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设施安全距离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639241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设备设施安全距离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电气设备设施安全距离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电气设备设施安全距离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电气设备设施安全距离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电气设备设施安全距离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气设备设施安全距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设备设施安全距离(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气设备设施安全距离一、配电线路安全距离 (一)配电线路 配电线路是指从供电设备到用电设备之间的连接导线。 (二)架空配电线路 一般架空配电线路是指10千伏及以下电压的架空配电线路。110千伏架空配电线路为高压配电线路,1千伏以下的架空配电线路为低压配电线路(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高、低压是以1千伏为界限而分类的) 。 (三)接户线、进户线 从配电线路至用户进线处第一个支持点之间的一段架空导线称为接户线;从接户线引人室内的一段导线称为进户线。 (四)电缆线路 随工作环境的不同,电缆线路可分房内隧道或沟道电缆线路、直埋电缆线路、桥梁下吊挂电缆线路和水底电缆线路等。 (五)配电线路安全距离 是指配电线

2、路在敷设后,对其一定范围内的质保持的相对安全距离。如:架空配电线路、接户线、户内低压配线、电缆线路等,在新建、改建邮电局所过程中都应符合国家电气工程安装标准。 二、电工安全操作距离 检修作业安全距离:在带电区域中的非常电设备上进行检修时,工作人员正常活动范围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应大于表20中所示的规定。 表 工作人员的正常活动范围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 设备电压(千伏) 距离(米) 设备电压(千伏) 距离(米) 6以下 0.35 154 2.00 1035 0.60 220 3.00 44 0.90 330 4.00 60110 1.50 第四节 接地 电气设备、杆塔或过电压保护装置,将其用接地

3、线与接地体连接,称为接地。 一、接地按其目的分类 (一)在电力系统中,运行需要的接地,如中性点接地等,称为工作接地。 (二)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钢筋混凝土杆和金属杆塔等,由于绝缘损坏有可能带电,为了防止这种电压危及人身安全而设的接地,称为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是中性点不接地的低压配电系统和电力高压系统中,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最采用的一种保安措施。 (三)接地电压保护装置,如避雷针、避雷器和保间隙等,为了消除过电压危险而设的接地,称为过电压保护接地。 (四)易燃油、天然气贮罐和管道等,为了防止静电危险影响而设的接地,称为防静电接地。 二、接地电阻 接地体或自然接地体的对地电阻的总和,称为接地的接地电阻

4、。接地电阻的数值等于接地装置对地电压与通过接地体流入地中电流的比值。 三、接地的作用 1.防止电磁耦合干扰:如数字设备接地;射频电缆布线屏蔽层接地等; 2.防止强电和雷击通信设备:如列架及一般通信设备机壳接地,防止设备、仪表、人身伤害; 3.通信系统工作需要:如海缆中继设备的远供系统采用导线大地制方式。 四、联合接地 随着通信业务发展,种类增多,分散接地方式已不能满足要求。 我们把通信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包括接地和建筑防雷接地)共同合用一组接地体的方式称为联合接地。 联合接地这是强制性条文,新建站就必须按照这个去做,在机房里面,保护地、工作地要把它们都联起来,集中尽量做到接地电阻低。 电

5、气事故一、电气事故分类 (一)电气事故按发生灾害的形式,可以分为人身事故、设备事故、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等。 (二)发生事故时的电路状况,可以分为短路事故、断线事故、接地事故、漏电事故等。 (三)按事故严重程度划分,可分为特大事故、重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1)特大事故,是指造成三人及三人以上死亡;大面积停电,造成严重减负荷;重大电气设备或生产厂房严重损坏,造成火灾事故损失超过30万元;造成其它用户停电,产生严重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一至二人死亡或三人及三人以上重伤;大面积停电,造成减供负荷;主要电气设备损坏,由于停电造成较严重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 (3)一般事故,是指除

6、特大事故和重大事故外的其它事故。 (四)按事故的基本原因,电气事故可分为以下几类: (1) 触电事故。人身触及带电体(或过分接近高压带电体)时,由于电流流过人体而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触电事故是由于电流能量施于人体而造成的。触电又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三种。 (2) 雷电和静电事故。局部范围内暂时失去平衡的正、负电荷,在一定条件下将电荷的能量释放出来,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或引发的其他事故。雷击常可摧毁建筑物,伤及人、畜,还可能引起火灾;静电放电的最大威胁是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也可能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3) 射频伤害。电磁场的能量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亦即电磁场伤害。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

7、,人体因吸收辐射能量,各器官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而引起各种疾病。除高频电磁场外,超高压的高强度工频电磁场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4) 电路故障。电能在传递、分配、转换过程中,由于失去控制而造成的事故。线路和设备故障不但威胁人身安全,而且也会严重损坏电气设备。 以上四种电气事故,以触电事故最为常见。但无论哪种事故,都是由于各种类型的电流、电荷、电磁场的能量不适当释放或转移而造成的。 二、触电事故 1、常见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电气线路、设备检修中措施不落实; 电气线路、设备安装不符合安全要求; 非电工任意处理电气事务; 接线错误; 操作漏电的机器设备或使用漏电电动工具(包括:设备、工

8、具无接地、接零保护措施; 设备、工具已有的保护线中断; 带电源移动设备时因损坏电源绝缘; 电焊作业者穿背心、短裤、不穿绝缘鞋、汗水浸透手套、焊钳误碰自身、湿手操作机器按钮等; 因暴风雨、雷击等自然灾害导致; 现场临时用电管理不善导致。 2、防止触电事故,既要有技术措施又要有组织管理措施,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防止接触带电部件: 常见的安全措施有绝缘、屏护和安全间距。 绝缘:即用不导电的绝缘材料把带电体封闭起来,这是防止直接触电的基本保护措施。 屏护:即采用遮拦、护罩、护盖、箱闸等把带电体同外界隔离开来。 间距:为防止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防止车辆等物体碰撞或过分接近带电体,在带电体与带

9、电体、带电体与地面、带电体与其他设备、设施之间,皆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2)防止电气设备漏电伤人: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是防止间接触电的基本技术措施。 保护接地:即将正常运行的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和大地紧密连接起来。其原理是通过接地把漏电设备的对地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内,防止触电事故。保护接地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中,电压高于1KV的高压电网中的电气装置外壳,也应采取保护接地。 保护接零:在380/220V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把用电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电网中的零线紧密连接起来。 (3)采用安全电压 根据生产和作业场所的特点,采用相应等级的安全电压,是防止发生触电伤亡事故

10、的根本性措施。国家标准安全电压(GB380583)规定我国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V、36V、24V、12V和6V,应根据作业场所、操作员条件、使用方式、供电方式、线路状况等因素选用。 (4)漏电保护装置 漏电保护装置,又称触电保安器,在低压电网中发生电气设备及线路漏电或触电时,它可以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并迅速自动切断电源,从而保护人身安全。 (5)合理使用防护用具 在电气作业中,合理匹配和使用绝缘防护用具,对防止触电事故,保障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绝缘防护用具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安全防护用具,如绝缘棒、绝缘钳、高压验电笔等;另一类是辅助安全防护用具,如绝缘手套、绝缘(靴

11、)鞋、橡皮垫、绝缘台等。 (6)安全用电组织措施 防止触电事故,技术措施十分重要,组织管理措施亦必不可少。其中包括制定安全用电措施计划和规章制度,进行安全用电检查、教育和培训,组织事故分析,建立安全资料档案等。 (四)用电安全要素 1、电气绝缘 保持电气设备和供配电线路的绝缘良好状态,保证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的无事故运行的最基本要素。 电气绝缘性能,可以通过测定其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税等参数加以衡量。 2、安全距离 电气安全距离是指人体、物体等接近带电体而不发生危险的安全可靠距离,如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带电体与其它设施和设备之间,均应保持一定的

12、距离,这种距离称为安全距离。 3、安全载流量 导体的安全载流量是指导体内通过持续电流的安全数量。 4、标志 明显、准确、统一的标志是保证用电安全的重要因素。 电气事故有哪些种类电气事故是由局外能量作用于人体或电气系统内能量传递发生故障而导致的人身和设备的损坏。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静电事故、雷电事故、雷电灾害、射频辐射危害、电路故障等五类。 (1)触电事故。触电事故是由电流的能量造成的,触电是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电流对人全的伤害可以分为电伤和电击。绝大部分触电伤亡事故都含有电击的成分,与电弧烧伤相比,电击致命的电流小得多,但电流作用时间较长,而且在人体表面一般不留下明显的痕迹。 (2)静电事故

13、。静电指生产工艺过程中和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由于某些材料的相对运动,接触与分离等原因而积累起来的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这些电荷周围的场中储存的能量不大,不会直接使人致使。但是,静电电压可能高达数万乃至数十万伏,可能在现场发生放电,产生静电火花。在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静电火花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因素。 (3)雷电灾害。雷电是大气电,是由大自然的力量分离和积累的电荷,也是在局部范围内暂时失去平衡的正电荷和负电荷。雷电放电具有电流大、电压高等特点,其能量释放出来可能产生极大的破坏力。雷击除可能毁坏设施和设备外,还可能直接伤及人畜,还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 (4)射频辐射危害。射频辐射危害即电磁场伤害。

14、人体在高频电磁场作用下吸收辐射能量,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部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射频辐射危害还表现为感应放电。 (5)电路故障。电路故障是由电能传递、分配、转换失去控制造成的。断线、短路、接地、漏电、误合闸、误掉闸、电气设备或电气元件损坏等都属于电路故障。电气线路或电气故障可能影响到人身安全。电气事故的分类形式电气事故是按照不同的方式分类的; 按照灾害形式可以分为人身事故、设备事故、火灾、爆炸等; 按照电路状况,可以分为短路事故、断路事故、漏电事故等。 考虑到事故是由局外能量作用与人体或系统内能量传递发生故障造成的,能量是造成事故的基本因素,可以采取按能量形式和来源进行分类的方法

15、。这样,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静电事故、雷电灾害、射频危害、电路故障等五类。电气事故的种类综述电气事故包括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都可能导致二次事故,而且二者很可能是同时发生的。电气事故是与电相关联的事故。从能量的角度看,电能失去控制将造成电气事故。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1、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是由电流及其转换成的其他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触电事故分为电击和电伤。电击是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伤害。电伤是电流转换成热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触电事故往往突然发生,在极短时间内造成严重后果。 通常所说的触电指的是电击。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前者是触及正常状态下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后者是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在故障状态下意外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 电伤分为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烙印、机械性损伤、电光眼等伤害。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是最危险的电伤。电弧温度高达8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电气安装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