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计划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6419887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计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筹划 为优化我校教师师资队伍,充足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增进青年教师迅速、健康成长。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持续、健康发展,我校实行教师之间帮扶的措施,拟定一对一的老教师带青年教师、以优促新、互学共进的帮扶制度。 一、帮扶对象:宋翠翠教师 对象分析:宋翠翠教师是参与工作将近一年的新教师,对工作布满热情,并且是一位责任心强,积极上进,虚心好学的布满激情的教师。但是,由于宋教师工作经验不够丰富,需要协助她迅速成长。 二、帮扶形式: “一对一”结对帮扶形式。 三、帮扶期限: 一学期 四、工作目的 .努力克服教育教学中的低效行为。 2迅速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和教育综合能力。

2、 3.在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自我反思的实践共同成长。 五、发展目的: 在一学期的帮扶中,我但愿能达到如下的总体目的:让这位教师在学科专业知识有较大的提高,结合她从教成功经验,能把语文课堂“活”起来;教研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通过自己的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与这位教师进行备课,尽快熟悉教材的编写意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做到上课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及时对教学进行反思。2.每学期上一节校内公开课。3着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措施,能较好的驾驭课堂,让课堂“活”起来,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 学习有关理论书籍,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六、帮扶措施: 1.积极参与多种教研

3、活动,及时做好笔记,写好心得。 坚持每周与教师进行交流,理解其教学动态,及时排忧解难,解决教学困惑。 3.听课:我和宋教师建立一种不定期的互相听课的制度。宋教师可随时到我的课堂听课,理解我对教材的解决和对课堂教学的组织;我也会随堂听宋教师的课,理解其最真实的课堂行为,发现其课堂教学的优劣所在。 4.评课:每一次听课,随时也许是随机评课。我们会从教学设计、教法、课堂组织、教学用语等多方面进行共同探讨,坦诚相待,畅所欲言。通过说课议课,力求让宋教师学会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启发学生思维,鼓励质疑,如何突破课堂重点和难点,如何调节课堂氛围和节奏。 5课后反思:规定宋教师养成每次课后写反思的习惯。课后反思

4、要坚持,主张一使用为原则,不搞形式化;要从实际出发,哪怕写一句话也行,要善于从教学现象中研究其本质,有效地研究有效的教学措施。 总之,但愿通过一学期两个人的共同努力,可以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为我校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奉献。通过这次活动,让年轻教师在教学中总结经验,时时自评,提高教学水平。 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一晃一学期的工作已悄然结束。本学期我有幸与青年教师宋翠翠结成了帮扶对子,我深知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压力与责任。于是,我把压力化作动力,认真做好每项工作,不辜负校领导、同事对我的厚望。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我深知“一棵树不成林”的道理。我不仅严格规定自己,更与积极

5、肯干的宋教师携手合伙,互相学习,从提高自身素质出发,坚持教、学、研、用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交流,双方的教育教学工作、平常学习都起到了增进作用,双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一、提高结识统一思想 确立帮带关系后,我们一方面从思想上结识到帮带结成对子的重要意义: 1、这种互帮互助、共同窗习的结对子,是充足发挥老干教师辐射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 、是对老教师不断再学习不断提高的一种监督和督促的有效方式。 3、是迅速提高年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措施。 4、是校际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重要方式。 5、是提高我校整体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措施。 二、达到共识 确立目的 我和宋教师共同探讨班

6、级管理方略,共同教研、共同听课、评课、交流心得,使两人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能力有了进步。 三、针对各自的特点,我们确立了共同研究的目的: 1、对教育教学理念的研究。 2、课堂组织措施的研究及教学手段科学运用的研究。 3、班级管理的措施。 四、帮带互助,收获双赢 我懂得只有自己过硬,才可以又能力去帮扶别人。我不断地警醒自己。做到了率先垂范,言行举止在师生中都起到了较好的表率作用。做到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关怀爱惜学生,自觉实行素质教育,在实践中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参与各级培训学习。我与宋教师在工作中互相切磋,常常一起研究学校的教育现状,教学中棘手的难题等。例如开学初,共同研究学校的帮扶筹划

7、,尚有教材和教学;备课过程中,常常组织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研讨,我们一起“说教材,谈教法”,通过听课、评课,更好地掌握教学的基本环节;及时交流教学状况,不断改善措施。学期中,我们一起进教室听课,评议优缺陷。我们根据学科特点共同摸索教学规律。 五、及时沟通,增进友谊 我们常常交流各人体会,取长补短。她有充沛的精力,有好学的热情,有丰富的知识,有创新的能力,我作为师傅乐意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存地传授给她。以上就是我们在本学期的结对子教学工作总结。通过一种学期的努力,我们获得了一定的进步。固然许多地方仍存在局限性,但愿在将来的日子里,加强合伙,互相增进,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成绩。 圆的结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

8、析:“圆的结识”是在学生已经结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结识圆的基本上进行学习的。这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结识发展的又一次奔腾。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渐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结识圆,体会到圆的本质特性: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定点”“定长”)。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并没有给出圆的本质特性的描述,但教材通过观测与思考、画一画等活动协助学生逐渐对此加以体会,为学生到中学学习圆的定义提供了感性结识和直观经验二、教学目的分析知识与能力目的:使学生结识

9、圆,懂得圆的各部分名称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性,理解和掌握在同一种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4.培养学生观测、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过程与措施目的:1、通过操作观测结论过程,学生理解与掌握有关圆的结识知识。情感与态度目的:2、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渗入辩证唯物主义结识论的观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性,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措施.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性情感与态度目的:1、能根据记录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朴的问题,感受生活中到处有数学。、通过调查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三、学习情分析:1、本班学生是六年级的小学生。2

10、、学习使用本册教材之前,我充足肯定了不少学生注意力在20分钟后就不能注意,特别是当教师一味的讲,或发言时间长课堂效能很低。课堂不易平铺直叙。、班上学生好动者多诸多孩子是人来风,喜欢体现。4、本班学生在语言体现能力上比较强,基本上能用自己个性语言进行交流和体现。、观测能力,比较能力较强,善于从提供的信息中观测比较中获得事物的一般特性。四、教学方略选择与设计1、情景创设方略:出示课件许多人站在同一条线上套圈,套的是同一种物体,问学生这个游戏公平吗?引起学生的爱好和注意。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较要学会今天的知识圆的结识,让数学回到生活中,学生历数生活中的圆进一步唤起爱好。、观测比较方略:圆与其她平面图形的

11、区别明白圆是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3、动手操作与观测方略:让学生对折自己准备的圆发现圆心,直径和半径。再用直尺量直径和半径的长度(应有诸多直径和半径)得出直径相等、半径相等以及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同步观测直径和半径在圆里位置特性,锻炼学生的总结和体现能力从而实现表述直径和半径的概念;画圆时a:先圆的实物画(得出不以便)b用圆规画容易。继续量不同的圆的直径和半径,从而得出在同一种圆中直径相等、半径相等。4、多媒体方略:演示在圆中的幻化的半径和直径,学生体现半径和直径由无数条。也用课件展示几种位置不同大小不同的圆,引导学生懂得圆心拟定圆的位置,半径拟定圆的的大小。5、本课设计活动较多,教学形式转换较多

12、,以此唤起学生爱好,保持注意。学生具有相称的语言总结能力,我就通过这一点为重要课堂拉动方式去激发她们观测,比较,然后形成对知识发现,有效控制学生的体现,进而使概念明朗清晰,体现流畅,用语精确。同步在知识完全掌握的状况下学生享有到学习乐趣。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屏幕环境;(3)学生准备圆实物图。六、教学设计理念 我觉得动手操作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偏重于这一点。就学生的状况而言,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外部的世界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也具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但受到年龄和其他客

13、观条件的限制,还不具有比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本节课我采用教师组织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操作,小组合伙探究等方式建立学生空间观念。在设计时,先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圆,在学生说生活中的圆的同步,发展空间想象,在欣赏生活中的圆这些美丽的图片中引出课题,让学生对美丽的图形”圆”产生浓厚的爱好和好奇;由于表象的积累对于空间相象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拟安排操作活动,课内触摸圆的面和边感知圆;折圆自学圆各部分名称和小组合伙探究圆的特性,让学生感受圆、理解圆,为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建立了表象基本;在学生有一定认知基本后,通过一系列练习进一步强化空间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14、;最后根据圆的特性探究轮胎为什么会设计成圆形?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教师提问:这是我们此前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2.教师指出: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上的直线图形.、教师演示小结引入:(出示铁丝围成的圆)这就是一种圆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结识(板书课题:圆的结识)(二)、探究新知1、教师让学生举例阐明周边哪些物体上有圆、结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性(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2)教师:你们看看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她们是如何围成的。(线段)圆呢?摸一摸圆的边沿,是直的还是弯的?(弯曲的)(比较、和操作

15、)教师阐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3通过具体操作,来结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性()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浮现了许多折痕)仔细观测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表达教师板书:圆心(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表达(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窗们想一想,半径应具有哪些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