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滨湖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646756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锡市滨湖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无锡市滨湖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无锡市滨湖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无锡市滨湖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无锡市滨湖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锡市滨湖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市滨湖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锡市滨湖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0-2025年)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2021年2月目 录第一章 基础条件与形势分析1(一)基础条件1(二)机遇优势3(三)面临挑战3第二章 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5(一)指导思想5(二)基本原则5(三)范围与期限6(四)总体目标6(五)指标体系6第三章 优化生态空间格局11(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落实规划用途管控要求11(二)落实生态空间管控要求,加强生态空间保护力度12(三)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构建区域生态安全空间13第四章 加快经济绿色转型14(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聚焦太湖创新智慧核14(二)实施产业强区战略,打造产业发展引领区17(三)实施全域旅

2、游战略,定位华东休闲旅游圈18(四)实施资源节约战略,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19(五)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循环产业链23第五章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25(一)坚持“协同治理”,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气候变化应对25(二)坚持“三水统筹”,持续改善城乡水环境质量30(三)坚持“吃住安全”,重点强化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33(四)坚持“自然恢复”,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工作35(五)坚持“底线思维”,统筹防范环境风险39第六章 构建和谐生态人居41(一)紧抓提质增效,完善城乡环境基础设施41(二)坚持精细管理,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43(三)提升功能品质,促进城乡人居环境改善45第

3、七章 倡导生态文明生活46(一)推动绿色革命,推广绿色生活方式46(二)统筹城乡布局,完善公共文化设施51(三)健全培育体系,拓展生态教育渠道51(四)普及生态文化,推动特色文化传承53第八章 完善生态制度体系56(一)健全监管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56(二)健全责任体系,完善绿色决策考核机制58(三)健全市场体系,加强环境经济政策调控59(四)健全参与体系,聚力提升全民行动水平61第九章 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措施63(一)强化组织领导63(二)落实制度保障63(三)优化投入体系64(四)健全人才机制65附件 重点工程汇总表66前 言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要求

4、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并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2018年5月,党中央首次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会议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国家首批生态市、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全省“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无锡市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担当践行者和先行者。滨湖区作为无锡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排头兵,是第三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单

5、位,拥有太湖流域最美山水资源禀赋的城市核心功能区,有条件、也有义务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当先锋、做表率。滨湖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最早于2013年启动编制,于2013年12月通过原省环保厅组织的专家评审;2016年,滨湖区启动第一轮规划修编工作,于2016年12月通过原省环保厅组织的专家评审;2018年,滨湖区被命名为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0年10月,滨湖区被命名为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滨湖区政府决定启动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本规划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

6、,按照国家和江苏省有关文件的要求,提出了滨湖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及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生活和生态制度等六大体系的建设任务。第一章 基础条件与形势分析滨湖区近年来综合经济实力增长迅速,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稳步推进,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加速发展时期。由于区位条件特殊,环境压力加大已逐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制约因素。在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新江苏”建设要求下,滨湖区必须抢抓机遇,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滨湖。(一)基础条件滨湖区始终走绿色发展之路,积极落实生态立区方针,稳步有序推动生态文明

7、建设,在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生态创建工作基础良好。滨湖区生态创建成绩斐然。2009年,顺利晋级成为国家级生态区;2011年,被环保部列为全国第三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单位;2018年,被命名为江苏省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0年10月,被命名为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19年,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3个、绿美村庄示范村2个,马山街道古竹社区的上巷村、下巷村和胡埭镇马鞍村的蔡巷村获评市级美丽宜居乡村。生态空间布局划分明确。主体功能区划分方面,河埒街道、荣巷街道、蠡湖街道、蠡园街道属于优化提升区域,雪浪街道(原滨湖街道以外部分)属于适度发展区域,雪浪街道(原滨

8、湖街道部分)、马山街道、胡埭镇属于限制开发区域,辖区内生态红线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为禁止开发区域。生态红线划分方面,辖区包括7个生态空间管控区域,7个国家生态红线区域,总面积435.8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总面积(全域)的76%。生态经济建设稳步推进。宏观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经济总量逐年攀升,2018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0.35亿元,比上年增长7.6%。201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6.14亿元,比上年增长7.2%(2018年比较数据扣除行政区划调出区域的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呈现优化局面,201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0.4:38.1:61.5。区域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9、。大气环境方面,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为76.2%,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这两项重点指标均为全市最优。地表水环境方面,2019年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水质达标率100%、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地下水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10条水环境综合整治河道优类比例全市第一,连续十二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和“两个确保”。生态系统保护持续加强。近年来滨湖区全力推进绿色滨湖建设,城乡生态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7-2019年度,全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均大于60,生态环境状态皆处于良好状态。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持续加大,截至2019年底,辖区内未发生违法采集及猎捕、破坏国家重点

10、保护动植物等行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为100%。生态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生活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区域供水逐步实现全覆盖,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乡镇全覆盖,城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实现全覆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有序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生态文化生活逐年“绿化”。绿色生活方式普及,全力打造“绿色交通”,积极倡导城乡居民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低碳方式出行。积极推广绿色建筑,2019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到100%,绿色采购比例可达到100%,生态文明宣教加强,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重视主流媒体生态环保宣传,绿色创建持续深化。(二)机遇优势自然生态环境本底优越,生态产业化潜力

11、巨大。无锡之美在太湖,太湖绝佳属滨湖,滨湖区地处太湖之滨,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滨湖拥有全市近90%的太湖岸线,辖区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水面率高达64%,远高于省市平均水平,湿地资源丰富,林木覆盖率高达37.31%,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持续保持良好状态,同时环境空气质量全市最优,整治河道优类比例全市第一。良好的生态基础奠定了滨湖区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的主基调,丰富优美的山水资源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吸引投资置业、助力人才引留和带动经济发展的优越软实力。绿色发展水平全市领先,产业生态化基础扎实。滨湖区产业结构较轻,2019年二次产业占比为38.09%,在全市仅高于梁溪区,而且无钢铁、热电、水泥等高污染高排

12、放产业。在经济高质量发展、GDP迈入千亿大关的同时,资源能源节约利用水平实现不断提升,单位GDP能耗绝对值保持全市最低。因此,滨湖区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绿色发展百强区”,持续位列全国前二十、全市第一。“十四五”是中国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之策,滨湖区较好的绿色发展基础,将为下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供良好开局。(三)面临挑战生态管控区域覆盖面广,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滨湖区生态空间管控区域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75%以上,远远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尤其是区域紧邻太湖,境内拥有无锡市近9

13、0%的太湖岸线,自太湖水危机之后,太湖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提高,滨湖区生态环境保护压力重大且会持续存在。与此同时,滨湖区建设用地已基本开发殆尽,为保障区域“十四五”期间经济稳定增长,“退二进三”及工业用地的二次、三次开发工作将成为常态,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严防土地再利用过程中的土壤环境风险,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协调建设用地与生态空间平衡关系,在生态空间“大包围”中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在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的现实。环境质量改善趋势减缓,实现根本好转任重道远。“十三五”期间,滨湖区通过调优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和优化能源结构等实现区域污染物总量大

14、幅削减,环境质量稳步改善,2019年滨湖区环境空气质量全市最优,整治河道优类比例全市第一,但总体上环境质量改善幅度趋缓。相对容易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得到普遍改善,要进一步将生态环境质量从“及格”提升到“良”乃至“优”,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的难度将不断增加,所需付出的边际成本也会越发高昂,对于滨湖区而言将会比其它区域更先到达该阶段。当前,全区产业结构已然较轻,能源结构趋于清洁化,新一轮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于2020年完成,传统的节能减排“大动作”抓手难再有,取而代之的是臭氧与细颗粒物协同管控等硬骨头,因此需要更加科学地治理和精细化地管控,“十四五”期间环境质量改善的难度将愈来愈大。10第二章 指导

15、思想、原则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坚定“生态立区”的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滨湖打造成高品质美丽湖湾区和高质量发展标杆区,成为美丽江苏、美丽无锡的精品样板。(二)基本原则空间引领,分区指导。依据不同区域的空间管制要求,明确产业准入条件和结构调整方向,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实行有差别的环境管理政策,指导区域和行业的科学发展。推动形成开发、保护合理有序的空间布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践行“两山”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推进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加经济社会发展的“含绿量”。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大力推进城乡统筹、社会经济统筹、人与自然统筹及内生与外延统筹,实施城乡区域规划建设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和民生保障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协同共生、城乡共兴和社会均衡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