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6371469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案例设计教学目标依据课标确定教学目标为1.通过身边的事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2.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3.通过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对生活和生产影响的学习,感受身边的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激发学习兴趣。教材分析(一)教材编写意图本节教材讲述天气和气候的要素之一气温,主要讲了气温与生活,气温的时间变化和气温的空间分布三个方面内容。本节教材与下一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起,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知识的自然引申,更是作为理解第四节“世界气候”有关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上呈

2、天气,下启气候。本节内容中不论气温的变化,还是气温的分布,都离不开图,充分体现了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更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对地图的正确使用是重要的地理技能。读图、用图的过程,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可使学生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但掌握读图、用图方法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 所以,本节更应该注重读图方法的学习,培养读图能力以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二)本节课的重、难点及确定的依据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即:识读“气温曲线图”,分析出气温的变化规律;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出气温分布规律。依据课程标准要

3、求和地理学科特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角度出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三)本节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教法选择(一)学情分析学生对气温并不陌生,它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乐于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初一学生对气温大多只具有感性认识,缺乏理性认识,本节课通过读图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关键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进一步提高读图能力。(二)教学指导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为:1.读图分析法:充分利用学生在小学期间已经具备的绘制气温曲线图的能力和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图,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初步形成基本的读图规范,提高读图、用图能力。2.合作探究学习

4、:让学生在地理课上,小范围地合作、交流,通过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观测实践课堂延伸:观测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气温和一年不同季节气温,并做好记录,感知气温的时间变化;旅游时,留心对比旅游地与所在地气温的异同,感受不同地点的气温差异。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思想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气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出发,通过读图分析,总结出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的理性认识。对气温系统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读图和析图的实践能力。导入新课视频场景: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视频材料,定格在所在地的天气状况的画面上。问题设计:1.哪位同学能说说今天的天气状况?2.通常一提到天

5、气,多数人首先说出气温,这是为什么呢?教师总结:同学已经为我们描述了今天的天气状况,通常一提到天气,多数人首先说出气温,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气温与我们的关系密切,气温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设计思路由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并结合上节课所学,提出问题:从哪些方面来描述天气状况。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创设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投入本节学习的热情。承转 我们来看看气温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学习新课一、气温与生活活动设计:谈感受1.谈谈气温对你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有哪些影响?2.挑选自己喜欢的职业,如空调维修工、公交车司机、农民、牧民、建筑工人、农业科学家等角色,来谈谈气温对他们的影响

6、。3.让学生阅读课本第50页活动的五个例子,总结说明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可继续补充。4.想一想:人类活动对气温是否有影响呢?图片展示:图1(图1呈现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教师引领学生围绕着问题,个别发言和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相结合,激励每个同学都畅所欲言)设计思路本环节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合作交流,充分感受气温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身边地理的热情。承转 气温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工农业生产、疾病、军事等,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气温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而人类活动对气温也有影响,如温室效应。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升高的气

7、温反过来又报复人类,我们与环境应该和平共处,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可见,气温与人类活动是相互影响的,而气温影响我们的生活是深刻、经常的。我们深入研究气温,以便我们更好地生活。二、气温的变化问题设计:读课本自主解决问题1.读课本第49页图3.10回答:(1)读出四个时刻的气温、日平均气温的数值。(2)如何利用四个时刻的气温来计算日平均气温。(3)怎样来求算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2.阅读材料,气温是用什么仪器测量的呢?气温观测有哪些规范要求?资料展示:图2(图2展示了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四个时刻的气温和放在百叶箱中的温度计。帮助学生了解气温的观测规范和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教师总结:气

8、温的观测基本规范;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承转从气温的观测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气温是变化的,凭你的生活经验,能说出一天中何时气温最高?何时气温最低?一年中哪个月份气温最高?哪个月份气温最低?谚语午热晨凉,冬寒夏暑,说明气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午热晨凉说的是气温的日变化,冬寒夏暑说的是气温的年变化。请看图,来印证我们的感觉是否正确。设计思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自己对气温变化的感受,使学生感受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关系,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也为下面理性的学习作好铺垫,引导学生自主解决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问题设计:读图分析1.读课本第51页图3.

9、12“气温日变化”,回答一天中几时气温最高?最高温是多少?几时气温最低?最低温是多少?计算气温日较差。2.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最高温和最低温。学校今天的最高温、最低温、日较差分别是多少?质疑:为什么不是正午12时气温最高?为什么不是夜里12时气温最低?教师启发: 烧暖气取暖,当暖气片达到最高温后,过一段时间,室温才达到最高。当炉子灭了,暖气片凉了,过一段时间,室温才达到最低。太阳好比炉子,地表好比暖气片,气温好比室温。(太阳照射地表,地表升温,地表释放热量传递给大气)一天中最高温出现在正午过后14时左右,而不是正午,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而不是夜里12时。3.读课本第51页图3.13“气温年变

10、化”,回答北半球陆地一年中几月气温最高?几月气温最低?海洋几月气温最高?几月气温最低?计算气温年较差。4.完成课本第51页活动1:图3.14是“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读出最高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22 7月)(2)读出最低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1.5 1月)(3)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20.5 )(4)说明该地气温的年变化。(变化较大)5.对比图3.12“气温日变化”和图3.13“气温年变化”,两幅图横轴、纵轴表示的含义有什么异同?6.读曲线图,你积累了哪些经验?资料展示: 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图3图4图5(图3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4和图5为气温年变化曲线。展

11、示三幅气温曲线图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读图完成问题,在这过程中掌握气温变化的规律。同时为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对比提供方便。采取学生先读图完成问题,教师再订正的方法)教师总结: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是气温日较差。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是气温年较差。两幅图的纵轴表示的含义相同,都表示气温;横轴表示的含义也相同,都表示时间,但表示时间的尺度不同,这个尺度是区别日变化和年变化的依据。读曲线图的基本方法:从图中提取信息:总的变化趋势、最大值和最小值及出现的时刻等。分析信息:得出最大值

12、和最小值的差(日较差、年较差)、日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等。得出结论:气温变化大或小。设计思路 阅读气温曲线图是课标基本要求,在以后的学习当中也经常涉及到,初一学生又初次接触,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尽量从基础做起,详细而具体地处理好读图的每一个环节。这样设计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进行对比,产生质疑,俗话说:学贵质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对气温日变化和气温年变化两幅曲线的对比分析,可以加深对气温变化的理解,同时对规律性的读图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承转大家读气温曲线图,读得认真、到位,从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上,读出了最高月均温和最低月均温,进而

13、求出了年较差。反过来,给出各月平均气温,大家能绘出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吗?家里都有电器,没有人教,大家用得都很好,怎么学会的?看说明书。活动设计四:绘制气温曲线图阅读绘图步骤说明(根据下表中各月平均气温绘制气温曲线图)。某地各月平均气温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4-28101923252220156-1绘图步骤: 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段,逐月标上月份。绘出纵坐标,按相等的温度差标上气温刻度。 在图上,将表格中各月气温数据用点标出来。用平滑的线把各点连接起来。图6(图6展示绘制气温曲线的说明书,类似于家用电器的使用说明书,为同学们喜闻乐见。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储备基础上,阅读绘

14、图步骤,自主绘制气温曲线图)绘制气温曲线图:男同学用表1中的数据绘制,女同学用表2中的数据绘制。然后男同学和女同学互相对比,看看所绘制的气温曲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南半球为波谷状,北半球为波峰状,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表1哈尔滨月平均气温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20-16-6614202322146-7-17表2南半球某地月平均气温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242017131076811151821设计思路地图基本技能包括绘图技能。学生动手绘制,可以加深印象和记忆。阅读绘图说明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让学生在地理课上合作、交流,将同学所绘曲线图进行对比,通过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可以联系前面学过的知识。情境创设:“十一黄金周”,假设三名同学分别要去图中A、B、C三地旅游,请你帮助他们挑选出合适的衣物。资料展示:图7图8(图7展示A、B、C三个旅游地在世界全图上的位置,图8展示衣物。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即对气温分布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们集体回答,把旅游地和相应的衣物对应起来,引出下面要学习的内容)承转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差异很大。三、气温的分布活动设计:对比1.对比等高线和等温线,完成表格。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高线: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同等温线:_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_相同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