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不是秋分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623011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天是不是秋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秋天是不是秋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秋天是不是秋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秋天是不是秋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秋天是不是秋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天是不是秋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天是不是秋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秋天是不是秋分篇一:美文欣赏-日立秋,一起走进秋天】美文欣赏-日立秋,一起走进秋天立秋时到立秋年过半,可能有涝也有旱。 男女老少齐努力,战天斗地夺高产。二十四节气立秋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 鸣。”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 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 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 “秋” 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 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 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

2、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C以下,才算真 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 仍是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 3 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 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 为“长夏”。民间有“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认为如果立秋时间 在上午,则天气凉爽;立秋时间若在下午以后,天气就还要热上一 阵。今年立秋时刻为 8月 7日 22 时49分,是晚立秋,按老话,今 年立秋以后是不是还要热一段呢?对此,北京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 张明英表示,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太阳辐射、

3、下垫面 情况及人类活动等, “立秋”时刻早晚影响天气冷暖的说法没有科学 依据。气象专家曾做过验证,以北京 1990年至 1999年立秋情况来 看,这 10年中有 5 年是早立秋, 5 年是晚立秋,而气象资料显示, 这 10 年中有 9 年立秋后平均气温超过了常年平均值。北京入秋时间 一般在 9月 6日至 9月 26日之间。【篇二: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秋分秋分(autumnal equinox),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 时间一般为每年的 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 入秋。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 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 24小时昼夜均分,各 12小时;全

4、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 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月令七十二候集 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 分。”分就是半,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 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二是此时一天 24 小时昼夜均分,各 12 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 “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 球昼短夜长。秋分秋分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 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 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

5、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 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人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 气侵入。“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 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 干涸之中。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 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 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 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 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 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 处处

6、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 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 贵如何”。秋分秋分在这时期,全国许多地区都开始进入了降水少的时段。秋分之后 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江南、华南地区(热带气旋带来暴雨除外) 的降雨日数和雨量进入了降水减少的时段,河湖的水位开始下降,有些季节性河湖甚至会逐渐干涸。在此期间,还有 可能出现个别的热带气旋,但影响位置偏南,大多影响华南沿海、 海南岛,这时的台风除了大风灾害外,带来的雨水,往往对当地的 土壤保墒有利,因为 10 月以后这些地区先后转入干季。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秋收、秋耕、秋种的 “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据

7、考证,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了。汉末崔寔在四 民月令中写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后 十日中美田。”秋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农民朋友们要及时抢收 秋收作物,免遭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还要适时早播冬作物, 为来年丰产奠定基础。 2 历史传说 编辑本段 秋分祭月 秋分祭月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 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 节”由“秋分”调至中秋。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

8、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 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 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 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 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3 气候特点 编辑本段 按气候学上的标准,“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 区,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 22C以下,为物候上的秋天了。此时,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团,已经具有一定的势力。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雨季 已经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 蟹肥菊黄

9、等词语,都是对此时景象的描述 秋分节气,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 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秋分 秋分气象专家介绍说,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 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 90 天的一半。从秋分这一天 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 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 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

10、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 幅度将高于10C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 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 紧张。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华 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 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油菜播种。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是影响“三秋”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 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三秋”大忙,贵在 “早”字。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适时早 播冬作物可争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

11、苗安全越冬,为 来年奠定下丰产的基础。“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南方的双季 晚稻正抽穗扬花,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早来低温阴雨形成的“秋 分寒”天气,是双晚开花结实的主要威胁,必须认真做好预报和防御 工作。4 节气习俗 编辑本段 秋分到,蛋儿俏秋分到,蛋儿俏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 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 “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 节”由“秋分”调至中秋。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 祭月、冬

12、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 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 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 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4.1 竖蛋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 目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 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 故

13、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4.2 候南极 因为我国生活在北半球,因而南极星(也称“南极仙翁或老人星)南 极仙翁南极仙翁4.3 秋分吃秋菜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 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 “秋分吃秋菜 ”。“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 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 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 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 安宁,身壮力健。4.4 拜神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

14、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 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 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 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 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 民秋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4.5 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 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 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 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 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

15、秋人便叫秋官。4.6 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 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 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 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 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 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 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5 特殊现象 编辑本段5.1 影子去哪了赤道线赤道线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因为,太阳直射点不偏不倚地照在赤道上,当你来到赤道线时,就

16、会发现任何物体都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南北极过着共同的白昼秋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极同时都可以看见太阳,分享着同 一个白昼。高度和影子一样长在北纬 45度线上,用不着爬高,便可丈量出建筑物的高度,因为他 们好像早就和自己的影子商量好了似的:因为这一天高度和影子一 样长,所以知道了影子的长度,也就知道了建筑物的高度了。6 养生事宜 编辑本段 过量食蟹会致肠胃炎 秋分前后,不仅月饼市场开始旺盛,此季的螃蟹也开始黄肥肉满。不少市民除了从海鲜市场购买,还热衷于网购,一饱口福。结果, 因贪图美味,吃出病的人不在少数,比如:急性肠胃炎、急性胰腺 炎等,有的甚至还要吊盐水。消化科医生提醒您,螃蟹首先要蒸熟煮透,吃蟹时最好还要除去蟹 的腮、胃、心、肠等脏器。由于螃蟹性寒,虚寒者不宜多食,更不 能与柿子、生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