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复习资料:中医整理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6230011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复习资料:中医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医学复习资料:中医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医学复习资料:中医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医学复习资料:中医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医学复习资料:中医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复习资料:中医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复习资料:中医整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整理第一章1.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2. 中医学理论体系主要有3个基本点,即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3. 辨,有审辨、辨别等意思。证,意为凭证、证据,是医生识病用药的依据,它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4. 辩证,是将四诊所收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和综合,辨识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然后概括为某种性质证的过程。5.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实施治疗的过程。步骤: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6. 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司外揣内、注重整体研究、援物

2、比类第二章1.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实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阴和阳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凡事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寒冷)、明亮的(晦暗)、无形的、功能亢进的(抑制的),都属于阳(阴)。2. 阴阳属性特点: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可分性3. 阴阳的相互关系: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4. 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有两层涵义:一是指行列、次序;二是指运动变化。因此,可将五行定义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5. 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爱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第三章1. 藏,是指隐藏域人体内的腑脏器官,及内脏。象,

3、其涵义有二;一指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其二指腑脏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现象。2. 五脏:心、肺、脾、肝、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3. 五脏共同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受盛、传化水谷糟粕。奇恒之腑,生理功能是藏而不泻.主要生理功能联系心主血脉,主神智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 “舌为心之苗”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通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脾主运化 主统血(生理特点:主升清喜燥恶湿 )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肝主疏泄

4、,主藏血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在窍为目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4. 心心主血脉:指心气有推动和调节血液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心主神志:神,广义指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狭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5. 肺 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的功能包括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两个方面。司呼吸指肺为人体主司呼吸运动的器官,具有呼吸功能 肺主宣发和肃降: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肃降,是指肺气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 通调水道:是指肺宣发和肃降运动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

5、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指全身血液通过百脉汇集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至全身。治节指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作用。6. 脾 脾主运化:运,转运输送;化,消化吸收。运化水谷、运化水液。 脾气主升:脾气的运动特点,主要有升清和升举内脏 脾主统血:统,统摄、控制。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溢出脉外。7. 肝 肝主疏泄: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表现在调畅气机、助脾胃运化及胆汁分泌排泄、调达情志、调节生殖功能。 肝藏血:指肝具有储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8.

6、肾 肾藏精: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生命之源,是脏腑形体官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肾主水:是指肾脏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 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自然界之清气,保持吸气深度,防止呼吸表浅,保证机体内外气体正常交换的作用。9. 胆:贮存和排泄胆汁、主决断10.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11. 三焦 上焦:膈以上的胸部;上焦如雾 中焦:膈以下脐以上的腹部;中焦如沤 下焦:脐以下腹部;下焦如渎12. 七冲门: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接处为阑门、下极为魄门。13. 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

7、水谷。14.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的物质,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宗气: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属后天之气的范畴,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为“气海”,又名为膻中 营气:行脉中具有营养作用之气。 卫气:具有防御作用而行于脉外之气。15. 气的生理功能: 推动作用:指气具有激发和促进作用。 温煦作用:是指气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使人体温暖,驱除寒冷。 防御作用:是指气具有防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同时也可以驱除侵入人体内的病邪。 固摄作用: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的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从而

8、防止其无故流失和对脏器位置的固护作用。 气化作用: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各种生理功能效应。16. 气的运动被称为气机。运动方式有升、降、出、入。17. 血:血液,主要由营气和津液组成。 功能:营养滋润全身、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血的运行:心主血脉、肺朝百脉和主宗气、脾主统血、肝主藏血。18.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津和液的总称。 功能:滋润营养作用、生化血液、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排泄代谢产物19. 精、气、血、津液相互关系精与气、血 精能化气,气能生精,精与气相互依存、相互滋生。 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与血相互滋生、相互转化,“精血同源”气与血 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

9、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血能养气气与津液 气对津液: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 津液对气:津能载气、气随津脱血与津液: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第四章1. 六气:风、寒、暑、湿、燥、火2.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3. 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中外感病邪的统称。淫,有太过、浸淫之意。4. 六淫共同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环境性、相兼性、转化性。5. 疠气:即疫疠之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又称之瘟疫、疫毒、疫气、毒气、异气、时气、乖戾之气。6. 内伤致病,是指人的情志活动或起居生活有违常度。7. 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是人对外界事物和现象的七种不同情志

10、反映,一般情况下属正常情志活动,不会致病。但当人受到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并超过了人体自身生理调节范围与耐受能力,造成气机紊乱、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是,才会成为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8. 七情致病特点:直接伤及内脏: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9. 饮食失宜: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10. 过劳:劳累过度,积劳成疾。劳力(伤气)、劳神(伤心脾)、房劳(伤肾精)第五章1. 四诊:是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种方法。2. 望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3. 病色:青色:主寒、痛、瘀血

11、、惊风 赤色:主热 黄色:主湿、虚、黄疸 白色:主虚、寒、失血 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4. 望舌:舌根肾,舌中脾胃,舌尖心肺,舌边肝胆5. 舌色:淡白舌:舌色教淡红色浅淡、主虚证、寒证。阳气不足 红舌:舌色较淡红舌深,甚至鲜红色,主热证。多为热迫血行 绛舌:舌色深红,主热盛、主瘀。实热,外感热病,虚热,内伤杂病。 青紫舌:色淡紫无红为青,舌深绛而黯是紫。青舌主阴寒、瘀血,紫舌主气血壅滞、瘀血6. 舌形:老嫩、胖瘦、芒刺、裂纹、齿印、舌疮、舌下脉络7. 望舌苔:苔质:厚薄,反映病邪深浅重轻。 润燥,反映津液之存亡 腐腻,反映中焦湿浊情况 苔色:白苔:多主表证,寒证、湿证 黄苔:多主里证,热证

12、灰黑苔:主里热、里寒之重证。8. 语言:谵语、郑声、浊语、狂语、言謇9. 呼吸:喘、哮、短气、少气10. 寒:指病人自觉怕冷的感觉;热:指发热,包括病人体温身高或者体温正常的病人自觉全身或部分发热。11. 盗汗:夜睡时流汗,醒则止12. 新病剧痛属实,久痛时缓属虚;痛而拒按属实、痛而喜按属虚13. 口味:口淡多见于脾胃虚寒,口咸多见于肾虚14. 切诊: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左手寸候心、关候肝胆、右手寸候肺,关候脾胃,两手尺脉候肾。第六章1. 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2. 八纲辨证: 表里:辨别部位深浅、病情轻重和病势趋向的一种辨证方法。表证;是病位浅在肌肤的一类证候。里证,是

13、病位深在于内的一类证候。半表半里,外邪由表内传,尚未达于里,里证出表,尚未至于表。 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寒证,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表现为机体功能活动受抑制或衰减的证候。热证,感受热邪,或阳盛阴伤,表现为机体功能活动亢进的证候。 虚实:用于概括和辨别正气强弱和邪气盛衰的两个纲领。虚症,是指人体的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有血虚、气虚、阴虚、阳虚。实证,是指邪气过盛脏腑功能亢盛所表现出来的证候。 阴阳:是概括病证类别的一对纲领,大之可以概括整个病情,小之用于症状分析。阴证,体内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的证候,属寒属虚。阳证,体内热邪壅盛,或阳气亢盛的证候,属热属实。注:表寒证与

14、表热证的鉴别表寒证表热证病因寒邪热邪临床表现恶寒重、发热轻恶寒轻、发热重舌象舌质淡舌质红脉象脉浮浮数表虚证与表实证的鉴别表虚证表实证共同点均为表寒证临床表现有汗无汗原因卫气虚卫气盛治疗原则不用强发汗药可用强发汗药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表证 里证病程短、新病长、久病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并见只热不寒只寒不热舌象薄白苔,舌质无变化有变化,黄腻苔、红舌脉象浮脉沉脉里寒证与里热证鉴别里寒证 里热证寒热情况身冷、不渴、喜热饮发热、渴、喜冷饮二便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象舌淡苔白舌红或绛脉象迟脉数脉气虚、阳虚鉴别表分类共有症状不同症状气虚神疲乏力、自汗、懒言、声低、纳少不化、舌质淡胖、脉无力气短乏力等明显,脉虚无力阳虚恶寒肢冷等里寒证症状血虚、阴虚鉴别表分类共有症状不同症状血虚头晕、目眩、失眠、心悸、脉细。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