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2章《有理数》第19课时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6446785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2章《有理数》第19课时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2章《有理数》第19课时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2章《有理数》第19课时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2章《有理数》第19课时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2章《有理数》第19课时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9课时: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按有理数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3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难点:准确地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目标: 1计算:(1)(2)+(3); (2)7(12); (3);+; (4)17(32); (5)252;(6)(2)3;(7) 23; (8) 021; (9) (4)2; (10) 32; (11) (2)4; (12) 10027;(13) (1)101; (14) 1; (15) 1(2); (16)7+36

2、; (17) (3)(8)25。2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理数的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学习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2、能够熟练地按有理数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二、自学指导(课件出示)认真阅读教科书第6162页,牢记有理数运算顺序。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独立认真看书。四、引导更正,指导运用1观察:下面的算式里有哪几种运算? 35022()1。这个算式里,含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多种运算,称为有理数的

3、混合运算。2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规定如下: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 注意: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今后将会学到)叫做第三级运算。可以应用运算律,适当改变运算顺序,使运算简便。 3试一试:指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 ; ; ; ; 。 4例题:例1:计算:解:原式=。这里要注意三点:小括号先算;进行分数的乘除运算,一般要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把除法转化为乘法;同级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这一点十分重要。例2:计算:分析:揭示思路:本例按常规运

4、算顺序,应先算小括号里的减法,运算较繁,观察算式中的数字特征,可发现首尾两数互为倒数,根据这一迹像,抓住算式的结构特点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利用运算定律,适当改变运算顺序,可得如下新颖解法:解原式=83=5由上运算可知,把原算式根据运算法则统一为乘法,又把括号里的数字为一个数,再次运用乘法交换律,利用倒数关系,使问题进一步简化,最后又根据数学特征,运用乘法分配律,顺利达到目的,本例在求解过程中,不断创新,寻求新的解法,这样既把所学知识用活,用巧,又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必须有这种学习精神,才能在素质教育的大道上不断进取!五、课堂练习(1)想一想:2(2)与22有什么不同?2(23)与223有什么不同?(2)试一试:计算:。(3)计算:、。六、课后小结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规律: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按顺序运算;3若有括号,先小再中最后大,依次计算。七、作业1、课本:P63:1,2,3。 2、课本:P65:习题1。八、课后反思: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