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621294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1目标:1、了解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及命题方向。2、掌握说明文的基础文体知识和答题规范。教学重点:掌握说明文的基础文体知识,了解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及命题方向。教学难点:掌握说明文的答题技巧和规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金点巧指: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意、层意和段落(1)首先要准确把握文段中的中心句和说明的内容。(2)方法:如果有中心句,直接摘取中心句;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同时注意说明文段中的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2、准确

2、筛选、提取文中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再表述。(1)过程:a、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b、合理地整理、组合概括信息;c、能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2)“重要信息”具体指:a、与题目要求相关的内容;b、体现文章的主要观点、反映作者态度主张的内容;c、表述新信息的内容(新发现、新概念、新进展);d、对新发现、新概念等新的知识进行解说的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学过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一系列文章,这些课文属于什么体裁?(生答说明文)语文中考时,说明文很有可能成为现代文阅读的半壁江山。今天我们就来做说明文阅读专项复习。二、回顾说明文基础知识先由学生归纳发言,再总结1、说

3、明文的概念;2、说明文的分类;3、说明顺序;4、说明文的结构方式;5、说明方法;6、说明文语言特点三、说明文常见考点1、说明内容(对象)的整体理解,主要信息的提炼概括。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3、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和把握。4、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别与分析。5、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的把握,对关键词、句的辨析。6、对所涉及的科学、生活现象的阐述与解说。7、对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的感悟与评价。8、对文章中所涉及的科学、生活现象提出建议等。四、重难点突破(一)说明对象、说明内容1、温故知新例如:已学苏州园林一文中,文章主要写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它独具的特点就是:“务必使游

4、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全文从亭台轩榭的布局,花草树木的映衬,门窗雕刻的图案等方面进行介绍,使读者能了解苏州园林区别于其它各处园林的鲜明特征。2、方法归纳明确说明对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事理性说明文可以指出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3、真题演练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恩施民居吊脚楼和甲型H1N1流感不可怕这两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分别什么?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2一、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指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以说明事物的颜色、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以及阐明事理、介

5、绍知识为主要内容。二、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三、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四、说明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 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 作比较 下定义引资料画图表作诠释2、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举例子:具体

6、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xx特点。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xx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xx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xx特点(地位、影响等)。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xx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xx特点。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

7、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3、 掌握说明方法(语言标志)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譬如列数据: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值得注意的是表示年、月、日的不是列数字。)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分为(区别于逻辑解释中的主次罗列一二三四首先其次然后)作比较:比

8、、而、相对于、较下定义:科学、完整,判断句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3说明文阅读是三大文体阅读中考点也不少,难度最浅的现代文阅读。但总观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教学设计都是由知识到技能,由浅入深。授课时先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再开始技能训练。在讲评中修正学生的答题思路。在材料选择上,都是典型的说明文,文后考点都是相同的两个考点,一是概括说明内容,二是指出某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教学设计及训练程序,看似不存在什么问题,可学生难以领会,原因在哪呢?首先是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量不大,还不能准确地把握说明文的特点,对说明对象的特点不能精确地把握。其次是教师评讲过程中,不能抓住关键环节,特别是涉及到答案的细节积

9、累。如某种考点的提示语,相同的句式,以及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题后的分数的暗示作用,学生在答题技巧上积累不多,得到的答案就不够精确了。另外,学生对说明文的名词术语理解不透,胡乱写答案。如问说明方法的,学生就不去辨别,不从说明方法的定义上去理解,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心中无底。还有是说明文的练习量不够,以为简单就可以少训练,在学生记忆中没有形成“定势”,常常会与“议论文”相混淆。基于以上情况,以后说明文阅读训练可作如下调整:(一)多读一些典型的说明文,加强学生对说明文的感性认识。(二)一节课只讲一个考点,强化学生对该考点的训练。(三)让学生积累一些答题技巧。这些技巧知识可在训练前听写,以加深印象。(四)

10、训练形式要多样化,可尝试让学生自己出题作答,以增加趣味性。(五)进行阶段专题测试,以便发现问题,及时修正。语文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这一教学反思,来自网!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4中考语文复习课历来被认为是比较难把握的课型。时间紧,任务重,对课堂效率的要求高。说明文阅读的复习课,因其文体特征,更是如此。现在,回顾我的磨课之旅,谈谈心得。一、学习目标的确定对学生学习目标的理解和定位,直接影响到教学行为。它影响着教师对这节课学习内容的加工,重难点的确立,方法的选择。此次的说明文阅读复习课是在进行了一次摸底测试之后进行的。因此,摸底测试的情况对课堂学习目标的确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上课之前,我分别对我校

11、初三年级不同层次的三个班级都进行了台风一文的摸底测试。通过仔细批改,我发现,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的。前两个选择题,选项本身并未设置什么难度,主要考察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细致度。两个题失分率都不高,只有少部分学生因为不细心丢分。主要问题出现在第三题上,几乎每个班的均分都只有二点几分。第三题的题目是:“结合文段内容,简要概括台风为人类带来的功劳和益处。”这是一个要点概括题,考察的是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让人有所知,其阅读过程重在准确把握文本信息,获取文本知识,属于感知类阅读。因此,对文本信息的获取是阅读此类文体的基本手段,处理信息的能力则是此类文体的基本考察点。课程

12、标准和考试大纲对此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对说明顺序的梳理、对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的考察,几乎都可以表现为对文本信息的处理能力的考察,实质也都是对文本信息的提取、筛选、辨析、整合的过程。因此,我就将这节说明文阅读复习课学生的能力训练点就定为训练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教学的重难点也在于此。第三题出现失误的原因从细节上看,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学生对说明文思路的把握不得其法,对文体知识不能活学活用等,都直接导致了他们不能抓住每一段的关键信息、不能准确地筛选整合信息。因此,相关的知识铺垫(针对摸底测试篇目而言)就包括了对关联词、连接词所显示的句子关系的回顾,对说明方法的理解运用(对于

13、台风一文而言,主要是做诠释和举例子)等。学生不能准确地筛选整合信息,还与学生的阅读态度有很大关系。说明文是知识性很强的文体,它更需要专注阅读才能将内容了然于心。所以说明文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更注意学生集中精力、潜心阅读习惯的养成。要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说明文语言虽然较为平实简洁,仔细解读就会发现其内容条理井然,结构清晰缜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有耐心细致的阅读态度就一定能读明白。二、教学方法的确定说明文的阅读复习有了准确的目标定位,才能选择科学的教法。这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就在提高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那么,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呢?经过几天的思考和尝试,我还是觉得应该最大程度的利用摸底测试的篇

14、目台风一文。 于是,我沉下心开始读这篇文章,我的师傅甚至建议我把它背下来。经过认真地分析探讨,我渐渐开始感受到教研室张宝华老师的用心。这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说明文:行文思路非常明晰,段落特点又各个不同。首段由“台风”的定义引入,接着写一般人看法,然后用“然而”转入正题“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只要学生阅读时关注到这句话,答第三题时就能基本找到答题区域。加上第六段“除了外”的提示,答题区域就能被准确地定位到26段。下文分写的部分有五段。第二段是阐述+总结+补充说明(推测未来的情况)。第三段是一个总分结构的段落:中心句+阐述。此段的信息提炼很少有人出错,直接提取主句即可。第四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关键信息

15、提炼不准确。三个分句,关键信息分别为:节约用水用电、节约原煤、用于风力发电。前两个是并列关系,连接词“一方面”“也”标识;第三层用连接词“而且”“甚至”表明是递进关系。前两层有可以归并为“节约资源”,第三层递进,需要信息叠加。这是“分层归并法”。关注连词,解读句子之间的关系很重要。第五段是典型的承接式结构:海水上翻鱼饵增多有利于鱼群生长。关键信息也比较明显,出错率较低。第六段信息提炼错误较多,首句就是段落中心句,组合要言:“台风会引发慢地震,逐渐释放地壳能量,避免大型地震”。很多学生都选择尾句:“台风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作答。如何取舍?必须要对这一段的段内层次进行分析:首句就是中心句;第二句讲述“慢地震”,诠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