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门户大港”的振兴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6216373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芜湖“门户大港”的振兴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芜湖“门户大港”的振兴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芜湖“门户大港”的振兴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芜湖“门户大港”的振兴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芜湖“门户大港”的振兴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芜湖“门户大港”的振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芜湖“门户大港”的振兴(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芜湖“门户大港”的振兴之路解析芜湖港口发展复兴路径摘要:芜湖是长三角城市群面向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门户枢纽。本文对芜湖在 长江经济带地位、港口发展以及创新方面展开分析研究,提出以“门户大港”融 合升级为抓手,加快港口差异化发展、探索港口联合集群之路,以港兴城、港产 互动,推动实现未来芜湖更好地深入实施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关键词:“门户大港”、以港兴城、差异化发展。1. 芜湖港口发展背景1.1长江码头文化的基因传承作为长江沿岸重要码头之一,芜湖自古以来商业文化发达。1876年被辟为长 江对外通商口岸后,南北商贾在此汇集,不同地域文化相互碰撞,形成以“包容 开放、流动、变化”为主的码头文化。以“水

2、”为基因的码头文化兼收并蓄,成 为芜湖城市品质的缩影。1.2水文化背后的四大变化1.2.1 水文化在给芜湖带来更多开放性和多元文化的同时,以轻工、仓储、 运输业为重点的工业布局,导致城市过多注重土地开发和商业效益,压抑了沿江 滨水区的空间尺度,降低了城市宜居特色;1.2.2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工业出现不同程度结构调整,码头城市工 业区向周郊扩散,航道运输弱化,港口功能退化。随着芜湖总规调整、产业布局 老城区码头新植商业元素难以再现辉煌。1.2.3 随着工业规模扩大和城市土地扩张,尤其是芜湖区划调整后东扩跨江, 占用了一定的码头空间和自然水体,原始江岸环境遭到切割,景观空间受到挤压, 水

3、边人工特征给生态环境带来挑战。1.2.4 随着近年来省内集装箱货源的竞争日趋激烈,芜湖港集装箱货运量占 全省份额逐年下降,岸线开发利用不合理,航运企业多而不优,船舶标准化率不 高,皖江地区枢纽港地位正在弱化。2. 芜湖港口经济发展现状及分析2.1 门户大港兴衰轴线2.1.1 明清时期,近代工业开始萌芽,芜湖门户地位进入巅峰。当时“南通 宣歙、北达安庐”,成为长江沿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经济文化中心;至半殖民 地时期,成为名副其实的安徽经济中心城市。2.1.2 抗战时期,由于日本侵略,芜湖门户地位跌入谷底。由于经济遭到严 重破坏,芜湖门户枢纽和经济中心地位遭到重创。直到建国后计划经济时期,合 肥肩

4、负起省域中枢管理和门户交流双项职能。2.1.3 市场经济时期,芜湖门户地位逐步复兴。1992 年国家率先开放重庆、 芜湖等 5 个沿江城市。至今,芜湖被纳入到长三角城市群,真正形成安徽中心城 市(合肥)与门户城市(芜湖)的双核结构。2.2 港口理论发展轴线2.2.1 港口代际划分1992年,UNCTAD提出“三代”港概念。第一代港指20世纪60年代以前, 功能局限于货物装卸;第二代港出现在60年代80年代间,标志是临港工业快 速拉动腹地发展;第三代港于上世纪 80 年代伴随着全球范围的集装箱化而诞生 港口成为国际贸易整合运输中心和物流平台;1999年,UNCTAD提出“第四代 港”:集装箱处理

5、港,具有高端枢纽服务水平;强调资源整合,建立空间分离的港口战略联盟;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组建大数据中心。2.2.2 芜湖港发展代际根据港口代际划分,当前长江经济带港口代际级别总体不高,芜湖港处于2 代港,功能单一、效率不高、信息滞后;港航服务以仓储、运输、船代、维修等 传统中低端业态为主,金融、咨询、保险、仲裁等高端业态发展滞后,船舶交易 总体发展水平较低。2.3 港口发展现状分析2.3.1 岸线资源良好芜湖市总计航道29条,航道里程729.25km,约占安徽省内河航道里程的 11.21%,其中长江干流航道芜湖段115km,拥有长江干流岸线193.9km。根据岸 线适宜性综合评价,

6、宜港条件最好,综合等级为一级的岸线长58.8公里,占 30.3%,优质岸线开发潜力较大。2.3.2 港口发展稳定芜湖港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和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长江经济带重点港口 已建成12个港区,其中长江干流港区7个、支流港区5 个;各类生产经营性泊 位148个,年吞吐能力1. 1 亿吨,其中万吨级泊位9个,5000吨级泊位45 个, 对外籍轮开放泊位 6 个。2.3.3 货种结构优化芜湖港已形成煤炭铁水联运、水泥建材发运、集装箱中转、成油品转运、商 品汽车滚装运输的特色和优势。主要货种为水泥、矿建材料、煤炭及制品、非金 属矿石、金属矿石、集装箱、钢铁、成品油、商品汽车等,其中水泥、矿建、煤

7、 炭和非金属矿石占总吞吐量 83%。2.4 港口主要短板解析2.4.1 枢纽地位弱化。随着近年来省内集装箱货源竞争日趋激烈,芜湖港集 装箱货运量占全省份额由 2007 年最高点78%下降到 14年 56%,由此说明芜湖港 皖江地区枢纽港地位正在弱化。2.4.2 临港产业不强。芜湖市航运服务业基本上以船舶交易、船舶维修、船 员培训、船代货代等低端业务为主,航运经纪、租赁、金融、担保、咨询、高级 培训及劳务等高端航运服务处于起步阶段。2.4.3 周边竞争激烈。与周边的南京、镇江、泰州等港口相比,芜湖无论是 在码头长度还是在泊位数量上均不占明显优势,寻求错位发展是芜湖港发展的路 径之一。2.4.4

8、结构性矛盾突出。岸线开发利用不合理,码头和船厂占用深水岸线较 多、公用码头占用岸线较少、部分涉岸项目岸线存在深水浅用、陆域纵深不足等 航运企业多而不优,船舶标准化率不高。3. 重振芜湖“门户大港”振兴路径3.1 全面实施沿江战略,快速推进港产城融合3.1.1 港口把长江和世界引入城市。中国参与全球贸易的核心界面之一 长江经济带,自东向西串接起沪、苏、皖、赣、湘、鄂、川、渝和滇七省两市。 2014 年七省两市地区生产总值 23.52 万亿,占全国比重 37%;外贸进出口总额 1.39 万亿美元,占全国比重 34.5%;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过 6000 多万 TEU。随着长江航运条件的改善,芜湖港将

9、成为宁汉之间核心集装箱枢纽港和最大 进出口航运中心,这是芜湖港全面发展提升的重要支撑。3.1.2 港口是城市产业和经济的重要部分。港口经营产生的运输、仓储等产 业,通过创造GDP、就业、税收等直接为城市发展做贡献;港口不仅为产业集聚 提供低廉便捷的运输服务,港区本身就是产业集聚的理想地,吸引造船、贸易、 钢铁、石化以及金融、代理等衍生产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港口进一步成为吸引国际资本、资源、信息等要素集 聚,进而促进港产城一体融合的推进器。3.2“以港兴城”,走差异化发展之路3.2.1 案例比利时的荷兰鹿特丹港和安特卫普港紧密相邻。两大港口均注重港口码头、 集疏运网络的建设,强化对腹地货源的

10、配置能力。鹿特丹港凭借其在水深条件等 方面的优越条件长期占据竞争优势,1973 年货物吞吐量已达到 3.13 亿吨,而安 特卫普港仅有 7000万吨;但安特卫普港更加注重港口附加值的提升,1973 年的 货物吞吐量虽然是鹿特丹港四分之一不到,但港口的增加值依然高于鹿特丹港4 亿欧元。2012年以来鹿特丹港和安特卫普港吞吐量比较(亿吨、万 TEU)鹿特丹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20122013安特卫普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4.45123024.6101624.67401724.6901824.69401924.36802024.690213.2.2 启示(1)目前,芜湖港集装箱吞吐量和港口吞吐

11、量分别为南京港的1/2和1/6 左右,港口整体发展水平与南京港存在较大差距。从航运服务业发展角度看,芜 湖港航服务基础好,天然形成集聚态势;芜湖长江船舶交易市场是安徽省、长江 流域和中西部地区唯一获得批准的船舶交易服务机构。芜湖港口发展可以借鉴安 特卫普港发展模式,在做大做强港口物流基础服务业的同时,加快推进航运服务 业发展,避免形成港口热火朝天对城市经济带动有限的不利局面。(2)通过发展现代物流业、港航服务业等增值业务,实现港口在增加值和 产业带动能力上的提升,走与南京港差异化的追求增加值之道。其中,港航服务 业重点是聚焦发展代理、航运劳务、货运、修理、检验、经纪等中端服务业,培 育发展保险

12、、咨询评估、信息服务等高端航运服务业,突破发展航运法律、教育 培训、海事仲裁等新兴潜力航运产业,加快配套专业服务、人才服务、商业服务 等配套产业。3.2.3 芜湖港口发展定位思考依托“通商口岸”的历史底蕴、长江经济带重点港口的核心资源以及内生动 力较为强劲的产业发展基础,应把芜湖港口建设定位在:(1)安徽链接全球的国际性“门户大港”;(2)长江中下游自主创新型先进制造业基地;(3)长江经济带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4)全国“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示范区。3.2.4 “门户大港”具体发展方向重塑芜湖“门户大港”地位具体应做到:“以港兴城”,走“差异化”发展 之道,既要体现发展方式转变与产

13、业转型升级这一宏观政策导向,也要符合皖江 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和创新发展的要求,还应突出区域比较优势和强劲市场需求 等原则。在此基础上,按照“依托优质岸线建设深水港口,依托深水港口集聚临 港产业”的思路,实现芜湖港口全面提升:(1)充分发挥沿江港口通江达海水运优势,注重“反梯度”承接,重点发 展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适宜件杂货运输和集装箱运输的临港先进制造业 以及港口运输服务业。(2)结合芜湖临港产业发展现状,明确重点发展大装备、大材料、大食品LNG+大物流产业,着力形成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及先进装备制造互促发展 的“4+1”新型临港产业体系。(3)紧紧围绕综合保税区和口岸政策优势,发展

14、出口退税型和进口保税型 相关产业,布局粮食加工、汽车等上下游关联产业以及航运衍生服务产业。3.3“港航联盟”,探索港口联合集群之路3.3.1 沿江港口竞争态势分析力不强,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与下游南京、镇江、苏州、扬州等港口相比 有较大差距;二,受管理体制和行政区划制约以及缺乏统筹规划,港口中转腹地 相似,港口功能雷同。3.3.2 加快推进区域港口集群一体化图 1 长江经济带主要港口图(1)顺应一体化趋势,借鉴国内外组合港发展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围绕港 口横向、纵向一体化两个方面,从整体上对港口发展进行宏观指导和协调,加快 促进芜湖港与马鞍山港、合肥新港间的港口群联动发展,不断提高港口发展质

15、量 和效益,提升竞争力。(2)探索合作模式,考虑三市港口发展条件与现状,绕港口重点货种运输 系统,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紧密型模式,组合芜马合港口管理委员会和芜 马合港口集团,积极采取多元化合作手段,强化资源整合,促进供应链物流战略 合作。(3)加快无水港建设,围绕物流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结合港口资源整合和 信息资源共,促进港口物流网络化发展,推进港口营运主体与物流供应链中前后 向利益主体的整合,在合肥及皖北地区布局无水港,拓展服务空间,强化港口主 营业务的纵向延伸。4. 小结:提升芜湖港口皖江龙头地位芜湖港在长江经济带重点港口中地位并不突出,需进一步强化在长江经济带 港口体系中重点港口辐射带动力,远期向枢纽港口迈进。4.1 提升以港口为核心的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以港口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依托芜湖优良区位,加快构建综合 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以港口为核心的多式联运体系。4.2 加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