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吕莹)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6222389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吕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吕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吕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吕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吕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吕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吕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于工具书掌握相关的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重点语句,把握本文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4.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教学重难点:1. 整体感知课文,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2.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教学方法:朗读复述法、设疑研讨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歌在山的那边,明白了在通往理

2、想的道路上布满了艰难险阻。其实,不只是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人生处处都会有坎坷。那么,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是放弃,还是迎上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并希望同学们在学完这篇文章后,能够从中受到一些有关人生方面的启迪。(板书课题)二、 整体感知,把握内容(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10)要求:看清读准、边读边思、圈点勾画、记住内容。(PPT展示:)根据拼音写出词语并解释:(请个别同学上黑板上写,其余同学在自己草稿本上写,并请同学站起来解释词义。)(学生齐读生词)(二) 就故事情节要素组织学生抢答,以巩固识记。 故事发生在美国

3、哪个城市? 提示:费城。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提示: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提示: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内德、杰利。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提示:约米高;约米。(三) 课文“导语”中说“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故事情节分作“冒险”和“脱险”两部分,指名学生分别叙述两部分的内容,师生共同评议复述中的得失。根据评议,改进自己的默读习惯,积累经验。(四)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教师范读课文其中一个片断。三、研读文本1.开头为什么突出天气“闷热”?(1) 明确:为下文孩子们爬到悬

4、崖上去凉爽凉爽作铺垫。2.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爬下悬崖时的语句和“我”走第一步时的动词,这几个动词突出了“我”的什么心理?(2)明确:课文主要写“我”跟小伙伴们爬悬崖的过程,写我爬下悬崖走第一步时的动词是“伸、探、踩”,这几个动词突出了我的小心翼翼的心理。3. 父亲指点“我”爬下悬崖时,“我”的心理有什么变化?(3)(同桌之间讨论回答)明确:在征服悬崖的过程中作者详细地写出了“我”的心理变化:最初是毫无信心、继而是萌发信心,随后是信心大增,最后是觉得自己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追问:这种巨大的成就感是指什么?)4. “啜泣”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几次写到“啜泣”?含义有什么不同?(2)明确:啜泣

5、就是抽抽搭搭地哭,文中两次写到“啜泣”,含义不同。第一次是因为恐惧、伤心,第二次是出于惊喜、委屈、感动、余悸和成就感。5. “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指的是什么?(2)明确:“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有两层意思:从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使自己终生受益。将这“经验”归纳成:“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也就是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惧害怕,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由易人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6. 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1) 明确:因为想着距离,就会被困难所吓倒,就没有战胜它的信心了。7. 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你怎样

6、认识这一标题的含义?(1) 明确: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的困难,一个一个的认真解决,终会取得成功。四、 当堂背诵最后一段(有时间的话抽一两个同学起来尝试背诵)五、 课堂总结教师小结: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也可由同学们自己来总结这堂课所学的内容)六、 作业1.背诵最后一段2.完成相关练习本课我主要运用朗读、品味结合的方法

7、来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朗读文中富有心理描写的语句、有代表意义的关键词语以及蕴含哲理的议论句、抒情句。在学习了文章以后,给学生留下思考题: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让学生写下来。在反思中,我发现有一点遗憾:就是学生对文章哲理的领会不够深入。原来设计的意图是先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我在父亲的帮助下怎样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获得巨大的成功感。然后让学生设想:如果父亲是自己爬上去把我背下来,我的人生又该是怎样的人生?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父亲博大的爱的同时,明白路是要靠自己走的。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人生哲理的理解。但觉得自己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有些简单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