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介质传热学概论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6224177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孔介质传热学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多孔介质传热学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多孔介质传热学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多孔介质传热学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多孔介质传热学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孔介质传热学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孔介质传热学概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疇嚅it苗求七孝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传热学课程报告报告题目:多孔介质传热学概论 院 系:班 级:姓 名:学 号:二零一二年十月摘要:本文对多孔介质及其基本结构、传热传质的理论基础做了相关介绍,并对多孔材 料的应用进行了说明和预期。关键词:多孔介质;传热学 ;孔隙率;渗透率;导热系数1 多孔介质简介多孔介质是由固体骨架和流体组成的一类复合介质,其传热传质过程在自然界和人 类生产、生活中广泛存在,它构成了地球生物圈的物质基础。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多 孔介质传热传质学已经渗透到许多学科和新技术领域,包括能源、材料、化学工程、环 境科学、生物技术、仿生学、医学和

2、农业工程,是形成新的交叉和边缘学科的一个潜在 生长点。因此,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研究,是一项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对学科发展和技术 创新具有深远影响的研究课题。笼统地说,大部分材料都属于多孔介质,目前还没有对多孔介质各种特性的确定性 作出准确的定义。1983 年提出多孔介质具有以下特点:(1)部分空间充满多相物质,至 少其中一相物质是非固态的,可以是液态或气态。固相部分称为固相基质。多孔介质内 部除了固相基质外的空间称为空隙空间。(2)固相基质分布于整个多孔介质,在每个代表 性初级单元均应有固相基质。(3)至少一些空隙空间应该是相联通的。2 多孔介质的基本结构特征多孔介质的孔隙率 多孔介质的结构是非常

3、复杂的,我们不可能精确地描述这些孔隙表面的几何形状, 也很难确切地阐明孔隙空间所包含的流体及其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所出现的有关微观 物理现象。因此研究者往往引入“容积平均”的假设,并且将复杂多相的多孔体系看成 一种在大尺度上均匀分布的虚拟连续介质,即不同流速层中流体分子间碰撞交换动量, 宏观表现为流体是以粘滞形式出现的流动,从而可以利用表观当量参数的唯象方法进行 研究,而不必去研究每一个孔隙中流体流动和换热的情况,使一个原本非常复杂的流动 问题得以简化。孔隙率表示多孔介质中孔隙所占份额的相对大小,有体积孔隙率、面积孔隙率、和 线孔隙率之分。实际所用的多孔介质的孔隙结构是非均匀的,其物理化学性质是

4、各向异 性的。并且孔隙率随多孔介质在不同区域而不同。Roblee等和Benenati试验研究发现, 近壁面处,体积孔隙率的值常有较大的波动。Fu和Hua ng等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 了任意孔隙率模型对多孔介质换热性能的影响。实际上,对于各向同性的均匀多孔介质 而言,体积孔隙率和面积孔隙率是分布均匀的,并且可以证明,体积孔隙率和面积孔隙 率是相等的。所以可以统称为多孔介质的孔隙率,常用表示。多孔介质的渗透率多孔介质,原则上都是可以渗透的,除非周边被封死,流体可以从一侧渗透到另一 侧,但在相同的压力差下容许渗透的流体流量将受到多孔介质特性的制约。渗透率是由 Darcy 定律所定义的,它是多孔介质

5、的一个重要特性参数,表述了在一定流动驱动力推 动下,流体通过多孔材料的难易程度.可以说,它表达了多孔介质对流体的传输性能。由 Darcy 定律知:式中,J为流体的速度;口为流体动力粘性系数;K表征流体的渗透能力,称为“渗透 率”。式(1-1)完全类似于粘性流体的牛顿定律、导热的傅里叶定律以及扩散的费克定律。 (对于各相同性均匀介质,K为常数,对于一般的各相异性多孔介质,K为一张量)。 多孔介质的导热系数在两个平行平板之间填充均匀多孔介质,平行板温度分别保持为t1和t2 (t1t2), 其孔隙率为,两平板相距S。流体静止,无相变,此时热量从温度为t1的平板通过多 孔介质导热传递给温度为t2的平板

6、。热流量Q相当于经由固体骨架传递的热量Qs和经 由静止流体传递的热量 Qf 之和,且相互接触的界面保持局部热力学平衡。在常物性条 件下,可有:Q7+Q广綁片U(1-2)式中入s和入f分别为固体骨架和静止流体的导热系数,Fs和Ff分别为固相和流体 相的导热面积。由此定义多孔介质的当量导热系数入e为:&珂卩-时+对(1-3)当量导热系数入e是多孔介质的重要性质,取决于宏观己知的孔隙率和骨架材料 与流体本身的导热系数,与容器形状、几何尺寸等无关。3 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理论基础多孔介质内的传热过程主要包括 (1)固体骨架与固体颗粒之间存在或不存在接触热 阻时的导热过程;(2)流体(液体、气体或两者均有)

7、的导热和对流换热过程;(3)流体与 固体颗粒之间的对流换热过程;(4)固体颗粒之间、固体颗粒与 空隙中气体之间的辐射 过程。多孔介质中的传质过程包括:(1)分子扩散。这是由于流体分子的无规则随即运动或 固体微观粒子的运动而引起的质量传递,它与热量传递中的导热机理相对应。 (2)对流传 质。这是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而引起的质量传递,它既包括流体与固体骨架壁面之间的 传质,也包括两种不混溶的流体之间的对流传质。热量既可以通过固体骨架的导热,又可借助流体的导热和对流传递。质量的传递则 表现在孔隙中流体的流动,且常伴有相变,并且它的孔隙结构极为复杂,很难对微孔中 的流体流动和能量运输进行详细的描述。在无

8、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多孔介质内部传热传 质的主导驱动势为:压力梯度、浓度梯度、温度梯度。4 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的研究方法在揭示各相物质内部及相互间的质量、动量和能量传递规律方而,前人普遍采用了 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研究等各种研究手段。理论研究方法可分为分子水平、微观 水平和宏观水平三类,其中宏观水平的研究方法较为常用。这是由于分子水平的研究对 象是流体的分子运动,所涉及的数学方程多且难于求解。微观水平的研究方法将多孔介 质中的固体骨架及其孔隙中的流体视为流体连续介质,研究对象是流体质点或微元体, 但要把其中固体骨架边界微细结构处的传热和流动情况作为边界条件,而对此的定量描 述既困难又不准确。宏

9、观水平的研究方法也持连续介质的观点,取包含研究点在内的一 个很小区域 (远小于整个流体区域,但比单个孔隙空间大得多 )为控制体(称作表征体元 REV),在REV上对流体参数和固体参数实行体积平均,获得假想介质在REV上的平均参 数,进而分析其中的传热和流动过程。由于宏观方法所依据的物理模型与客观的微观运 动情况有一定偏差,所以其研究结果往往不能与实测结果完全吻合。在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的研究中,如果固相骨架和孔隙流体之间的热交换充分,则在 基本单元体内固相骨架和孔隙流体的温度相等,此时可采用局部热平衡模型进行理论研 究和分析。5 多孔介质传热的应用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的过程在人类生产活动和自然界广泛存

10、在。如:土壤是地球生物 圈内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主要基础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根基,自有文明以来, 人们就开始注意土壤及其灌溉与作物生长的关系。自把现代的科学方法应用于研究土壤 和地下含水层中的水分迁移以来,土壤学和地下水文学便成为研究多孔介质最早的几个 学科。人们将生产中排出的有害废水注人地下或排人江河湖泊,由于地下含水层中存在 温度梯度而产生的自然对流,引起了污染源在地下含水层中的扩散,从而直接或间接地 对人类健康和生存带来严重的危害。地下岩层中的石油、天然气和水是自然界多孔介质 中一种复杂的多元体系,研究油、气的开采、特别是石油的热采技术,促使石油工程学 对多孔介质的传热传质进行系统

11、的研究。地热资源的勘测评估和开发利用以及利用土壤 岩层作为蓄热蓄冷介质,也需应用类似的理论与技术。在地质工程中,研究雪崩现象及 其防止对策,同样要涉及到多孔介质传热传质问题。所有这些表明二多孔介质传热传质 (包括渗流的流动形态等)的研究,对于由不同学科组成的“地球资源环境科学和技术” 这一新领域的发展来说,是涉及地球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各圈 层之间相互依存作用环境的基础性很强和应用背景十分广泛的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为了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发展我国古老的窖藏技术使之现代化、大型化,人们利用 地下洞库夏天储热,冬天蓄冷,这一研究正逐步达到实用阶段,其中就涉及到如何利用 多孔介

12、质强化传热或者隔热保温的问题。现代建筑业采用的轻型建筑材料和结构材料, 大多属于多孔性或者纤维性多孔结构。这些建筑物围护结构与隔热结构的热湿传递特性 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能源耗费和居住者的舒适感。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热湿迁移的研 究已成为建筑热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铸造技术领域中,一方面铸造型砂的热性能的研究和控制对大型铸铁的浇铸 质量及防止热裂问题起关键性作用;另一方面,在金属凝固过程中,液固相的交界面附近 存在着液固共处的两相区,由于温差作用,引起液态金属在此区域内产生多孔介质自然 对流问题。因此,多孔介质的传热传质在铸造技术领域中是影响铸造质量的一个重要研 究课题。在化工领域的颗粒床层

13、化学反应器中,多孔介质的热质迁移特性决定着反应器的催 化反应速度和效率。煤的沸腾燃烧也可被看作是固体骨架未被固定的流变性多孔介质化 学反应器。当代许多制造业,包括农林产品和食品加工业,其干燥过程是一个主要的耗 能环节,改造和发展干燥技术,也要求对含湿多孔介质中传热传质进行基本研究。在核反应堆的燃料棒壳内,是颗粒核燃料的多孔介质,研究其中的传热传质问题, 对防止局部性核燃料消耗速度过大,延长燃料棒整体工作寿命以及确保运行安全,具有 积极意义。热管已在航天领域和节能技术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应用。热管的管芯常用毛细多 孔材料制造。对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的研究,势必对发展热管技术起到促进作用。多孔介质传热

14、传质的研究与动、植物研究密切相关。如植物中的水分迁移和能量传 递,水分的吸收和蒸发都是在多孔介质中进行的;土壤肥力的保存、农业生产工程化和节 水农业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动物冬眠时其皮层热绝缘性能的变化;人体通过排汗自动调节 体温等等。综观上述,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的研究对于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具有重要意义。6 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研究的展望从广义上讲,当多孔体孔隙率为 0 时,即为通常的固体;当孔隙率为 1 时,则为通 常的流体,在0-1 之间的孔隙率的物质,均可视为多孔体。因此,多孔介质传热传质与 工业、农业、能源、资源、航天、地质、材料、化工、建筑、环境和生命科学的各个领 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多孔介质传

15、热传质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基础与技术学科,有助于促进 跨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多孔介质传 热传质将继续作为工程热物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而得到发展和深化,并将对工农 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重大的影响。纵观国内外的发展态势,未来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的研究将会着重在下列几个方面:(1) 继续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角度,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深入研究 多孔介质内复杂的流动、传热和传质机制;着重探索各物理场之间的交叉效应,研究变 物性、各向异性以及多相多组分和非牛顿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规律;研究毛细滞后、 胀缩效应、多孔结构与孔隙分布、非Darcy效应和

16、耗散效应等对迁移过程的影响。与此 相对应,发展新型的多孔介质热物理参数的测试原理与技术。这些研究将大大推进多孔 介质传热传质理论的发展并使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的理论模型与实际过程符合得更好。(2) 强化直接面向工农业生产和对社会进步具有重大影响的多孔介质传热传质应用 基础课题的研究,是今后若干年内的主攻方向。在这一领域内比较有意义的应用基础研 究有:地下稠油热采、冻土工程与融化处理、沙漠水资源勘探和有效利用、盐碱和污染 源在土壤中和地下含水层中的扩散和防扩散、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地下贮能和地下建 筑工程、多孔功能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新型高效节能干燥技术、原煤预加工过程和煤层 煤堆自燃预报技术、多孔辐射燃烧技术、高效颗粒床反应和催化过程、强化换热技术,生物体内多孔介质中的能量与物质的传递过程将是未来研究的热点之一。这将包 括动物体内能量和物质传输机制和规律的探索,体内和体表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