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焦、中焦、下焦生理功能特点丨中医理论25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629638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焦、中焦、下焦生理功能特点丨中医理论25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上焦、中焦、下焦生理功能特点丨中医理论25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焦、中焦、下焦生理功能特点丨中医理论2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焦、中焦、下焦生理功能特点丨中医理论2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焦,中焦下焦生理功能特点|中医理论25上焦、中焦、下焦的部位划分及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1) 上焦上焦的部位,一般都根据(灵枢营卫生会)的论述: 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将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称作上焦;也有人将上肢归属于上焦。上 焦的生理功能特点,也根据灵枢决气的论述,以开发”、“宣 化和“若雾露之溉”为其主要生理功能。也就是说,上焦是主气的 长发和宣散,但它不是有升无降,而是升已而降”,故说若雾露 之溉”,灵枢营卫生会也因此而概括为上焦如雾”。温病条 辨中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治疗原则,也是以此为其主 要的理论依据。(2) 中焦中焦的部位,是指

2、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但在 灵枢营卫生会中是指整个胃,即是从胃的上口(贲门)至胃的下口(幽门)。对于中焦的生理功能特点,实际上包括脾和胃的整个运 化功能,故说中焦是“泌糟粕,蒸津液”,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灵枢营卫生会概括为“中焦如沤”和温病条辨提出的“治中 焦如衡,非平不安”的治疗原则,都是以中焦是“升降之枢”为其主 要的理论依据。中焦所属的脏腑,从解剖部位来说,包括脾、胃、肝、胆,在内经中虽未具体指明,但在内经的脉法和晋王叔和的脉经 中,均以肝应左关,而属中焦。至后世温病学说以三焦”作为辩证 纲领后,将外感热病后期出现的一系列肝的病证,列入下焦”的范 围后,现在临床辩证中,仍多从之。(3) 下焦下焦的部位,一般也根据灵枢营卫生会之说,将胃以 下的部位和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均属于下焦。下焦的 生理功能特点,在内经中说它是排泄糟粕和尿液,如灵枢营卫 生会概括为下焦如渎”。但后世对藏象学说有了发展,将肝肾精血、命门原气等都归属于下焦,因而扩大了下焦的生理功能特点。温病条辨提出“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实际上也包涵着这一 概念在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