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技法精讲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645071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词鉴赏技法精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技法精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技法精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技法精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技法精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词鉴赏技法精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词鉴赏技法精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古诗词鉴赏技法精讲观几年以来的语文中考试题,诗词鉴赏是一个重要的考查点,也是学生容易丢分的题型之一,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很好的把握考试目标、答题方法、答题技巧。下面我就谈谈我对中考诗词鉴赏题的一些认识。一、要认识中考的课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79年级)的目标要求是:1.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2.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二、分析常见的考点分析

2、这几年来的诗歌鉴赏试题,我们发现,以下是诗词鉴赏的常见考点:1、领悟作者在诗词中的情感诗词是最适合抒情的一种体裁,因而理解一首诗词的思想情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那么,我们怎样把握诗词的情感呢?一要知人论“诗,在平时多注意了解诗人的身世经历;二要借助诗歌的意象去领悟;三要注意题后的注释和题干的提示。如江西考杜甫的?旅夜书怀?,设题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我们结合试题后面的注释“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成都草堂,乘舟而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以及平时对杜甫“一生多难的身世的了解,再加上诗中“独、“老、“病、“沙鸥等意象,得出“全诗抒发了诗人孤独凄凉、失意等)的情怀就不是很难的事了。又

3、如云南省2007年的中考题第10题:阅读“【隋】江总?长安九日诗?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土篱下菊,今日几花开。其题设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诗歌的内容,诗的前两句写自己虽己随着雁离开了家乡,但心却在追逐家乡的云,说明自己的心还牵挂着家乡;诗的后两句写自己想到故土家园中的菊花又开了几朵,外表诗挂念家乡的菊花,实际上是借此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因此,这首诗也就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2、明白这首诗或词究竟写了些什么?概括其要点怎样概括内容要点呢? 一要学会寻找“诗眼;二要分析层次关系;三要认真审读题目。如山东青岛考题,范仲淹的?渔家傲?,设题为:

4、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片写,下片写,笔力雄健,感情浓郁。通过分析上阕可以发现,“异字便是“词眼,如再追问一句,什么“异 ?边塞之秋色也。阅读下片亦可发现,下片从上片的写景转到写人了,也追问一句,写人的什么?边塞将士的浓郁思乡之情也。上下片的层次关系是先写景后抒情。3、描绘诗词中的精彩画面古典诗词都是用极少的语言去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因而含蓄便是古典诗词的重要特色,而今人对古诗词的解读,又必须把那种悠悠不尽之意复原出来,才能领悟其精妙,所以通过再造想像去描绘古诗词中的画面便是很流行的考题了,怎样描绘画面呢? 一要激发想象,二要生动表达。在平常的阅读活动中,我们要教会学生运用自己的

5、想像去欣赏、品味每一首诗词,有意识地调动激发自己的想像。如欣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们必须闭上眼睛,想像出这样一幅图画:浩瀚的戈壁滩上,烽烟孤直上升;奔腾的黄河之上,一轮夕阳悬挂。4、谈读了诗词后的感受或启发读一首好诗,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时的美感和享受,更为重要的是要获得一种人生的启示,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古典诗词所具有的这种教化功能,也是命题者常常举起的一面大旗。如:浙江金华考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设题为: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答复这类试题的关键是先读后感。如诗中“不畏和“最高层是产生感受的关键性词语。据此,悟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或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

6、)的哲理也不是很难的事了。5、对名句的鉴赏这是难度较高的一种题型,但命题人对她却十分青睐。解答这种题目的关键是我们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一是写景方法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结合等),二是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等),三是词语锤炼。然后说出其妙处或表达效果即可。如江苏盐城考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设题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简短赏析。我们就可以这样答复: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角度一)。也可以这样答复: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

7、应,十分工整角度二)。还可以这样答复: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角度三)。总之,中考诗词鉴赏题,只要掌握了诗词的知识点和懂得诗词鉴赏的技巧,要拿到高分也不是难事。如何做诗歌鉴赏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了解?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考纲?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作为鉴赏材料的古代诗歌包括词、曲)是浅易的而不是艰深的、晦涩的、争议大而莫衷一是的;它不会有太多的典故有,也是中学教材中出

8、现过的),对背景材料也不会作过多的了解;它篇幅短小,诗当是绝句或律诗,词当是在中调以下,曲当是小令;它应当是文质皆美的、脍炙人口的或蕴含哲理的;鉴赏的重点是形象、语言、技巧和思想。命题的方式一般是23个小题。题型可能会有以下几类:一类是对诗歌内容的认知。包括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如2002年考试题有“此夜曲中闻折柳中的“折柳寓含的意义,又如“王杨卢骆当时体中的“王杨卢骆指哪四个人,“当时体怎样讲,等等;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辛弃疾?清平乐?“茅檐低小写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包括对诗歌主旨的认知,如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什么主题;还包括对诗歌风格豪放、婉约)等、感情情基调清幽、闲适、愤懑、惆怅)等的认

9、知。另外一类是对所给的诗写一段鉴赏文字,它要求考生对诗歌的表现形式即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进行鉴赏评价,也可以要求对内容进行评价,字数在100字左右。还的一类是给两首写作内容相近的诗,要求比较它们的优劣。2002年考题就是把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畅当的?登鹳雀楼?进行比较,说说王诗比畅诗更胜一筹的原因。当然具体的题型可能有些小的变化,但大的方面却是不会变的。其次谈谈做诗歌鉴别题的一般操作过程。1、仔细审读题干,明确命题指向鉴赏诗歌难免“见仁见智,考生可以凭借自己的理解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这既符合阅读文学作品的规律,又表达了创新教育的要求;但中考作为选择性考试又的自身的特点,定会对题目作必要的限

10、制。因此审题一定要细,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对诗歌某一方面设问,还是对诗歌综合要求进行整体鉴赏评价? 2002年中考卷就只对李白的绝句中的“折柳设问,而北京卷那么要求对王之涣和畅当的两首同题诗?登鹳雀楼?作整体比较,说明王诗更胜一筹的原因。所以在答题时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作答,不能粗心大意,答非所问。2、把握诗歌主旨,选准赏析目标作为中考试题的诗歌不会太艰深,不会让许多考生都读不懂(同学们要注意的倒是另一种倾向,人为拔高,开掘微言大义,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且所选材料内涵一定较为丰富,呈多角度、多侧面的特点,能给考生提供一定自由发挥的空间。作题时应在根本把握主旨的根底上迅速确定你的赏析点。赏析诗歌可

11、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入手。就思想内容而言,一般可从以下8方面确定赏析点:(1)爱国主义,对抗异族入侵; 谴责暴君暴政;谴责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关心、同情民族疾苦;表现作者自身的高尚情操;对亲情、友情、爱情的讴歌; 热爱自然、讴歌大好河山; 蕴含哲理,启迪人生。从形式语言、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的赏析那么可以着重从以下8方面考虑确定赏析点: 诗中有画色彩搭配、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上下错落等); 情景交融以景写情、以情写景、情为景生、景为情染等);比照映衬以静衬动、以动衬静、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巧用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夸张、比照、象征等);(5)形象鲜明这形象既指作品中所描述的形象

12、,也指从诗人自身的形象); 含蓄蕴藉,意在言外; 语言特点清新、淡雅、明快、含蓄、绚丽、热烈、凝重、沉郁等);创作风格1豪放、婉约,田园诗、边塞诗,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3、咀嚼推敲作品,着力分析评价同学们在做诗歌鉴赏题时最易犯的毛病有二:一是泛泛而论,架空分析;一是逐句解释或翻译,不作具体中肯的评析。这都是明显违背诗歌鉴赏要求的。因此,必须在“这首诗好在哪里 “为什么好上作文章。执柯伐柯,其那么不远。日积月累,鉴赏能力定会提高。4、精心组织语言,通达准确标准诗歌鉴赏由客观性选择题变成主观性表述题,对考生语言能力无疑有了更高的要求。诗歌的语言是精练形象的,鉴赏诗歌的文字如果干瘪无味,必然会拒

13、人于千里之外,所以应当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富有文采。而语言表达能力绝非一日之功,所以须在平时多揣摩、常借鉴、勤动笔。在写诗歌鉴赏文字的时候掌握平时语文学习中遇到过的一些套语也有一定帮助。比方“登山那么情满于山,观海那么意溢于海。 “一切景语皆情语。 “着一 X字境界全出。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虚实相生、动静结合。 “情景交融 “首尾照应“铺垫映衬 “卒章显志等等。要强调的是,这些文字评论中常用的话并非随处可用的万用灵膏,只有使用恰当才有效果,如果生搬硬套,就南其辕而北其辙了。最后再说一说做诗歌鉴赏题的一些根本方法,供同学们借鉴使用。一)知人论世,注重背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14、,“诗言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尽管用作高考鉴赏材料的诗歌对背景材料不会有太多的要求,但对一些中学生必须了解的著名诗人和他所生活的时代那么不能不了解。比方,杜甫是一个爱国忧民的诗人,他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正值安史之乱;陆游、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是著名的爱国诗人;王维、孟浩然是著名的唐代田园诗人等。如果出现一些同学们不了解而在鉴赏时必然涉及的背景资料,就一定会有注释,在阅览时不能忽略。如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如果不了解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叛军进入长安之后,“国破 “烽火的含义,“感什么“时,“恨什么“别都难

15、以落实,对全诗的主旨就更难把握了。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第一、诗歌的形象:1、诗歌的形象表现为对意象、意境、象征和隐喻等的解读。2、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3、意象:诗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构建形象的主要因素。4、意境:诗人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完美融合的产物。第二、诗歌的语言1、语音上:音乐之美。2、语义上:精炼、形象、情意之美。3、语法上:语序颠倒,词语错位,语句跳跃、成分省略等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4、语言风格和意义性: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深沉委婉、热情奔放、直朴清纯、典雅特殊义)文丽、轻灵飘逸;表层义、深层义(语境义、第三、诗歌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虚实相生、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欲扬先抑、照1、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应、象征、衬托、比兴、联想和想象。修辞方法及典故。画龙点睛。怀古咏史、即事感怀。2、表达、描写、说明、议论、抒情、3、直接抒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