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主题22 盐类的水解7含解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6477766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主题22 盐类的水解7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主题22 盐类的水解7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主题22 盐类的水解7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主题22 盐类的水解7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主题22 盐类的水解7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主题22 盐类的水解7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主题22 盐类的水解7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题22:盐类的水解李仕才B卷最新模拟滚动训练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100 mL 0.1 molL-1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Fe(OH)3胶粒0.01NA个B.常温常压下,4.6 g C2H6O所含碳氢共价键数目为0.6 NAC.2 g O中含有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均为NAD.向FeI2溶液中通入适量Cl2,当有1 mol Fe2+被氧化时,共转移的电子数目为NA【解析】一个胶粒中含多个Fe(OH)3分子,因此将100 mL 0.1 molL-1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的Fe(OH)3胶粒数目小于0.01NA,A项错误;常温常压下,4.

2、6 g C2H6O为0.1 mol,由于不能确定该物质是乙醇还是二甲醚,因此所含碳氢共价键数目不一定为0.6NA,B项错误; 2 g O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其中含有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均为NA,C项正确; 碘离子的还原性强于亚铁离子,向FeI2溶液中通入适量Cl2,当有1 mol Fe2+被氧化时,碘离子完全被氧化,共转移的电子数目大于NA,D项错误。【答案】C2.下图中横坐标为加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纵坐标为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下列各选项中的反应对应的曲线不正确的是()。A.向NaAlO2溶液中滴入HCl至过量B.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至过量C.向含有盐酸的AlCl3溶液中滴入N

3、aOH溶液至过量D.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Ca(OH)2、KOH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至沉淀消失【解析】向NaAlO2溶液中滴入HCl至过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为NaAlO2+HCl+H2ONaCl+Al(OH)3、Al(OH)3+3HClAlCl3+3H2O,生成沉淀和沉淀溶解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A项正确;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至过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为CO2+Ca(OH)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生成沉淀和沉淀溶解消耗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B项正确;向含有盐酸的Al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4、式依次为NaOH+HClNaCl+H2O、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生成沉淀与沉淀溶解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C项正确;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Ca(OH)2、KOH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至沉淀消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为CO2+Ca(OH)2CaCO3+H2O、CO2+2KOHK2CO3+H2O、K2CO3+CO2+H2O2KHCO3、CaCO3+CO2+H2OCa(HCO3)2,各段消耗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2,D项错误。【答案】D3.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混合物中加入350 mL 2 mol

5、L-1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 L(标准状况下)NO,往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H2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所得到的铁的物质的量为()。A.0.21 molB.0.25 molC.0.3 molD.0.35 mol【解析】向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说明溶液中的铁元素以Fe2+的形式存在,即溶质为Fe(NO3)2,n(Fe2+)= mol=0.3 mol,氢气还原混合物,得到铁单质,根据铁元素守恒,最后得到铁的物质的量为0.3 mol,故C项正确。【答案】C4.常温下向某浓度的新制氯水中逐滴加入Na2SO3溶液,溶液pH 变化如

6、图所示(整个过程中无气体逸出),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a点:c(H+)=c(Cl-)+c(OH-)B.b点:c(Cl-)=0.005 molL-1C.c点:c(Na+)=2c(HS)+2c(S)+2c(S)+2c(H2SO3)D.d 点:c(Na+)c(Cl-)+2c(S)+c(HS)+2c(S)【解析】Na2SO3是强碱弱酸盐,亚硫酸根离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Na2SO3具有还原性,往氯水中滴入Na2SO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氯气氧化亚硫酸钠生成硫酸钠,氯气被还原生成盐酸,Na2SO3+Cl2+H2ONa2SO4+2HCl,随着亚硫酸钠的加入,亚硫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继续加入

7、,生成二氧化硫气体。a点为氯水,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完全电离、HClO部分电离,根据电荷守恒得,c(H+)=c(Cl-)+c(OH-)+c(ClO-),故A项错误; b点是滴入的亚硫酸钠和氯水中氯气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盐酸,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不水解,pH=2时氢离子浓度为0.01 molL-1,c(Cl-)=0.01 molL-1,故B项错误; 根据物料守恒得,c(Na+)=2c(HS)+2c(S)+2c(S)+2c(H2SO3),故C项正确; d点pH=7,c(H+)=c(OH-),根据电荷守恒,c(Na+)=c(Cl-)+c(HS)+2c(S)+2c(S),故D项错误。

8、【答案】C5.298 K时,向体积均为15.0 mL,浓度均为1.00 molL-1的氨水和NaHCO3溶液中分别滴加1.00 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a是NaHCO3溶液的滴定曲线B.当V(盐酸)=4.00 mL时,c(HC)c(N)c(C)C.当V(盐酸)=15.00 mL时,c(Na+)=c(N)D.两个滴定过程均可选择酚酞作指示剂【解析】等浓度的氨水和NaHCO3溶液,氨水pH较大,故曲线a是氨水的滴定曲线, A项错误;氨水的电离和碳酸氢根离子的电离和水解都是微弱的,氨水的电离略大些,当V(盐酸)=4.00 mL

9、时,分别得到NH3H2O和NH4Cl、NaHCO3和少量NaCl,c(HC)c(NH3H2O)c(N),故c(HC)c(N)c(C),B项正确;当V(盐酸)=15.00 mL时,两溶液体积增大一倍,盐酸与氨水反应得到氯化铵,铵根离子水解,c(N)c(N), C项错误;滴定终点溶液均呈酸性,不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D项错误。【答案】B6.室温下,用0.100 molL-1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均为20.00 mL 0.100 molL-1HCl溶液和醋酸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表示的是滴定醋酸的曲线B.pH=7时,滴定醋酸消耗的V(NaOH)20.00 mLC.V(Na

10、OH)=20.00 mL时,两份溶液中:c(Cl-)c(CH3COO-)D.V(NaOH)=10.00 mL时,醋酸中:c(Na+)c(CH3COO-)c(H+)c(OH-)【解析】0.100 molL-1的HCl溶液和醋酸溶液,醋酸部分电离,所以起点pH较小的表示的是滴定盐酸的曲线,故A项错误;当醋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形成醋酸钠溶液,醋酸钠水解使溶液pH7,所以pH=7时,滴定醋酸消耗的V(NaOH)c(CH3COO-),故C项正确; V(NaOH)=10.00 mL时,生成的醋酸钠与剩余醋酸浓度相等,由图可知此时溶液显酸性,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钠的水解程度,所以溶液中c(CH3C

11、OO-)c(Na+)c(H+)c(OH-),故D项错误。【答案】C7.20 时,向20 mL 0.1 molL-1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盐酸(忽略H2CO3的分解和CO2的挥发),溶液pH随加入盐酸的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所示溶液中:c(C)c(HC)c(OH-)c(H+)B.点所示溶液中:c(C)c(Cl-)c(HC)c(OH-)C.点所示溶液中:c(OH-)-c(H+)=c(H2CO3)-c(C)D.点所示溶液中:c(Cl-)=c(H2CO3)+c(HC)【解析】点是碳酸钠溶液,c(C)c(OH-)c(HC)c(H+),故A项错误;向20

12、 mL 0.1 molL-1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10 mL 0.1 molL-1盐酸,有一半的碳酸钠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所以点所示溶液中:c(HC)c(Cl-)c(C)c(OH-),故B项错误;点为Na2CO3溶液与盐酸恰好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根据质子守恒得,c(OH-)-c(H+)=c(H2CO3)-c(C),故C项正确;点为中性溶液,根据电荷守恒得,c(HC)+2c(C)+c(Cl-)=c(Na+),根据物料守恒得,c(Na+)=2c(HC)+2c(C)+2c(H2CO3),所以c(Cl-)=2c(H2CO3)+c(HC),故D项错误。【答案】

13、C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同浓度的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后由水电离出的c(H+)=10-7 molL-lB.常温下pH=2的盐酸和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c(Cl-)+c(H+)=c(N)+c(OH-)C.常温下0.1 molL-1的Na2A溶液的pH=10,则该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10-10 molL-1D.常温下向10 mL 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将减小【解析】常温下同浓度的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后,酸碱的元数不确定,溶液不一定显中性,由水电离出的c(H+)不一定为10-7 molL-1,故A项错误;一水合氨为弱碱

14、,存在电离平衡,常温下pH=2的盐酸和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溶液显碱性,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Cl-)+c(OH-)=c(N)+c(H+),c(OH-)c(H+),c(Cl-)c(N),混合后c(Cl-)+c(H+)c(N)+c(OH-),故B项错误;常温下0.1 molL-1的Na2A溶液的pH=10,则该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10-4 molL-1,故C项错误;溶液中=,常温下向10 mL 0.1 molL-1CH3 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反应生成醋酸铵,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Kb不变,则减小,故D项正确。【答案】D9.25 时,用 0.10 molL-1的氨水滴定10.0 mL a molL-1盐酸,溶液的pH与氨水体积(V)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N点溶液中存在c(Cl-)=c(N)+c(NH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0.10B.N、P两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NP,B项错误; M点盐酸过量,抑制铵根离子水解,则M、N两点溶液中N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12,C项正确; Q 点溶液是等浓度的氯化铵和氨水的混合溶液,根据电荷守恒c(OH-)+c(Cl-)=c(N)+c(H+)和物料守恒2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