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体系地核心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6302136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体系地核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体系地核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体系地核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体系地核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体系地核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体系地核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体系地核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传统的翻译方法相关论文 只围绕直译与意译之争,而奈达从圣经翻译提出功能对等即读 者同等反响。“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是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从新的视角提出的新的翻译方法, 它既有深厚的理论根底,也有丰富的实践根底,对翻译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是一大贡献。关键词功能对等;奈达翻译;英语论文文尤金 A奈达博士是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从事过语言学、 语义学、人类学、通讯工程学等方面的研究,还从事过圣经的翻译工作,精通多国文字,调查过 100多种语言。经过五十多年的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至今他已发表了40多部专著、250余篇论文。“自八十年代初奈达的理论介

2、绍入中国以来,到现在已经成为当代西方理论中 被介绍的最早、最多、影响最大的理论。他把信息论与符号学引进了翻译理论,提出了 动态对等 的翻译标准;把现代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译理论中来;在翻译史上第一个把社会效益读 者反响原如此纳入翻译标准之中。尤其是他的动态对等理论,一举打破中国传统译论中静态分析翻 译标准的局面,提出了开放式的翻译理论原如此,为我们建立新的理论模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奈达 在中国译界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奈达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他帮助创造了一种新姿态对待不同 语言和文化的气氛,以增进人类相互之间的语言交流和了解。1翻译作为一项独立的学科,首先应回答的问题就是:什么是翻译?

3、传统翻译理论侧重语言的表现形式, 人们往往醉心于处理语言的特殊现象,如诗的格律、诗韵、咬文嚼字、句子排比和特殊语法结构等等。 现代翻译理论侧重读者对译文的反响以与两种反响原文与原作读者、译文与译作读者之间的比照。奈达指出:“所谓翻译,就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 息,奈达在翻译理论于实践一书中解释道,所谓最切近的自然对等,是指意义和语体而言。但 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中,奈达又把对等解释为是指功能而言。语言的“功能是指语言在 使用中所能发挥的言语作用;不同语言的表达形式必然不同,不是语音语法不同就是表达习惯不同, 然而他们却可以具有彼此一样或相似的功能。奈

4、达所强调的是“对等、信息、意义禾口 风格,奈达从语义学和信息论出发,强调翻译 的交际功能,正如他自己所说“:翻译就是交际,目的是要寻求原语和承受语的对等。他所说 的“信息包括意义和“风格,着重于交际层面。他实质上要打破的是传统的翻译标准。他把 翻译看成是“语际交际,也就是在用交际学的观点来看问题。交际至少应当是三方的事情:信息源 点 信息容信息受者,也就是说话者语言听话者。奈达注重译文的承受者,即读者,而且都对读者进展了分类。奈达根据读者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把读者分为四类:儿童读者、初 等文化水平读者、普通成人读者和专家。他曾说过,一些优秀的译者,常常设想有一位典型的译文读 者代表就坐在写字台的对

5、面听他们口述译文,或者正在阅读闪现在电脑显示屏上的译文。这样,就好 似有人正在听着或读着译文,翻译也就不仅仅是寻求词汇和句法的对应过程。运用这种方法,译者就 可能更自觉地意识到“翻译就是翻译意思的道理。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是翻译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奈达对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提出了新的观点。他认为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一种语言所表达的任何东西都可以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尽管 不同民族之间难以达到“绝对的交流,但是可以进展“有效的交流,因为人类的思维过程、生产 经历、社会反响等有许多共性。他这种思想主要基于他对上帝的信仰和对圣经的翻译。在他看来,上帝的福音即是真理,可以译成不同的语言,也可以为

6、不同国家的人所理解。 因此,他提出“最贴近、 最自然的对等。奈达把翻译分为两种类型:形式对等翻译和动态功能对等。翻译形式对等是以原语为中心,尽量再现 原文形式和容。功能对等注重读者反映,以最贴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信息,使译文读者能够 达到和原文读者一样的理解和欣赏原文的程度。奈达的形式对等要求严格地再现原语的形式,其实也就是“逐字翻译”或“死译。奈达本人也不主形式对等的翻译,他认为严格遵守形式无疑会破坏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提出是对译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首先,他提出了一个新的翻译评价标 准。他指出:翻译准确与否取决于普通读者正确理解原文的程度,也就是把译文读者反响与原文读者 反响

7、进展对照,看两者是否达到最大限度的对等。其次,他提出的“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标准也不同于传统的“忠实标准,这样对译者的要求也就更高。 因为“忠实只是基于原文,而“对等 如此是既照顾原文和原文读者,又照顾译文和译文读者。第三,他用新的眼光看待翻译过程。传统的 观点认为翻译过程是单向的、直线式过程,即原文一译者一译文;而奈达认为翻译过程还应包括译文 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评价。应当指出,奈达的理论也有一些值得探讨之处。首先,他的翻译论来源于对圣经的翻译经验,因 此,他所提出的翻译标准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文本。由于圣经翻译的目的在于传教,译者当然应 注重读者反响。但是对于文学翻译,译者就很难或者说没有必要

8、总是考虑读者反响。因为文学作品的 解读常常受到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由于读者在文化素养、价值观、审美观、情感体验等方面存在很 大差异,不同读者在不同时代对同一作品的理解往往相差甚远。即便是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也可能千差万别,更何况是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译文读者。因此不能把读者反响作为评价译文优劣的唯一标 准。其次,他的功能对等论在某种程度上排斥文化交流。他认为翻译中要尽量使用译文读者熟悉的表 达法来替换难懂的、或可能引起误解的原语习惯表达法。事实上,不同文化之间确实存在差异,而翻 译的目的之一也就是促进文化交流。保存原语的一些表达法有利于读者了解外国文化,丰富本国的语言。奈达的理论可总结为功能论,

9、奈达强调读者反响和贴切、自然,奈达把形式和意义看作是翻译中两个 对立的局部,因此他反对形式对等,功能对等。奈达虽然提出有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但他真正主的 是功能对等的翻译,而且适用于所有文本类型。奈达注重读者反响,主用承受语的表达习惯代替原文 中外国文化的表达方式,也就是主“归化。奈达以现代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社会符号学、交际学 理论和信息论为指南,采用不同于传统的、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方法,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种种 问题都进展了广泛的探讨,对 翻译理论相关发表 的进一步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参考文献】1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2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中国对外

10、翻译出版公司,2001.3思果.翻译研究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4萧立明.新译学论镐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5天振.翻译研究新视野M. , 2003.6南峰.中西译学批评M.清华大学,2004.论文关键词:翻译理论 功能对等 目的论 差异性论文摘要:在当今翻译界,尤金奈迭和德国功能派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著名的美国语学派 翻译大师,其关于翻译的“功能对等”核心理论更是影响深远。然而,“功能对等”和德国功能派翻 译理论的奠基理论一 “目的论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这两种翻译理论的比拟研究,在两 者相似性的根底上,着重谈二者的相异性,说明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克制了前者的缺

11、陷,拓宽了翻译研 究视角,是对前者的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一、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概述功能对等(FunctionalEquivalence)理论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大师尤金奈达提出的,是翻译理论的核心,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翻译理论界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是我国较早被引进 的理论之一。因此,在中国译学界的影响较大、也是国译学界评价较多的理论。“功能对等中的对 等包括四个方面:(1)词汇对等;(2)句法对等;(3)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因此,在文学翻译中, 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如此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 涵。与以往的翻译理论相比拟,功能对等理论的不

12、同之处在于它将翻译纳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的同时,还将文化以与西方文论中的读者反映纳入到翻译研究的领域。功能对等理论以意义和风格对等为根 底,强调译入语读者对译文的反映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映根本一致。将读者客观反映作为衡量译品好坏的标准。二、德国功能派“目的论概述功能派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在德国兴起。其形成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首先,凯瑟琳娜莱 斯(KatharinaReiss) 在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 (PossibilityandLimitationsinTranslationCirticism)一书中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不久以后,其学生汉斯弗美尔(HansVe

13、rmeer)摆脱以原语为中心等值论的束缚,创立功能派的奠基理 论: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根据这种理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如此是目的法如此“:翻 译行为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断定方法。在弗美尔的“目的论根底上,贾 斯塔赫利曼塔莉(JustaHoly Manttari)进一步开展功能派翻译理论。她用信息传递来指各种跨 文化转换,视翻译为一项为现实特定目的的复杂活动。20世纪90年代,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naeNord)总结已有功能翻译理论,写成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TranslatingaSaPur posefulActivity) ,提出忠诚

14、原如此来完善功能翻译理论。三、“功能对等和“目的论的差异性(一)两者的理论根底不同1. “功能对等”的理论根底(1)社会语言学和语言交际功能:尤金奈达在1964年出版的翻译 科学探索一书中,从社会语言学和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提出了 动态对等(dynamicequivalence)理论。后来,奈达用功能对等(functionalequivalence) 替换了 “动态对等,因为功能二字把翻译视为一种交际形 式,着重于翻译的容和结果,因而比动态更合理。(2)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尤金奈达,根据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中表层结 构与深层结构的学说,提出翻译应以反映“深层结构的“功能对等为主, 而

15、不是反映“表层结构的“形式对应,使泽文文本的读者根本上能以原文读者理解和欣赏原文的方式来理解和欣 赏译文。2. “目的论的理论根底(1)行为交际理论:目的论者把翻译视为一种有意图的人际互动行为,翻译首先是意图改变现有 事物的状况,或是告知目标读者源语作者想要表达的容。目的论特别强调的是:翻译的意图与源文本 作者的意图可能一样,也可能不同,采取的翻译策略因此也会有所不同。动因决定意图,因此,翻译 行为的动因(发送者、承受者、发起人、译者)的作用至关重要。(2)文本功能模式:目的论者吸取了布勒的文本的三个功能:指称功能、表情功能和诉求功能, 并在此根底上增加了应酬功能。不同的交际功能需要不同的翻译策略。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标准不同,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原文原有的功能,就要用目标语的文化标准对功能标识进展改写,例如汉语中一句简单的“吃了吗?”进展英译的时候就需根据原文的应酬功能进展对等功能的翻译 (二)翻译标准和原如此奈达为翻译所下的定义中所提到的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再现原语的信息包含着翻译标准即对等,是意义与风格上的对等,这就是意义与风格方面的 信。但对等前面还有个 自然,即流畅、符合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