”的作品。譬如他的闻名寓言“泡丁解牛”,描述的是危丁肢解牛的过程,但却是寄予了庄子对人生的态度,并非仅仅说肢解一头牛而己!自庄子之后,我国的寓言创作绵延不断,例如柳宗元的黔之驴、临江之糜、永某氏之鼠。韩愈的毛颖传等等,都是优秀的寓言;这些作品都寄寓了作家的思想。寓言的这种性质,可说是人尽皆知的事,也就是常识吧!就说上面一则“杂话”提到的“龟兔赛跑”就是一则寓言;它的寄寓连小孩都知道是说不要傲慢,要锲而不舍。想来国内外的理论家、作家或者新闻记者们,对寓言这一“质的规定性”也应当是特别清晰的,他们的学问水平,想必不会在一般的小孩之下。 可是,天下间怪事往往会出人

3、意料地消失。例如吧,有位读者投书报纸,批判一篇评论家们称之为“离言小说”的作品,认为评奖组织者不应当给这篇“寓言小说”评奖,并且引用评论家们的评论,把这篇寓言小说的主题寓意点了一下。评论态度之平和,口气之动听。可谓得文艺批判与人为善之木色矣。这么一篇短短的批判,竟引起作家的无名怒火,向法院状告发表批判文章的报纸。我原以为,作家总该有他的道理吧,然而,思索一再,觉得并没有道理。甚至可说是毫无道理。试想,当国内评论家说这篇小说是“寓言小说”。“可以读出对中国变革的忧思”的时候,作家并没有发表宣言,申明自己的作品不是寓言小说,不是寄寓对中国变革的寓意,也没有对评论家施以上告法院的拳脚。当大陆之外的刊

4、物转载作品时。点出作品的寓意,已经过去一年有半,也没有观察作家发表严正声明予以驳斥。只有对我们自己刊物的善意批判就大光其火,这道理何在呢?尤其惊奇者,状纸递到法院不到两天,域外报刊、电台就连篇累犊地喋喋不休了。这莫非又是以前“杂话”中提到过的“洋压力”?这里可否借用列宁一句话问问:“这些措施对谁有利。” 庄子至乐读后感800字2 悠悠五千年,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再漫长的岁月里,每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涌现在众多杰出的人才。 以前,我常常听到父母,老师谈到孔子,庄子,什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总在耳边回响。最近,老师让我读了一本书,孔子庄子让我对这些圣贤名师有了更深的了解,

5、他们洗礼,震撼了我的心灵。 孔子庄子顾名思义,主要就讲了孔子和庄子两个人的故事。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训练,曾携带弟子周游列国,整理了诗经尚书春秋等书。庄子是到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一生贫困,隐默无闻,却着述丰厚,庄子一书流传至今。 “江山代有人才出”勤奋,英勇,顽强,好学是胜利者亘古不变的必备素养,我最喜爱孔子。孔子就是这样的一位人才。孔子好学而又勤奋,对于学习他孜孜不倦,一丝不苟,拜了很多人为老师,起早贪黑地学习。孔子英勇而又理想远大,满怀救世治国的志向,乐观查找实现理想的机会,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并且英勇地推行自己心中所想。 孔子顽强而又持之以恒,虽然很多君主不重他

6、,总是吃闭门羹,被人称赞,但他以坚韧的毅力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周游列国,查找他人生的最终方向。 读完这本书,我不由得悄悄思索,我是不是连他们的千分之一也达不到?人生在世,谁都有远大的志向和美妙的愿望,可实现这些需要走一大段并不平坦,荆条丛生的坎坷的路,需要克服许很多多的困难,英勇顽强是必不行少的武器,唯有具有坚忍不拔毅力的人才能在患病各种困难,遇到各种危机时迎难而上,困难和挫折不会由于你的脆弱而退缩,即使再大的苦难,只要英勇顽强一点,也是可以过去的。有时候,要努力几次,也能胜利,就像孔子。再一个国家中穿梭,付出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这当中有必不行少的失败,失败不仅是一次挫折,也是一次机会,它使你

7、找到自身的欠缺,不轻言放弃,一个能用顽强,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命中一切苦难的人,才是最精彩的,闪闪发光,令人仰慕。 庄子至乐读后感800字3 去年的暑假我读了于丹论语心得,收获很大,今年的暑假我又拿起于丹庄子心得,渐渐品读,收益非浅。好像感悟到了生命的本原。 给我启示最大的是于丹关于庖丁解牛的新解。 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描述了庖丁在解牛时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而他的刀十九年还像新的一样。庖丁解牛,假如引申一点,也可以说是一个人怎么达到对人生的掌控,庖丁解牛也是不断进步的:先是目有全牛,三年后目无全牛,最终是神遇全牛而游刃有余。人生的掌控,最高境界不也是从有到无到游刃有余的过程吗?先

8、是规划人生,但未免有点像站在山底去规划登山的路径,显得路途遥远,简单迷失方向,所以要有一种“无”的精神,能够超越山的最高处,才能最终将“有”和“无”结合起来,达到“神遇”的境界,既能超脱一切而又能顺应一切,顺其自然地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合到无限的最朴实而且最本初的生命大道中去。 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结合现代.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这种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遥得拘束,追根究底是一种精神生活,灵魂生活,是一种“无”的境界,“归零”的境界,需要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而且更需要时间,由于“悟”本身

9、是一个过程。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们就会渐渐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把握人生之道。假如没有大境界的指引,我们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扰,在.中被五颜六色,纷纷纭纭的表面现象所惑,不知不觉地铺张我们珍贵的生命。 另外,于丹庄子心得还着重描述了内心的力气,强调熟悉自己的重要性。(第48页)。“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能与天地共往共来,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既不能自卑,也不能自傲,而是自知,这样我们就能够凭借健全的内心,在自知的基础上时时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强调了人必需熟悉.,顺应.。一方面在生命原则上坚持

10、大境界的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达和顺应变化万千,日新月异的信息.,“外化而内不化”,和光同尘,获得一个游刃有余的人生境界,生命境界。 庄子至乐读后感800字4 去年的暑假我读了于丹论语心得,收获很大,今年的暑假我又拿起于丹庄子心得,渐渐品读,收益非浅。好像感悟到了生命的本原。 给我启示最大的是于丹关于庖丁解牛的新解。 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描述了庖丁在解牛时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而他的刀十九年还像新的一样。庖丁解牛,假如引申一点,也可以说是一个人怎么达到对人生的掌控,庖丁解牛也是不断进步的:先是目有全牛,三年后目无全牛,最终是神遇全牛而游刃有余。人生的掌控,最高境界不也是从有到无到游刃

11、有余的过程吗?先是规划人生,但未免有点像站在山底去规划登山的路径,显得路途遥远,简单迷失方向,所以要有一种“无”的精神,能够超越山的最高处,才能最终将“有”和“无”结合起来,达到“神遇”的境界,既能超脱一切而又能顺应一切,顺其自然地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合到无限的最朴实而且最本初的生命大道中去。 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结合现代.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这种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遥得拘束,追根究底是一种精神生活,灵魂生活,是一种“无”的境界,“归零”的境界,需要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而且更需要时间

12、,由于“悟”本身是一个过程。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们就会渐渐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把握人生之道。假如没有大境界的指引,我们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扰,在.中被五颜六色,纷纷纭纭的表面现象所惑,不知不觉地铺张我们珍贵的生命。 另外,于丹庄子心得还着重描述了内心的力气,强调熟悉自己的重要性。(第48页)。“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能与天地共往共来,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既不能自卑,也不能自傲,而是自知,这样我们就能够凭借健全的内心,在自知的基础上时时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强调了人必需熟悉.,顺应.。一方面

13、在生命原则上坚持大境界的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达和顺应变化万千,日新月异的信息.,“外化而内不化”,和光同尘,获得一个游刃有余的人生境界,生命境界。 庄子至乐读后感800字5 “齐物论”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庄子还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这就是“齐论”。“齐物”和“齐论”合在一起便是本篇的主旨。 全文大体分成七个部分,第一部分至“怒者其谁邪”,从子綦进入无我境界开篇,生动地描写大自然的不同声响,并且指出它们全都出于

14、自身。其次部分至“吾独且奈何哉”,推动一步描述.各种现象和人的各种不同心态,并指出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又都是出自虚无。第三部分至“此之谓以明”,说明是非之争并没有价值。万物都有其对立的一面,也有其统一的一面;万物都在变化之中,而且都在向它自身对立的那一面转化。从这一意义说,万物既然是齐一的,那么区分是与非就没有必要,才智也就成了没有价值的东西。第四部分至“此之谓葆光”,进一步指出大道并不曾有过区分,言论也不曾有过定论,人们所持有的是非与区分并非物之本然,而是主观对外物的偏见,物、我一体,因而是非无别,容藏于一体。第五部分至“而况利害之端乎”,从忘物才能齐物入手,说明熟悉事物并没有什么肯定客观的尺

15、度,因而人的言论也就没有确定是非区分的必要。第六部分至“故寓诸无竟”,借寓言人物之口阐述齐物与齐论的途径,即忘掉死生、忘掉是非,把自己寄予于无穷的境域,从而游览于尘埃之外,这也就进一步说明物之不行分、言之不行辩。余下为第七部分,通过两个寓言故事表明“无所凭依”和物我交合、物我俱化的旨意。 “齐物”与“齐论”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又一重要方面,与“逍遥游”一并构成庄子哲学思想体系的主体。庄子看到了客观事物存在这样那样的区分,看到了事物的对立。但出于万物一体的观点,他又认为这一切又都是统一的,浑然一体的,而且都在向其对立的一面不断转化,因而又都是没有区分的。庄子还认为各种各样的学派和论争都是没有价值的。是与非、正与误,从事物本于一体的观点看也是不存在的。这既有宇宙观方面的争论,也涉及到熟悉论方面的很多问题,因而在我国古代哲学讨论中具有重要地位。篇文布满辩证的观点,但也常常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须得细加体会和分析。 庄子至乐读后感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