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于中学生早恋问题的应对策略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6475478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关于中学生早恋问题的应对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关于中学生早恋问题的应对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关于中学生早恋问题的应对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关于中学生早恋问题的应对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关于中学生早恋问题的应对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关于中学生早恋问题的应对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关于中学生早恋问题的应对策略(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关于中学生早恋问题的应对策略关于中学生早恋问题的应对策略 近年来,中学生“早恋的事情越来越多了。前几年,他们往往还偷偷摸摸的,怕别人知道,可现在至少在同学中,男女生相恋已经是公开的秘密。随着社会开放度的提高,人们对身边一对对穿着校服的“学生恋人也变得熟视无睹,大街上、地铁里,这样的“风景随处可见。中学生“早恋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早恋一般有几种模式:一是同班同学,二是同校的高年级和低年级同学,三是学生和社会青年,近年还流行“网恋,学生很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爱得死去活来。 尽管早恋也能带给极少局部学生上进的动力。但是,有更多的事实证明早恋会带给学生许多弊端。在17岁前便谈情说爱的少年人,

2、由于无法应付初恋带来的情绪困扰,将为日后患上精神疾病埋下隐患。不管这些少年人真的有特定恋爱对象,还是自我陶醉地迷恋偶像明星,都有可能因为不懂得处理这段感情而导致日后出现忧郁症及酗酒型的精神病。女孩子比男孩子更容易被男女的感情关系所伤。感情纠葛使女孩子开展成忧郁症的时机增加了三分之一。女孩子容易受感情伤害,并不是因为女孩子对男女之事较感兴趣,事实上,女孩子对男女感情的兴趣比男孩子少。 一个有感情烦恼的青少年,注意力会不集中,学习成绩及跟家人的关系也会变差。具体危害方面表现为在学习上注意力松散,上课走神,精神恍惚;在思想上:冲淡对理想的追求,胸无大志;在情感上:好冲动、易转移,早恋只开花,不结果;

3、在意志上:自制能力差,易做出越轨的事。困惑方面表现为:担忧影响学习,担忧家长老师知道,单相思,不知如何把握双方的关系,少数人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不知如何拒绝异性等。 由此可见,早恋既耽误学业,又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针对早恋,其实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老问题了。老师年年讲,月月讲,家长们只要看出点苗头,就像防小偷似的监听 ,偷看日记,甚至跟踪,然而,在中学里早恋却有越来越普遍的趋势,有些早恋学生还为“爱使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受到了极大伤害,因为无知而怀孕、因为怀孕而偷偷采取极端行为。家庭教育其实是对小孩影响最大、最潜移默化的教育,但是面对孩子们的“情不自禁,大多数家长或老师对于早恋问题一概封

4、杀。一般地,如果学生“恋情被发现,学校会把家长请来协助教育,但家长一般是两种反响,要不就是因为工作忙无暇理会,把所有责任往学校推,要不就是紧张得不得了,当众对孩子又打又骂。 专家认为孩子“早恋现象不能轻视,这是一个非常严肃地社会问题,全社会都有责任来面对这个问题。 一、学生早恋发生的原因分析 1、生活越来越富裕,食物及保健品促使学生身体的早熟。尤其是女学生在生理上比以前成熟早。 2、学生的心理发育跟不上身体的发育速度,他们的心理上缺乏自控能力。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要表现自己,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但又不知道掌握分寸,不懂得适可而止。 3、相互吸引,由于男生具有心豁达,刚健的一面,因此许多女生之

5、间不愿讲话就会和个别男生谈心,而女性具有温柔体贴的一面,男生在遇到一些情况时也希望得到女生的抚慰,长此以往,也可能引起中学生早恋。 4、从众心理影响,一个班只要有一两对学生早恋,如果老师不加以及时引导,就可能漫延,这主要是学生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造成的。 5、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如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开展,给人类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社会上各种媒体经常播放一些未成年人恋爱的镜头,在学生们心中留下了一种深刻的印象,由追星而到模仿,最终误入泥沼。 6、社会道德舆论对于异性间交往越来越开放。 7、破罐破摔,有极少数中学生由于成绩不理想自认为升学无望,而平时表现又不好,经常受到老师及家长

6、的批评,于是破罐破摔,以早恋来打发时光,如此等等。 8、相当数量的学生“早恋的直接原因是社交范围狭窄。独生子女的原因致使家长对孩子包的较多,不愿意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走出家门寻找伙伴。造成孩子孤独感较重。 9、家庭往往只看到孩子的物质需要,却无视了孩子对爱的渴求,对性的引导。 10、因为有心事不适宜向父母、同性说,只好找异性倾诉,慢慢就变成了男女朋友。 11、平时没事干,无聊,就想到“恋爱好玩。 12、随着离异家庭的增多,问题少年也不断增多。各年级单亲家庭子女出现了很多早恋同学。递条子、写情书、送信物、定约会,处于早恋的“水深炽热之中。有些离异家庭的孩子缺少父母爱和家庭的温暖,他们从小缺少异

7、性的关爱,上中学以后,随着生理的成熟异性吸引越来越强,一旦有异性对其多一份关心或照顾,久而久之,很容易导致早恋,并从同龄人那里寻求抚慰。 13、社会的开展,物质条件的改善、娱乐场所的增多,在客观上方便了中学生的单独交往。 、电脑的普及,网吧、游戏机房、迪斯科舞厅等的诱惑,以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都对校园的平静产生了冲击。 14、传统的教育方式,现实的情况是应试教育已让老师们的精力主要放在追求升学率、分数上,老师们又还有多少精力去细致地、有针对性地去与学生沟通呢? 15、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遇到粗暴干预和无端猜疑,致使他们产生对抗心理,甚至会弄假成真,走上早恋之路。 二、学生早恋的几大问题 一早恋

8、的开展过程 据调查,中学生的“早恋根据其开展过程,一般分为三种: 第一,单纯地对异性的倾慕。这种感情可能会发生在与之接触密切的同学身上,也可能会发生在中学生普遍认同的青春偶像上。 第二,对异性一厢情愿的单相思。这种情感从发生到结束都仅仅停留在当事者一人的心里,都是在心里暗恋对方,而不会主动地去向对方倾吐自己的感情。 第三,即是“揭开面纱的恋爱。他们仿效成人恋爱的方式,交往密切。但同时又逃避家长、老师的“耳目,一般为“地下或“半地下情景。二人的关系只有非常“铁的朋友才知道。 二早恋的几种表现:早恋期间的学生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 1讲究打扮和发型,在异性面前表现失常; 2上课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心事

9、重重,学习成绩呈下降的趋势; 3沉默不语,不能按时就寝,逃避集体活动; 4出现不正常的交往或来往书信明显增多。 早恋的学生一局部是学习成绩优秀的班干部,因工作需要有更多的时机接触异性,容易引起异性的注意和追求;另一局部是学习成绩较差及家庭不健全的学生。学习不好心理压力大,容易移情于两性交往;家庭不健全的缺乏父亲或母爱,感情饥渴,易寻求同龄人的关心。 三 早恋的五大特性 中学生早恋同时还兼具五大特性: 一是朦胧性,对两性间的爱慕似懂非懂,不知何为爱。 二是单纯性,只觉得和对方在一起很愉快,缺乏成年人谈恋爱对家庭、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理智考虑。 三是差异性,表现为女生有早恋的较早、较多,可能与女生

10、发育较早有关。 四是不稳定性,两个人随着各方面的不断成熟,理想、志趣、性格等方面的变化可能引起爱情的变化;恋爱越早,离结婚之日越长,就越易夜长梦多。 五是冲动性,缺乏理智,往往遇事突发奇想,莽撞行事。五早恋的四个阶段 对于早恋,父母对它要有一个动态的把握,要能够根据早恋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指导和帮助。 第一个阶段是“朦胧期,是性意识和性爱的朦胧期。此时男、女孩子性机能尚未成熟,但已能确认自己的性别角色,对性别差异敏感。男女孩子在一起感到拘束、害羞,往往采取疏远和躲避的态度。而对成年的异性,又表现出过分的亲昵和依恋。有的还表现为:确定目标。开始关注某个异性,默默思念,这一阶段可有眉目传

11、情、暗送秋波等表示。有些中学生的早恋只停滞在这个阶段,成为“单相思。 第二个阶段是“爱慕期。男、女孩子在一起觉得有意思,异性之间互相观察、欣赏的兴趣增加,注意异性的谈话、表情、动作,而且开始注意自己的服饰、举止,想给异性留下好印象。对于异性之间的接触,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在情爱上浮想联翩。然而,对异性之间的好感是泛泛的,没有具体对象。甚至还表现为:有所行动。中学生异性之间写情书、递纸条、赠小礼物等,表示对某一异性的好感。同时可有约会行为,如一起逛公园、看电影、外出旅游等。 第三个阶段是“初恋期。男孩子的性技能都已成熟,对性的体验明显增加,在年龄相近的异性中,发现较喜爱的对象,给予特别的注意与关心,

12、寄予特有的期待。感情上希望多接触、多交往,而理智上又有种种顾虑。有的孩子注意力可能在几个异性身上徘徊。这个阶段,孩子注意自己的外貌和打扮。甚至还表现为:频繁约会。可能公开化,似乎已经确定了“恋爱关系。 第四个阶段是“钟情期。 钟情,就是很专一地倾慕、爱恋某个异性。这个阶段一般发生在孩子上高中的时候,男孩子比女孩子要晚些。此时,往往会出现“痴情男女,他们一旦倾心相爱,便不顾一切。由于涉世未深,对人生没有充分认识,往往陷入其中而难以自拔。一旦受挫,又会意志消沉,产生厌世心理。有的还可能走上放纵自己的道路或者轻生。甚至还表现为发生性关系。虽属少数,但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尤其在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

13、中。因认为自己即将走上社会,已经成人,发生婚前性行为也比普通中学相对多一些。 三、学生早恋的主要误区 误区之一:谨防神经过敏症 在我们国家,封建意识影响极其深远,男女之间的交往要受到各种传统观念的束缚。这种影响也会涉及到学校,男女同学之间关系密切一些,个别人就会认为这是在“早恋。于是,议论纷纷,风言风语。作为班主任应该懂得,这种“神经过敏证往往正是早恋的刺激素和催化剂。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如果遇到粗暴干预和无端猜疑,结果会使他们产生对抗心理,有时甚至会弄假成真。教育者应经常教育学生,男女同学之间如同亲兄妹,完全可以互相帮助,可以建立正常的友谊。 当然,中学生到了一定的年龄,出现爱情的梦想和冲

14、动,这是人性的自然表现。因此,教育者在大力提倡男女同学之间正常交往时,不能放任自流,而应细心观察,明辨事非,正面引导,把中学生早恋消灭在萌芽状态期间。如果出现了这些情况,既不能不闻不问,也不能小题大作。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的个性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有的需进行个别的谈心教育,寓教育于谈心之中;有的只需通过适当形式的“暗示教育;有的那么需要进行悄悄地说理;有的还需要进行个别的有说服力的批评。总之,千万不能“热处理当众训斥,搞得学生抬不起头来。 误区之二:早恋不等于品质恶劣。 把早恋当作洪水猛兽围追堵截只会导致恶性因果循环持续下去,男女分班、分校等措施弊大于利,与之相比,美国对于青少年恋爱的认可和充

15、分引导那么值得借鉴。扼制早恋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受教育,但有否早恋决不是学生有没有资格受教育的尺度。过分苛刻的“道德观给孩子那份对性的纯真、懵懂打上“品质恶劣的标签,为人师者不应当深刻的反思吗? 误区之三:早恋并非一无是处。 说到早恋,有人立刻把它与影响学业联系在一起,但有些孩子正是因为“恋情才摆脱了学业停滞不进的困境,有的还双双成了班上的尖子生。所以,早恋影响学业,但不一定都是使学业想坏的方向开展,有的倒可能成为学习的催化剂。这完全是因人而异的,与早恋本身关系不大。 专家指出:青少年在青春期对爱的渴求、对性的求知欲其实都是正常的,不能把他们正常的生理、心理需求看作“不正常,关键是要看教育者怎样适宜地填补孩子们的情感空白,正确地引导。 误区之四:盲目封杀早恋容易导致同性恋倾向。 心理学家认为,假设一味盲目地封杀早恋,会导致孩子对异性产生恐惧心理。而大多数家长或老师对于早恋问题那么经常是一概的封杀,灌输早恋会对孩子产生多么坏的影响,这都会导致孩子对异性产生恐惧心理,和异性接触时也会产生抵触心理。而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同样是有这种天然的爱的需要,既有爱别人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