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设计的实践与反思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6329519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层设计的实践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分层设计的实践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分层设计的实践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层设计的实践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层设计的实践与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层设计的实践与反思近年来,我们结合课程改革,在作业分层设计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分层练习题,形成了基本的作业分层设计的模式和操作流程,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作业分层设计的案例分析 教学要面向全体,也就是要考虑到每个层面的学生,包括作业在内的教学行为应较好地适应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学习能力的层次性,根据不同层的学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三类,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需要的作业内容和形式。 这样的作业设计,既针对了学生的实际,又体现了明显的发展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在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过程中,我感到,分层作业就是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

2、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类似“级、级、级”或“A、B、C”这样体现三种难度的作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作业分层设计的基本流程 进行作业分层设计的时候,应在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分预设,精心设计,把握好度,尤其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发挥最佳效益。以下结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层作业的设计具体说说我们的做法。 这一单元教学用画图的策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第89页的例1教学用画平面图的策略探索图形问题的解决;第二层次,通第91页例2相遇问题教学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探索一般实际问题的

3、解决,这部分教学内容是材的一个难点所在。教学前,我们在教研组集体备课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解决问题能预计,感觉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设计分层作业的时候,我们的指导思想是足教材,适当提高。具体来说,作业安排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为教材补充习题上的配套练习,而选做题又分A、B、C三档,这三个层次作业的安排是: A档:作业内容安排与本节课例题相关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训练。这类题目适合班级中学习有难的学生,通过训练,使他们学会最基本的知识,掌握最基本的技能。如“运河公园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圃,如果这块花圃的长增加10米,或者宽增加5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80平方米。原来这块花圃的面

4、积是多少平方米?” B档:作业内容安排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变式题或一般综合题。本档作业题面对的是班级的大多数学生,通过训练,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并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如“运河公园有个长方形的花圃,如果这块花圃的长增加10米,或者宽增加5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80平方米。现在这块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 C档:作业题型属于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智训练题、提高题,主要以综合面广、灵活程度深、创新意识强的题目为主。这类题目是给班级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训练的,在完成B档作业的基础上,再完成C档作业。如“运河公园有一个正方形的花圃,它的边长增加5米后,面积增加

5、了80平方米,你知道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在实际课堂教学后,学生的表现也证实了我们的估计,在用画面图的策略解决图形问题的知识点上,感到有些困难。他们在选择分层作业的时候,“A档”作业完成的质量较高,“B档”作业有个别学生没有完成,而“C档”习题只有少数学生能尝试完成。根据学生完成分层作业的实际情况,通过之后的练习课上有针对性地安排巩固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作业分层设计的反思分层作业的布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得到尊重和发挥,学生的情感、兴趣、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明显增强了。与此同时,我们在

6、进行作业分层设计的尝试中,也感到由于受教学经验、水平所限,同时精力也非常有限,目前仅仅能保证每个单元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一到两次分层作业,作业设计内容的层次性把握上有时也并非完全合理。但是,我们相信,如果这样的分层作业能长此以往坚持下去,最终形成比较完备的分层作业题库,形成更具操作性的分层作业管理模式,那么老师们在作业分层设计时会更便捷、更有效,分层作业的效益也会更明显。 同时,我们考虑,在平时阶段性检测的时候,是否也能着眼学生发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分层设计和发展性评价,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状态下比较成功地完成自己的试题,从而树立不断向更高层次攀登的信心。 总之,新课标指出数学要体现出“人人学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坚持差异理论,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和布置适宜不层次学生的分层作业,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更深层次地唤醒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最终实现数学学习“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