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组合练5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6450686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组合练5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组合练5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组合练5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组合练5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组合练5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组合练5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组合练5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练习5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这是延续两百年的苏州虎丘的戏曲大会,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大多是以昆曲剧目中的段落为主。根据明代文人的记载,每年中秋那天,苏州城万人空巷,人们浩浩荡荡地来到虎丘,外地唱曲家也纷至沓来。先是万众齐唱,比出优胜者数十人,再唱再比,优胜者渐次减少,最后在一片宁静中一位水平最高的演唱者登场,“声出如丝,穿云裂石,听者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张岱陶庵梦忆)无独有偶,清代李渔也记述过这种曲会,说赛曲过程中万众极其投入,声声喝彩把演唱者的情绪激扬得无以复加:“一赞一回好,一字一声血,几令善歌人,唱杀虎丘月。

2、”(李渔虎丘千人石上听曲)在这种曲会中也演戏,但主要是唱曲,可见当时吴地全民对于昆曲剧目的熟悉程度。所谓全民,按张岱的记载包括“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伎戏婆、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奚僮走空之辈”,他们不仅是昆曲演唱的欣赏者,而且也是昆曲演唱的投入者。()。总之,这种普及到社会每个角落的全民性活动又是当时昆剧艺术的最高评判场所。铺天盖地般的全民性痴迷形成了昆曲艺术生存的浓烈氛围,中国戏曲史上没有另一种戏曲唱腔范型具有过如此深广的社会渗透力。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D)A这是延续两百年的苏州虎丘的戏曲大会,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多以

3、昆曲剧目中的段落为主。B这是延续两百年的苏州虎丘的戏曲大会,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大多是昆曲剧目中的段落。C这是苏州虎丘延续了两百年的戏曲大会,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多以昆曲剧目中的段落为主。D这是苏州虎丘延续了两百年的戏曲大会,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大多是昆曲剧目中的段落。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画线句子“这是延续两百年的苏州虎丘的戏曲大会,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大多是以昆曲剧目中的段落为主”主要有两处错误:一是语序不当,“延续两百年的”应该放到“苏州虎丘

4、”之后,排除A、B。二是结构混乱,“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大多是以昆曲剧目中的段落为主”中“大多是”和“以为主”两种句式杂糅,保留一种即可。比较C、D两项,C项中“多以昆曲剧目中的段落为主”不如D项中“曲子大多是昆曲剧目中的段落”更突出曲子的特点,故选D。2文中加点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D)A BC 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与后文的“人们浩浩荡荡地来到虎丘”不吻合,使用错误

5、。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文中修饰的是“外地唱曲家”,使用正确。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文中形容声音,使用正确。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不是只有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文本褒贬误用,使用错误。无以复加:不可能再增加,指某事在程度上达到了极点。多作贬义,文中形容的是“演唱者的情绪”,褒贬误用,使用错误。铺天盖地:形容来势猛,声势大,到处都是。与后文的“全民性”相吻合,使用正确。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C)A想要在昆曲界获得地位,虎丘曲会对一个演员很重要B足够的地位会被昆曲界给予在虎丘曲会上亮过相的演员C没有在虎丘山曲

6、会上亮过相的演员很难在昆曲界取得地位D演员在虎丘会上的亮相,他被昆曲界给予了足够的地位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苏州虎丘戏曲大会的重要性,根据文中“他们不仅是昆曲演唱的欣赏者,而且也是昆曲演唱的投入者”,所以后文接着的主语应该还是“昆曲演唱者”,A项的主语是“虎丘曲会”,B项的主语是“足够的地位”,这两项的主语不符,排除。比较C、D两项,根据后文“总之,这种普及到社会每个角落的全民性活动又是当时昆剧艺术的最高评判场所”这句总结性的句子可知,前面这句话也是

7、对虎丘山曲会的重要性的总结,D项强调的是“演员”的亮相,不符合文意,排除。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有些人一直认为,_,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吃素的结果并不那么美好。更坏的消息是,_,比如最普通的素食大豆,其中含有大豆低聚糖,它的甜度是蔗糖的70%。纯素食很大程度上依赖大豆或者奶制品提供营养,这些食物只要吃很少就能获得足够的热量,但只吃一点食物并不会使人产生饱食感,_,人自然就容易发胖。答:素食是一种健康的饮食很多素食中的糖分含量都很高所以不知不觉摄入就超量了解析:处,从后文转折关系可以推知,此处应是强调素食是

8、一种很好的饮食。处,从后文提到的大豆低聚糖的甜度是蔗糖的70%可以推知,此处是说素食的糖分含量高。处,由前文“只吃一点食物并不会使人产生饱食感”和后文“人自然就容易发胖”可以推知,此处是强调发胖的原因吃了很多的素食。5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要超过25个字。(5分)抽样调查是根据部分实际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标志总量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以代表总体,推断总体。与其他调查一样,抽样调查也会遇到调查的误差和偏误问题。当然,抽样调查可以通过抽样设计,通过计算并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把代表性

9、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答:抽样调查的定义、原理、不足及解决办法。(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写自己在被人“替余以蕙”又“申之以揽茝”时,发出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呐喊,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理想和高尚情操的追求与坚持。(2)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呼尔而与之”,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蹴尔而与之”,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3)李煜的词虞美人中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将抽象的愁思形象化,比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更夸张

10、。三、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与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

11、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

12、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

13、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

14、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选自光明日报)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A程端礼、徐与乔、周永年的读书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演化来的。B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的读书方法。C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D文章论述的各种读书方法都烙印着儒学的特色,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解析:B项,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是读书的意义。C项,王

15、国维“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这个说法是针对“诗人的创作”,并不直指读书法。D项,以偏概全,太绝对。“学而时习之”这一读书法与孟子提出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不一致。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法的结论。B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思辨色彩。C文章每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方法,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D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有理有据。解析:“按照历史发展顺序”理解错误。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B读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值得倡导。C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并经世致用的必要性,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D文章探讨的传统读书方法,在现代社会看来虽有积极的参考性和指导价值,但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对待。解析:文章只是反复阐释了读书应使人“学以成人”并“经世致用”这一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