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645502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教学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教学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教学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教学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教学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教学策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化学教学策略之“以不变应万变”-如何应对“轮番轰炸”的新课改秀州中学 李英杰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浙江省高中化学教学也经历了一系列改变。教材从人教版过渡到苏教版,教学模块变化为必修加上选修,教学方式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化学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大大强化,高考命题也有新增18选6等相应变化。我们看到新课改模式下,突出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教学方式也更加多元化,探究式,学案式,互助式等,它对发展学生、提升教师、活跃课堂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看到随之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和问题。为此,我通过对引起广大同行共同关注和焦虑的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异化现象进行了反思与探索,总结出高中化学

2、做为理科基础学科,不管教材改变,课时改变,模式改变等,化学教学中的核心内容,教材体系,学生的学科素养是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延续性的,应对新课改,我们不能一味求新求异,“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策略更能凸显化学学科的核心价值,“万变不离其中”地推进化学新课程改革更加健康地向前。关键词:教学异化 以不变应万变 核心内容 学科素养 万变不离其中浙江省从2006年开始启用苏教版教材,也正式拉开了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序幕,迄今已经历了8年高考,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在看到它对发展学生、提升教师、活跃课堂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看到随之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和问题。通过在这8年时间中,我们定期参加的各种新课程

3、培训,各种教学观摩,名师解读等,我总结了新课改推进中存在的一些教学异化现象1.新课改中异化现象1.1 教材,教辅“1+1”现象普遍教科书是教学的根本,浙江省课改中,化学1和化学2是必修教材,没有分文理倾向之前,所以学生只要学习这两本必修,就能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获取毕业证,但80%以上的学校都要求学生至少人手一册教辅;常用的如步步高,名师一号,教材全解等。约60%的学校借助教辅将化学1和化学2中涉及但不如原人教版教材上深化的知识一并补上。这就形成了表面上实施新课程,操作沿用旧教材的异化现象。1.2 课时增加现象风行浙江省新课改高中化学课程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4个模块;

4、每模块2学分36学时。学生修满6学分,即两个必修模块加一个选修模块即达毕业要求。按要求文科学生学习化学总共不超过108课时。理科高一高二两年总共不超144课时,事实上各学校周课时都远远超过2课时,以嘉兴市本级为例,在高一年级各校安排的化学周课时为35不等,学年总课时为120200之间,高二化学周课时为46不等,学年总课时为160240之间,这样总课时就比新课程规定的至少多出一倍,各校加课时现象普遍,有的甚至非常严重。1.3 课堂失真现象严重我在参加各种新课改培训和教学教研活动中,最大的感受是化学公开课和常态课反差强烈,或者说公开课的失真现象严重。具体表现在公开课场面大,使用的媒体多,教师的假性

5、设问多,学生的伪讨论、伪探究、伪活动多,更为突出的“如果没有探究性实验就不能称之为化学公开课”几乎成了潜规则。而“推门听课”等常态课,呈现的却是另一番课堂实录:应该是学生操作的探究性实验虽然学校有条件做,却被简化成了教师演示实验或验证性实验,有的教师可以做的演示实验却又被简化成了教师说实验、画实验或学生读实验;有的教师想用探究性教学方式却又显得方法生硬,显得画蛇添足;更多的则一讲到底,授课方式却又还原到了课改前的“满堂灌”的陈式。1.4 学科素养评价缺失新课改中的化学课程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但实际操作中,许多学校并没有形成校本化的化学学科素养评价操作体系,以纸笔测试完全代

6、替化学学科素养评价是一种普遍现象,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程度、合作学习、活动表现、实验探究等并没有客观的、过程性的记录和评价。即使是纸笔测试大多还是月考、期中考等阶段性测试,实行模块测试的很少。另据我了解,在嘉兴市区有约七成的学校在电子学籍中模块学分录入时直接采用期中和期末成绩作为模块成绩。小结新课改带来的在具体教学中的改变:苏教版教材教模块增多,内容总量与人教版差异不大;课时数官方要求减少,民间课时量剧增;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但有华而不实之嫌;教学评价表面多样化,实则逃脱不了学业水平考试,尤其高考的指挥棒。在向权威的专家请教和与众多一线教学的同行交流后,我一直在反思,化学做为理科中的基础学科,

7、是否也有一些“万变不离其中”的本质存在,我们在积极推进新课程新理念的浪潮中,是否也有“以不变应万变”的一些策略呢?答案是肯定的。2.新课改下不变的主体和主导 2.1教材的核心内容未变 化学主要研究: (1)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性能与组成、结构的关系; (2)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以及伴随这些变化的效应。 化学这个传统的学科是总管物质在原子、分子层次上变化的学科。因此,“物质”、“结构”、“反应(变化)”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知识内容。在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中“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三个一级主题以及选修模块中“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

8、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三个模块都直接反映了化学科学中的“物质”、“结构”、“反应”三大核心内容对于高中学生的学习要求。参见下表:化学核心知识物质结构反应一级主题或课程模块必修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由上表可清楚地看出各模块之间的关系:选修模块是对必修模块中相应主题的扩展、延伸及深化。从浙江省采用苏教版教材以来,经过几轮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苏教版教材核心内容跟人教版是一致的,只不过是教材编写的着眼点不同,体现在: 1、将核心知识“溶于”生产、生活实际再“结晶”出来,使学生认识真实的化学2、重视化学核心知识在发展基本观念方面的

9、的主导作用3、重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将核心知识融于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教育相融合。2.2学科素养基本要求未变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一定的科学知识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完善所需要的基本品质和能力,科学素养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而中学化学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广,利于多层次、多渠道地实施“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介绍生活中的化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经常渗透化学前沿知识,充实学生的科学知识;还要重视化学史实,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注意引导学生

10、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网络等获取信息,逐步形成终身学习能力。2.3教学的常规模式未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六种基本模式。其中包括:(1)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 自学辅导”模式。在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的体系中,共介绍了碱金属族、卤族、氧族、碳族、氮族五个主族及镁、铝、铁三种典型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学中把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 结构性质制取用途”的主线。(2)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应用和形成“了 提出问题-理论假设-论证”“的 发现学习”模式。在高中基本理论知识的体系中,共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理论、物质结构理论、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胶体和电解质溶液理论、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化学理论。(

11、3)学习有机化学知识,应用和形成“了 结构性质制取用途”以点带面的“ 知识迁移”模式。在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的体系中,从烃延伸到烃的衍生物,再延伸到糖类、脂肪、蛋白质、合成材料。把握以点带面,从具体物质延伸到一类物质的教学思路。(4)实验课中,应用和形成了以实验为中心开放式“的 问题探究”模式。化学实验具有实践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特征,以实验来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循着“ 捕捉问题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分析结果”的过程去学习知识、发现知识。(5)习题课中,应用和形成了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的 范例教学”模式。联想是拓展思维

12、、培养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的好方法,是创造之母。在习题课教学中,通过典型的例题剖析讲解,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通过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形“成 巧解“”、 妙解”,达到精讲精练的目的,培养思维的敏捷性。(6)单元复习中,应用和形成了最优化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在单元复习中,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帮助学生梳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我们构建了知“识 五大模块”:知识网络、知识体系、知识巩固、知识迁移、知识探究。指导学生通过复习最终达到:分散知识系统化,系统知识规律化,基本技能综合化,基本方法效率化。3.万变不离其中的教学策略3.1新课改下高中化学的几个特点:(1)概念抽象,理论性加强:(2)进度

13、加快,教学内容出现明显的错层和断层(3)由点到面,需抓典型,带一族 (4)教学要注重“知识内容”的衔接,更要关注“学习能力”、“化学思想”的培养。3.2基本的教学策略与学习方法指导(1)“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习化学的最基本方法。高中化学具有“繁,难,乱”的特点,这实际上就反映了化学科知识点既多又分散,且有大量的知识需要记忆。因此,与数学、物理相比较,“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习化学的最基本方法,有人说,离开了“记忆”去学习化学将会使你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笑话。(2)化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且能加深我们

14、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实验观察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方法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条件之一。同学们要注意克服把观察实验停留在好奇好玩的兴趣中,要明确“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在老师指导下有步骤、有目的地去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客观分析实验得到科学结论,这也是目前新课程高考中主要考查的能力方法。在化学课堂上,更要以实验引领自己的学习,敢于亲自实践和设计实验,充分体会探究和创造过程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成就,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3)认真研究“三考”,基础主干知识要抓牢。清华大学校长也曾对他的学生说过,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所以呢,对高中化学的学习,不仅是教师,同学们也

15、需要认真研究“三考”,何为三考呢?也就是把握命题方向的指考纲、考点和考题。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少走弯路,减轻不必要的学习负担。(4)学习方法中的禁忌学习其实就是“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化学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达尔文也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中学化学学法体系应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方法。如:观察、实验、预习、听课、作笔记、思考、作业、考试的方法等;二是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如分析法、比较法、分类法、类比法、归纳法、守恒法、计算法等一般科学方法;三是学生记忆的方法,包括如何选择合乎自身学习特

16、点的记忆方法、作笔记的速记方法等;四是学生运用知识处理化学问题的方法,也就是高考对同学们的终极考查目标如何学以致用的问题! 化学是高中阶段一门典型的理科学科,从化学作为独立的学科诞生,发展,从国外引入;化学教材从最早的翻译外国文献到整合改编到自创自编;再从高中阶段全国统一教材,统一命题到各个省份自行命题,自行编写教材。高中化学的教学经历了许多的变化和改革。但化学学科的主体框架,主干知识,分类模块,基础实验等是始终有一致性和延续性的,高中阶段毕竟才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延伸,还是最基础的教育。我们还要从基本的元素符号,分子式,元素周期表等概念入手,让学生了解化学;要让学生从基本的阅读归纳,演绎推理,框架整理,基础运算等大量的演练,培养化学的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