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8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6444801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8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8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8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8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8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农村改革的原因;知道农村改革的措施以及措施的内容、特点、最早实行的地区和意义;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中心环节及作用等内容;掌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2、过程与方法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伟大的理论来自伟大的实践,伟大的实践反过来指导伟大的理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二

2、、重点难点1、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2、难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颂扬了两位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你指导他们分别是谁吗?后一位是怎样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呢?大家指导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先从哪里开始的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推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二)讲授新课(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改革的背景史料1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

3、,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史料2 上联:过年只有二升米下联: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教师:出现上述史料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农村原有的体制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支配权、经营权,“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平均分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村、农业发展缓慢,减缓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史料1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该“生死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

4、的一个重要开始。史料2 当时中央的方针是:“群众既然搞起了包产到户,不要硬去扭转,与群众对立,搞的既没有社会主义积极性,又没有个体积极性,生产反而下降。”中央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积极性,保护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十分正确的,在客观上支持了包产到户的发展。到1980年11月初,全国有15%的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到1981年,中央对包干到户也作出了明确地肯定。史料3 到1982年,中央的态度更明确了。中央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在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越来越成为主要形式,看来今后它还要发展,它将从局部地区发展到几乎所有先进地区,不要再堵它了。”截至1982年,全

5、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教师: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学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把农村的土地承包给各家各户。教师:最先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是哪里?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怎样的效果?学生1:安徽凤阳小岗村。学生2: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学生3: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获得大丰收。教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推广开来的?学生: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广,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教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取得了什么效果?学生

6、: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3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史料 乡镇企业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农业改革之后出现的一件大事。它在城市经济从计划向市场转轨之前和转轨初期,率先靠市场机制实现了产业发展,并推动经济进入高速增长轨道。它在城市化发展步入正轨之前,率先打开了一条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改善资源配置状况的通道。教师:农村乡镇企业如何发展起来的?学生: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史料1 (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欢迎我的是5

7、3分请调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张瑞敏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史料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史料3 城市改革还只是初步的,城市经济体制中严重妨碍生产力发展的种种弊端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只有坚决地系统地进行改革,城市经济才能兴旺繁荣,才能适应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需要,真正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教师:城市改革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

8、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教师:城市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1)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教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学生:增强企业活力。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史料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体制,也是中外经济学经典中从来没有的一个概念。因此,从理论上说,这是我们党的一次真正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

9、光辉典范。从实践上说,这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次真正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一个伟大创举。史料2 在党的十四大报告正式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以后,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基于当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设计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教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什么时间?学生:1992年,中共十四大。教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什么作用?学生: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

10、增强。课堂小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使企业获得经营自主权,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并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见,改革使城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使强国之路,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板书设计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2发展:1983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3. 目的和特点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 主要内容2. 中心环节3. 作用三、社会主义市场

11、经济体制1提出: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完善2意义: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教学反思 以歌曲导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进入学习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分析材料,结合课本,理解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原因和目的,从而突破难点。利用图表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依据史实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从而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需要。从学生的认知背景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将理论问题具体化理解,全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

12、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和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提高课堂效率。作业设计1. 对联折射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反映改革开放之后情况的是(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2. 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这些信息说明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可能是(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 下图是“大包干纪念馆开馆仪式”。这个纪念馆应该建在首先实行分田到户的( )A.北京 B.深圳 C.安徽凤阳小岗村 D.上海4. 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实行自由资本主义政策 C.加强国家就经济的干预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