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古建筑设计——瓦当之美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6222731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合院古建筑设计——瓦当之美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四合院古建筑设计——瓦当之美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合院古建筑设计——瓦当之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合院古建筑设计——瓦当之美(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wd.四合院古建筑设计瓦当之美编辑:赵强洪雅轩国际艺术设计事务所瓦当之美:美在方寸之间行云流水四合院设计之瓦当瓦当,俗称瓦头。我国古代建筑中用于顶檐上的一种极具艺术价值的建筑装饰构件,起到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作用,是屋檐筒瓦最前端的遮挡,瓦面带有花纹垂挂的圆型挡片。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局部。是古建筑的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四合院设计之瓦当四合院设计中瓦当是用于保护屋檐的椽头不受风雨的侵蚀,主要作用是防水、排水,保护古代木构的屋架,既有着便于屋顶漏水,保护檐头的实用功能,同时也使古建筑设计更具美观性,其样式多为圆形和半圆形。瓦当艺术

2、是古代建筑设计与生产工艺相结合的装饰艺术,根据考古文献资料发现,瓦当发源于西周中晚期,起初瓦当为素面,后来素面上才逐渐出现花纹、动物等图案样式。滴水瓦:王莽时期流行一种源于汉代的“四神瓦当,即在瓦当上面绘烧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形象,用以表示东、南、西、北;东晋后期,开场出现外表黑色磨光的板瓦,檐头板瓦一端开场加厚,并压印纹饰,成为后世“滴水瓦的发端。到唐代,“滴水瓦已普遍应用。早期“滴水瓦与瓦身的夹角一般为直角,晚期那么增加至一百度以上,以利流水外泻,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显示了我国古代瓦当在装饰性和实用性结合上所到达的水平。四合院设计之滴水瓦筒瓦:瓦当创于西周,开展于春秋,繁荣于战国,鼎盛于

3、秦汉,衰落于明清,一方小小的瓦当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折射出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开展脉络。西周中晚期周原今陕西扶风上的建筑已经有瓦当使用。战国时期,城市建筑业的日益兴旺,随之引起了砖瓦制陶工艺的开展。最初的瓦当是半圆形的,称半规瓦。四合院设计之简瓦秦代的瓦当由半圆开展为全圆形。而汉代,那么流行用圆瓦当。汉代瓦当的制作较战国时期更为兴盛。著名的宫室建筑,大多有烧制砖瓦的陶窑,进展专门设计和生产。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秦瓦当纹饰取材广泛,山峰之气、禽鸟鹿獾、鱼龟草虫皆有,图案写实,简明生动。战国豹纹瓦当这时的瓦当纹饰以动物形象居多,有鹿、四神、鸿雁、鱼及变化的云纹。画面与写意相融,

4、图案构思巧妙,有将画面一分为二、也有一分为四的,在对称中求变化,均衡自然,富于生气。汉代瓦当在工艺上到达顶峰。纹饰题材有四神、翼虎、鸟兽、昆虫、植物、云纹、文字及云与字、云与动物等。出现了以瓦留神乳钉分隔画面的布局形式。带字瓦当有1字至12字不等,内容有桔祥语如“长乐未央、“长生未央、“与天无极等,也有标明建筑物名称与用途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瓦当当面较小,纹饰以卷云纹为主,文字瓦当锐减。在唐代,莲花纹瓦当最常见,文字瓦当几乎绝迹。宋代开场用兽面纹瓦当,明清多用蟠龙纹瓦当。北魏卷云纹瓦当就质料区分,瓦当主要有灰陶瓦当、琉璃瓦当和金属瓦当。灰陶瓦当资格最老,也最普通,从西周到明清始终是瓦当中最主要

5、的品种。汉代瓦当 基本以灰陶为主。小青蝴蝶瓦:小青瓦在北方地区又叫阴阳瓦,在南方地区叫蝴蝶瓦、阴阳瓦,俗称布瓦,是一种弧形瓦。用手工成型,在烧熟之后还有一道工序就是洇窑,洇窑之后起化学反响才呈青灰色。是修建楼台、宫殿榭枋、亭廓以及各种园林建筑的高档古建材料。小青瓦有:勾头、滴水、筒瓦、板瓦、罗锅、折腰、花边、瓦脸等组成。四合院小青蝴蝶瓦房琉璃瓦:大约唐代以后出现了琉璃瓦当。琉璃瓦当是在泥质瓦坯上施釉烧制而成的,颜色有青、绿、蓝、黄等多种,都是用于等级较高的建筑物。流光溢彩的琉璃瓦是汉族传统建筑物件,通常施以金黄、翠绿、碧蓝等彩色铅釉,因材料稳固、色彩鲜艳、釉色光润,一直是建筑陶瓷材料中流芳百世

6、的骄子。中国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在建筑上使用琉璃瓦件作为装饰物,到元代时皇宫建筑大规模使用琉璃瓦,明代十三陵与九龙壁都是琉璃瓦建筑史上的杰作。四合院设计之琉璃瓦宋元明清时期,个别建筑物上使用了金属瓦当。金属瓦当有铸铁、黄铜和抹金的三个品种。除了纹饰,有些瓦当上还饰有文字。瓦当文字,秦汉宫殿楼台屋顶瓦片上的模印文字,多作篆书,结字因势变体,用笔抑扬顿挫,曲屈富变化,具粗暴纵逸的趣味,故为书家珍重,篆刻家也常模拟瓦当风格入印。汉代文字瓦当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它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中国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更成为后人研究各历史年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物证,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可见一斑。 文章由洪雅轩四合院中式装修 hongyaxuan /siheyuan整合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人文/社科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