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6440212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阐述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阐述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阐述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阐述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阐述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阐述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效用,即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是由物品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自然属性决定的,一种物品往往具有多种多样的自然属性,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这种多方面的使用价值往往是随着人们的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被发现和加以利用的。使用价值是商品必须具备的一个首要因素,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没人需要它,不能成为商品。但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为了满足别人需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使用价值。政治经济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着眼点不在于使用价值本身,而在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

2、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交换价值,即它能够用于交换别的商品并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不同商品之所以能够相互比较,并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是由于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中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商品的二因素,从表面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本质上则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处在一种既相矛盾又相统一的关系中。一方面,使用价值和价值共存于一个统一体(商品)中,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商品。

3、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价值的物品有使用价值,但这只是普通的使用物品,而不是商品。另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对立的,相互排斥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使用价值,而是为了价值,但要取得价值就必须生产使用价值;而且必须把生产出来的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卖出去,才能从购买者那里实现商品的价值。从购买者来说,他所需要的则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但要想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相应的价值。买卖双方都不能同进既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又获得商品的价值。由于商品内部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所以一切商品都必须参加交换过程,只有通过交换把商品卖出去才能使商品的生产者

4、实现商品的价值,使消费者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从而解决存在于商品的内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在商品的二因素中,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论什么社会,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不反映人们的生产关系,不随社会形态变化而变化。价值则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人们按价值相互交换商品,实质上是相互交换自己的劳动,所以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有用的具体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出不同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另一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又是抽象的人类劳动,即撇开了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

5、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因素的决定条件。理解抽象劳动和理解价值紧密相关,重要的是把握信它们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1、人民群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要素劳动者。劳动者是最活跃、最主要的生产力,他们是生产资料的发动者、使用者、控制者、推动者。其次,人民群众能不断地创造和改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变了,整个生产力会变、生产力变了引起上层

6、建筑的变化,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这里说的人民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应当也包括管理者。再次,由于作为劳动者的人民群众使用工具,从而生产出供人们吃、喝、住、穿、用的物质生活资料,有了这些物质生活资料人们才能从事政治、科学和其他精神活动。总之,人民群众既是生产力中的要素,又是劳动工具和物质生活资料的创造者。生产工具是历史的基因,创造了工具也就是创造了历史。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说物质财富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这大家比较容易接受,说精神财富也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有些人可能会摇头。他们说精神财富不是知识分子,思想家、科学家们创造的吗,怎么成了人民群众?我们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

7、富的创造者,其含义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理解:首先,人民群众的生产经验和生活是精神产品的源泉。精神财富中的科学是在总结生产经验基础上产生的。科学家是科学知识理论的直接发现者,但其源泉仍在群众的生产经验中。中国古代的本草纲目、民齐要术、农政全书等都是在总结生产、生活经验中形成的。精神财富中的文学艺术也是以群众的生活为源泉的,所以,文学家、艺术家要经常到群众中去采风、充电。其次,知识分子、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本身也属于人民群众范畴。说人民群众创造精神财富包含他们在内。再次,普通劳动群众直接创造精神财富。毕升、李时珍、瓦特(发明蒸气机)、法拉弟(电磁学家)、狄慈根、罗蒙诺索夫、高尔基等,都来自社会下层,

8、有的就是体力劳动者。基于以上三点我们说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法学界近年来对民间法开始关注,民间法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就是人民群众在自己的生产和交往中自生自发的产生的。哈耶克关于法律是自生自发地产生的理论证明了人民群众创造精神的原理。大家都知道哈耶克的理论是最为人关注的理论,却不知此理论是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原理的引伸而已。3、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社会发展可分为量变时期和质变时期。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主要表现的是人民群众在社会量变时期的作用,在社会质变时期,人民群众的作用表现在能使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使社会发生质变。因为统治阶级虽然可以搞一些具体社会体制的变革,但要让统治阶级自己去推翻社会的根本制度那是不可能的,因此,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必须依赖人民群众。作为新生产力主体和代表者的人民群众有愿望、有力量推翻旧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人民群众这一改变社会制度的作用根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因而带有必然性。金海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