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心理学理论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6466559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BC心理学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ABC心理学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ABC心理学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ABC心理学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ABC心理学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BC心理学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BC心理学理论(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BC理论是合理情绪治疗( Rational-EmotiveTherapy,简称 RET)的核心, RET是一种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ABC理论是指情绪不是由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ABC来自三个英文词的首字母。在ABC理论中,A 指诱发性事件( Activatingevents ); B 指个 体在 遇到 诱发 事 件 之 后相 应 而 生的 信念( Beliefs ),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C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Consequences)。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 A 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

2、的间接原因;而 B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假如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 B)是非理性信念或者是错误的、不合理的信念,就会导致情绪抑郁、行为异常。人们的抑郁、 痛苦等消极情绪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 就是非理性信念支配下的不合理思考产生的。艾利斯的 ABC理论的三个要件: A、B、C,分别代表诱发事件、主观认知和反应结果, 这三个要件构成一个简单顺畅的逻辑链条。 传统分析直接在 A 与 C 之间建立关联, 而忽略了 B 的作用。而 B 作用的发挥恰是人与一般动物的根本区别所在,即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对 B 的长期忽略, 是一次哲学上的漏洞。

3、物质与意识是一对矛盾, 物质决定意识是本体论基本命题, 物质居于主要地位而意识居于次要地位,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主次地位可以发生转化,亦即,在一定情况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从木材到桌子的过程可以分为两阶段, 第一阶段是由木材(物质)引发出桌子的图示(意识),这一阶段物质决定意识;第二阶段是由桌子的图示(意识)引发出桌子的建造(物质),这一阶段是意识决定物质。可以说, ABC理论就是关注了事物产生的第二阶段。就人的认知而言,这里面存在着两个层面:客观事实与主观认知。客观事实即 ABC理论中的 A,主观认知即ABC理论中的 B,主观认知一定是源于客观事实,但是未必符合客观事实;但是很重要,因为人

4、们的下一步行动就是依靠主观认知而进行的。这一点在历史哲学上体现的尤为突出: 人们相信发生了的历史比真正发生了的历史更为重要。这一点恐怕就是 ABC理论的要义所在。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世间本无物,何处惹尘埃。一切不过是庸人自扰罢了。这句禅诗,或许正是 ABC 理论所试图达到的对人类心灵的劝慰。世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也是ABC理论在学习领域对人的规劝。ABC主要是对问题产生的逻辑描述, 加之情绪调控的手段, 则构成了 ABCDE理论。D即 disputing 驳斥, E 即 effects 新效果。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乐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 反而能将快

5、乐与幸福带给别人。 每人心中都有把 “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情绪调节的 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里斯( A llis )于 20 世纪 50 年代首创的一种情绪调节法,又称 ABC 性格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情绪的产生是一个被称作ABC的过程。 A 是指诱发性事件( Activatingevents ),B 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性事件后产生的信念( Beliefs ),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C 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后果 (Consequence)。通常观点认为是 A 引起了C,而艾利斯则认为 A 是引起 C 的间接原因,更直

6、接的原因是 B。也就是说,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 会引起行为和情绪的不同。 因此,在受到情绪困扰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自己认识的方式来调节情绪, 通过改变对事物的看法, 来达到调节情绪的作用。这种理论认为人的情绪问题是由人的非理性信念造成的, 人的思想往往是造成人情绪的根源。( 1)非理性信念有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 指一个人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 对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 这种想法通常与 “必须”。“应该”、“一定”这类词联系起来。过分概括化: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 由一个人对自己的不合理评价所致。用这种思维方式评价自己,常会引起焦虑或抑郁的情绪,若用于评价他人

7、,则会对他人持不合理评价, 从而导致一味责备他人以及产生敌意、 轻蔑和愤怒等情绪。糟糕至极。 即认为一件自己不愿其发生的事情发生后,必定会非常可怕, 非常糟糕,非常不幸,甚至是灾难性的, 致使自己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而难以自拔。这种信念会导致个体陷入严重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等。( 2)艾里斯提出了 10 种不合理的信念, 认为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常存在于有情绪困扰或适应不良者身上,具体如下:人应该得到生活中所有对自己是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有价值的人应该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任何事物都应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否则会很糟糕。一个人应该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的灾祸。情绪由外界控制,

8、自己无能为力。过去的历史是现在的主宰,过去的影响是无法消除的。任何问题都应该有一个正确、完满的答案, 无法找到正确的答案是不能容忍的事。对有错误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责备和惩罚。逃避困难、挑战与责任要比正视它们容易得多。要有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后盾才行。( 3)默兹比提出的五条区分合理与不合理信念的标准:合理的信念大多是基于一些已知的客观事实; 而不合理的信念则包含更多的主观臆测的成分。合理的信念能使人们保护自己, 努力使自己愉快地生活; 不合理的信念则会产生情绪困扰。合理的信念使人更快达到自己的目标;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合理的信念可使人不介入他人的麻烦;不合理的信念则难于做到这一点。合理的信念使人

9、阻止或很快消除情绪冲突;不合理的信念则会使情绪困扰持续相当长的时间造成不良后果。一)艾利斯ABC理论的基本观点ABC理论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3 。在 ABC理论模式中, A 是指诱发事件( Activatingevents );B 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 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Consequence)。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事件A引起的,即 A 引起 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事件A 只是引起情绪

10、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也就是说人的情绪主要根源于自身的信念以及他对生活情境的评价与解释。因此,在对该理论的应用上,最核心的内容是人必须与不合理的信息进行辩论,找到不合理情绪 B,对不合理的信息提出挑战、分析。一般情况下,人们常会认为是 A 导致了 C,即 AC,把 B 的过程给忽略掉了。其实,按照艾利斯的观点,应该是 A BC,因为情绪是伴随思维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在B 环节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思维造成的。(二)对艾利斯 ABC理论新的理解首先,需要注意的是, 使用语言是人类的特性, 人的思维思维常常是运用

11、内化的语言进行,我们人为情绪障碍是使用内化语言重复不合理信念的结果。 而人们自身的内化语言是通过外化习得获得的, 因此当不良情绪发生时应尽量避免接触于当时情绪色彩一致的文学影视艺术作品,如伤感的音乐、消极的语言文字描述。因为这些语言会对负面情绪起强化作用, 不仅不会使不良情绪消除, 反而会使不良情绪在头脑里巩固。 由此可见,不良情绪的持续实际上就是那些内化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甚至是被巩固加深的不合理思维发生持续作用的结果。其次,一方面因为人的记忆会受到时间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人们本身已形成的比较合理的情绪认知过程 A B C 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其他事物的干扰而遗忘; 另一方面,同样性质的其他

12、A 事件可能随时随地地发生, 甚至是不良情境重复发生, 如看到逝者的照片,走过与过去恋人昔日约会的地方等等, 很多事情都是人们意料之外的, 那么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为了巩固原有合理的认知, ABC 中的 B 过程必须重复才能达到效果。因此,运用艾利斯 ABC理论处理不良情绪, 人们要做的就是与头脑中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挑战、分析,以合理的思维取代不合理的思维,以合理的内部语言取代不合理的内部语言, 以改变认知为主来帮助自己, 这也就为我们构建大学生个体情绪调控系统找到了切入点。四、大学生个体调控系统构建的过程第一步:个体要明白当前的思维方式、 信念是不合理的, 并找出这些不合理事件的发生源,意识到

13、不合理信念与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第二步:个体要明白自己要对产生情绪困惑的不合理情绪负责, 同时自己有能力去改变不合理信念。第三步:列出不合理信念,并逐一分析驳斥,找出不合理情绪的根源,用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 最终达到认知上的改变。 这是个体情绪调控系统最重要的环节,需要比较多的时间精力去思考。甚至,不良情绪还会出现反复、不合理信念随时会卷土重来,新的不合理信念也可能产生。因此个体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这个阶段通常可以借助他人的帮助。第四步:在经过对不合理信念多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改变了不合理的信念。第五步:用新的合理信念来思考问题, 并形成思维的自动化和公式化, 形成调控情绪的条件反射。兵来

14、将挡,水来土掩,一旦不合理的情绪抬头,便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它消除,从而不再影响个体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直至完全康复。纵观这五个步骤, 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 通过接受培训或自学来掌握艾里斯 ABC理论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并不难, 这也为大学生个体调控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可能。五、影响 B 环节形成合理信念的因素在 ABC理论中, B 环节是能否形成合理认知信念的环节,因此也是大学生个体能否成功构建个体情绪调控系统的核心环节, 影响 B 环节形成合理信念的因素主要有:(一)社会大环境因素大学生本身是社会大环境中的一员, 也是校园小社会中的一分子。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15、。 如“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对待分数是 60 分万岁呢还是应该竭尽全力?尊重师长是以请客送礼为主还是要谦虚认真?是否有钱就有一切?交朋友是通过吃喝玩乐来实现还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大学生谈恋爱是两情相悦的寻求真爱还是从众心理, 甚至只是想找个伴” 等等。社会和校园对这些问题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们的价值取向。(二)宿舍小环境因素从刚踏入校园开始, 与大学生个体关系较为密切的人一般都会在同学、 老乡、舍友中产生。而舍友则因宿舍这一特殊的环境使之最有可能成为大学生个体表露情绪,倾诉,寻求帮助的对象。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舍友的帮助方式、 态度积极与否、归因方式、认知水平等对会对寻求帮助者产生重要影响。如对感情问题的开导,积极的有“天涯何处无芳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吵架并不一定是坏事,可以让双方更深入的了解对方”等等。消极的开导有“多花点钱,请客吃饭、送花、下跪求爱”“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